首頁>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 福建蟳埔:千年漁村 一路生“花”
新華社福州8月10日電 題:福建蟳埔:千年漁村 一路生“花”
新華社記者黃韜銘、秦宏
立秋已過,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蟳埔村游人如織,火熱依舊。紅白相間的院墻內,狹窄的巷子里,穿著旗袍、馬面裙等服飾的年輕人絡繹不絕。不論年齡大小,每個人都盤著頭發,戴著花環。從遠處看,花枝顫動,搖曳生姿,仿佛一片片姹紫嫣紅的“移動花園”。
在蟳埔村,這樣簪發戴花被稱為“簪花圍”,是閩南地區漁家女的傳統穿戴習俗。“蟳埔女身穿大裾衫和闊腳褲,以花為簪。”蟳埔社區宣傳委員莊群告訴記者,“日常簪花比較簡單,隨意扎一兩圈。逢年過節會喜慶些,簪四五圈,遠遠看過去像個小花園。”2008年,以“簪花圍”為代表的蟳埔女習俗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頭戴簪花的游客在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蟳埔村游覽。新華社記者 陳為 攝
“簪花圍”從何而來?有說法是蟳埔女遵循不傷身體發膚的傳統習俗,頭發長了以后以獸骨簪發,為美觀又用花作裝飾;也有人說“簪花圍”源于中亞婦女戴花的習俗,在宋元時期由海上絲綢之路傳入當地。但當地人一致認為,戴花是對生活充滿熱愛、希望自己“活得漂亮”的體現。
五彩繽紛的簪花承載著昔日漁家女的情感與希冀,也成為如今年輕人拍照打卡的“時尚單品”,吸引四方游客慕名前來體驗。“現在日均接待游客超2萬人次,最高峰接近10萬人次,今年累計已接待游客超350萬人次。”泉州市豐澤區蟳埔民俗文化村保護提升指揮部改造運營組副組長黃麗媛介紹。
游客到,產業興。漫步在蟳埔村,記者看到村內聚集了許多化妝師和攝影師,妝造、服飾、攝影全流程服務完備,旅游攝影儼然成了小漁村的新產業。當地一家旅拍店的老板告訴記者,旺季時一間門店一天就可以接待上百位游客。“目前蟳埔已經擁有簪花民俗寫真店330多家,村里不少傳統風貌建筑被村民用來自營,或租賃給外地人開店。”蟳埔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黃向東說。
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蟳埔村村民為游客簪花。新華社記者 陳為 攝
這股文旅熱潮的東風,也拓展了當地村民的收入渠道。蟳埔村村民黃芬真去年利用自家房屋開了一家簪花店。除了原來的漁業收入,這間小店也帶來不少收益。她說,沒想到祖輩傳承下來的民俗,能夠被這么多游客喜歡。“現在村里位置比較好的老房子已經‘一房難求’,對外出租一間房每月租金高的已經過萬元。”
“潑天流量”既要接得住,更要接得好。黃麗媛表示,蟳埔是以漁業為主的傳統小村莊,基礎設施、旅游業態上還存在不少短板,還有一些人文和自然景觀待挖掘。“‘走紅’以后更要繼續在提高游客體驗感上下功夫。”黃麗媛說,目前他們正在對一些老舊傳統風貌建筑進行改造,提升村莊整體的環境水平,同時引入更多民俗文化業態,爭取讓游客在當地能夠有更好的旅游感受。
編輯:崔姝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