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改革·委員說
全國政協委員蔣穎:以高水平治理護航高質量發展
編者按: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是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連日來,廣大黨外全國政協委員認真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一致表示,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圍,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共中央決策部署上來,凝聚改革共識,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二十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恰逢建黨百年后第一個五年規劃的攻堅之年,以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時期。此次會議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落實黨的二十大戰略部署來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鮮明地提出了改革總目標,即“繼續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并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
《決定》堅持問題導向,實事求是,對市場關切的諸多問題給出了改革方案。尤其在經濟體制改革、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和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方面,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破解深層次矛盾的改革舉措,并明確到2029年建國80周年時完成《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體現出改革落實的緊迫感。
經濟體制改革仍然列在各項改革任務的首位。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處理好“放”與“管”的關系,關鍵是要在經濟工作中找到平衡點,根據不同領域、不同階段的特點和要求,有針對性地把握好“放”和“管”的節奏與力度。
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設置專門章節,提升至國家頂層設計的戰略高度。對于市場普遍關心的如何通過制度創新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決定》提出要健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 新質生產力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如何加快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決定》強調,要“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新質生產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產率”,關鍵是通過“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來激發創新 ,迫切要求完善教育、科技、人才三大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高水平治理還體現在要不斷完善高水平開放的體制機制。《決定》就對外開放做出五項部署,涉及擴大制度型開放、外貿體制改革、外商投資和對外投資管理、優化區域開放布局、完善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機制,全面覆蓋了對外開放的各個領域。會議明確提出“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為進一步擴大開放指明了途徑。
各項改革任務的扎實推進都離不開科學有效的宏觀調控。“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在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都作出了部署,在本次會議也再度重申這一點。健全宏觀經濟治理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多個維度進行綜合施策,增強政策主管部門間的一致性,以確保宏觀經濟治理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決定》強調讓市場發揮更好的作用,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本質上是法治經濟。《決定》指出“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統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據、及時把改革成果上升為法律制度”,意味著深化改革必須筑牢法治屏障,要以法治方式進行有效監管,在法治框架內調整、優化各類經營主體的利益關系。在法治軌道上推動高質量發展,在高質量發展中健全法治,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應對挑戰、克服阻力,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不斷增強競爭力、發展力、持續力。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德勤中國區主席)
編輯:魯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