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政協動態 協商建言 委員聲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議政瞬間 委員聊遼

首頁>協商>委員履職故事

劉忠范:忠于科學樂為師范

2024年07月22日 07:52  |  作者:周佳佳 劉佳政 徐康輝  |  來源:人民政協報 分享到: 

微信圖片_20240722083906

劉忠范: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GI)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蓬頭稚子躍龍門,從心所欲逍遙人。三尺講壇樂布道,扁舟科海醉創新。實業興邦抒奇志,國是爭鳴報寸心。花甲不是歸田日,老驥奮蹄下一輪。”回望自己62年的人生經歷,劉忠范用一首古體詩作了總結。

“在科研上,我就兩點,一是愛鉆研,二是愛折騰;在從教上,我喜歡談點‘劉言扉語’,這也是每年給一年級研究生上的第一堂課,希望大家和我一起打開心扉、暢所欲言。作為政協委員,我的履職也大多是圍繞科研和人才建言。”采訪一開始,劉忠范便將自己的形象勾勒了一番,親和有禮、儒雅文氣,帶著科學家的認真嚴謹,又透著幾分幽默詼諧。

翻開劉忠范長長的履歷,一卷粲然。一如五年前“感動工大人物頒獎詞”上的一段描述:“是院士,胸懷祖國,在石墨烯的世界里托起時代重器;是老師,桃李芬芳,在未名湖畔滋養國之棟梁……”

見微知著三十年

1983年大學畢業后,劉忠范赴日留學,先后在日本橫濱國立大學、東京大學取得了碩士和博士學位,并繼續在東京大學和分子科學研究所做博士后。

1993年,納米科技在全球興起。劉忠范帶著他在日本留學時的導師井口洋夫和藤島昭饋贈的厚禮——60余箱儀器設備和實驗用品,來北京大學報到,創立了北京大學光電智能材料研究室(現北京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前身)。

“1998年年底開始,碳納米管開始進入我們的視野,啟動了我們的低碳纖維材料之旅,第一項工作是碳納米管的有序組裝,不知不覺成為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開辟了準一維納米材料的化學自組裝領域。”劉忠范回憶道。

在劉忠范的帶領下,實驗室的課題組攻克了很多難題——發展了低維碳材料的化學氣相沉積(CVD)生長方法學,建立了精確調控碳納米管、石墨烯等低維碳材料結構的系列生長方法,發明了碳基催化劑、二元合金催化劑等新型生長催化劑,提出了新的碳納米管“氣-固”生長模型。首次將有機小分子的自組裝概念拓展到準一維碳納米管領域,建立了多種化學自組裝方法,實現了碳納米管在各種固體表面的有序組裝,并開拓了碳納米管電化學和基于掃描探針顯微技術的針尖化學研究方法。

劉忠范也因此在世界科研領域享譽盛名,成為世界納米材料研究領域的先驅。

劉忠范在2020年北京大學畢業典禮上的一段講話,如今聽來仍覺振聾發聵:“我親眼見證了30多年來中國的高速發展,尤其在科學技術和高等教育領域日新月異的變化。值得自豪的是,我也有幸投身到滾滾向前的時代大潮中,以綿薄之力,參與助推這一偉大的發展進程。”從事微觀研究多年的劉忠范,從不缺乏對大局大勢的精準判斷。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兩位科學家首次發現了一種最薄材料——石墨烯。

“如果把厚度相當于人的頭發絲直徑十萬分之一的石墨烯,疊成保鮮膜那樣厚,需要一頭大象站在一支鉛筆上所產生的壓強,才能刺破它。”劉忠范說,這種目前已知最薄、最硬、導電導熱最好的材料,被發現不久便已成為各國科學界競相關注的新材料。

在“石墨烯熱”的風潮之下,一向冷靜、謹慎的劉忠范選擇了觀望。“直至2008年,我專門花了大半年時間,滿世界參加石墨烯相關的學術會議,最后才下決心進入這個全新的領域。”

2016年,劉忠范注冊北京石墨烯研究院(BGI),并于2018年10月正式揭牌成立,至今已經發展成為世界知名的石墨烯研發機構,團隊規模達到430人。盡管在石墨烯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是借助于前期在碳納米管研究領域的豐厚積淀,劉忠范及其團隊在石墨烯領域的研究進展迅速。

“目前,我們研發的特種石墨烯材料已經在尖端裝備上應用,更多的應用也逐漸走進百姓生活。”劉忠范說。

但是,中國石墨烯產業發展卻是機遇與挑戰共存。劉忠范認識到:“我國石墨烯生產企業以初創期的中小微企業為主,產品以實用性品種居多,同質化競爭嚴重,高端研發方面相對欠缺。”

“我國是材料制備大國,但還不是制備強國。”劉忠范認定:要有一批人做產業引領的基礎研究,要有工匠精神,做出真正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

2023年3月9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舉行視頻會議,劉忠范代表九三學社中央作大會發言。

“主動布局未來戰略所需工程科技人才培養。聚焦科技自立自強和關鍵核心領域,超前布局未來戰略必爭領域工程科技人才培養。圍繞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先進材料、重大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和綠色低碳等未來發展新賽道,吸引更多優秀青年人才投身工程科技創新。”

“但是,光有科學家、工程師還不夠。”在全國政協舉辦的一次交流活動中,劉忠范直言:“企業是一切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成果轉化落地的主體,‘卡脖子’問題只有通過企業家的積極作為才能真正解決。我們要像尊重和重視科學家那樣對待企業家。”當劉忠范說完這番話,現場的委員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在扎實嚴謹地探索創新和謀劃布局中,劉忠范不斷嘗試在科技創新和產業應用之間搭建一座橋梁。

“這樣才能讓理論轉化,把實驗室里的樣品變成規模化的產品,進而變成落地的商品。”2023年的全國兩會上,劉忠范的提案內容聚焦到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的建設。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劉忠范又提出了關于補全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鏈條的提案。

“我在提案中建議,在建立國家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技術創新中心等眾多研發平臺的基礎上,應著重從體制機制設計上布局產業落地環節。這是科技成果走進市場的關鍵所在。以國家實驗室為例,可探索類似于‘一對一孵化’的企業捆綁機制,依靠企業最終讓產業落地。我們還需要培育更多具有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骨干企業。”

“從未來看,石墨烯將在電子信息、新能源、航空航天、柔性電子及儲能、海洋工程防腐等領域發揮重大作用。我對石墨烯產業的前景充滿信心。”劉忠范說道,“石墨烯是我的中國夢,也是BGI人的強國夢。被其魅力所征服,被其未來所吸引,義無反顧地走到今天,亦將為之奮斗余生。”

“矢志不渝家國夢,敢憑烯碳賭人生。”一首自勉詩中的兩句話,道出了劉忠范的心聲。

老樹新枝惠黎民

“研究的樂趣在于過程,而不在于結果本身,因為過程當中隱藏著新的發現、新的發明和新的目標,這也是科學家們樂此不疲之奧秘。”

“敢于質疑,勇于擔當,勇于探索,這無疑是科學精神的重要內涵。”

……

享受科研樂趣,感悟科學精神,這始終是院士劉忠范的科研理念。

“知識是盤根錯節的樹根,融會貫通就能撐起一棵大樹。早晨叫醒你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

“永遠不要給自己設置天花板。”

……

這是師者劉忠范的“劉言扉語”,也是他的育人之道。

“高科技領域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作為科學家和師者,劉忠范對此感觸尤為深刻。

2021年5月14日,劉忠范在參加全國政協“在重點領域加快啟動新的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雙周協商座談會時,針對人才問題鮮明地提出建議:“迎難而上,制定更為積極的全球人才戰略。”“‘張榜求帥’,扎實推進‘揭榜掛帥’。”“高度重視和尊重中小企業創新創業人才……”

時隔一年,在2022年7月19日的全國政協“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專題協商會上,劉忠范又圍繞人才積極建言。

“用好用活各類人才,最重要的就是完善和淡化人才評價。真正的創新沃土是讓更多的心動起來想做事,讓更多的人安靜下來能做事。”劉忠范的一番發言,得到了現場委員、專家一致認同。

在現場熱烈的討論氛圍中,劉忠范發出呼吁:“以舉國體制重視人才,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改革現有人才使用和評價機制,打造最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創新環境和創新文化,聚全球英才而用之。”

為何如此執著?因為劉忠范有一塊初見成效的“試驗田”——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這里,不唯文章、不唯帽子,提倡“科學精神”和“工匠精神”,為有志于石墨烯產業夢的創新創業人才提供平臺,也成為北京科技成果與人才評價機制改革的示范區。

“很欣喜地看到,我的很多建議正在不斷落實中,科學領域也迎來更多新的變化、取得了更多的突破和成就。”如今,從劉忠范的實驗室里走出的很多優秀科研人才,已經成為國內外各行各業的骨干和精英,在不同崗位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傳奇,這讓劉忠范頗為自豪。

“探索科學的道路并非坦途。要有長遠的眼光,朝著既定目標矢志不渝地前行,走過20年、30年、50年之后,驀然回首,已經攀上科學的頂峰。這,才是科學家的一生。”劉忠范言語中透著堅定。

劉忠范一直有一個希望:“未來影響世界的科學家里,能夠看到中國人的名字。”

“這一天,應該不會太遙遠!”劉忠范堅信。

4月10日,劉忠范站在“科技創新院士報告廳”活動的講臺上,用“前途無量、任重道遠”八個字來形容石墨烯新材料產業的未來。

如今,敢憑烯碳賭人生的劉忠范,在實現“烯碳夢”的路上腳步愈發堅定。

欣喜不已的他又即興創作了一首古體詩《石墨烯贊》:“芳容初露化黑金,萬千寵愛集一身。賡續碳族紅血脈,老樹新枝惠黎民。”

編輯:魯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