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為改革開放再出發凝心聚力
為改革開放再出發凝心聚力丨凝心聚力助推美麗中國建設
——全國政協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協商議政述評之八
7月的三江源鋪青疊翠、繁花似錦。草原上星星點點的野牦牛在悠閑地吃著牧草,藍天上不時有幾只蒼鷹飛過……自然和諧的美麗畫卷引得全國政協調研組成員連連贊嘆。
“我幾乎每年都來三江源,一年一個新改變,尤其是這十年來,草更綠了、水更豐了,還能不時見到藏羚羊、黑頸鶴、野驢等過去已多年不見的野生動物。”全國政協常委樊杰是“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的首倡者之一,2019年起,他連續4年以提案等方式建議推進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建設。這些建議逐步在國家政策或省級相關行動方案中得到體現。隨著《國家公園空間布局方案》提出,青藏高原布局13個候選區,形成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也意味著這一概念轉變為政府決策行動。
此次調研主題是“提升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協同發展和現代化管理”,正是全國政協圍繞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中的深層次問題不斷跟蹤研究的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全面深化、縱深推進,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健全,美麗中國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
思想標定航向,使命凝聚力量。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全國政協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發揮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作用,聚焦生態文明建設重大問題,組織廣大政協委員深入調查研究、充分協商討論、加強民主監督、廣泛凝聚共識,努力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政協智慧和力量。
做美麗中國建設的“見證者、踐行者、推動者”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開展了一系列開創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2023年3月,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上,環境資源界別首次亮相。
把從事環境資源領域工作的委員相對集中起來參政議政,無疑能夠把綜合性環境資源大課題的研究進一步深入化、系統化,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和人民政協工作的高度重視,這是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具體舉措,也是黨中央回應民生關切作出的重大決定。
2024年6月25日,全國政協“加快建立美麗中國建設實施體系和推進落實機制”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在京召開。該提案是環境資源界成立以來,首次以界別形式提出的提案,凝聚了85位環境資源界委員的集體智慧,被列為全國政協重點提案。
在會上,委員們和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單位有關負責同志面對面協商,大家暢所欲言、互動交流;一個個問題、一條條建議,部委相關負責人一一記下,并開誠布公,認真細致回應……提案辦理的過程也成為廣大委員學習創新理論、統一思想認識、廣泛凝聚共識的過程,成為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見效的過程。
一年來的履職中,環境資源界的委員們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和專業特長,聚焦生態環境保護、美麗中國建設領域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問題和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深入調研、積極作答。僅2023年,環境資源界委員共提交提案160余件,報送社情民意信息200余條……
今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時表示:“廣大環境資源界人士發揮專業優勢,在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此時,恰逢新界別成立“周歲”,習近平總書記對環境資源界委員提出了“責任在肩,大有可為”的殷切期望。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最新成果,是指導開展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綱和魂”。深化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學習研究,全國政協堅持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助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把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在履職行動上、體現在工作成效中。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后,全國政協黨組和機關黨組及時傳達學習大會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個重大轉變”“五個重大關系”“六項重大任務”的重要論述,制定《中共全國政協黨組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和大會精神的意見》。報請黨中央批準,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主題加開一次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組織全國政協常委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圍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和能源革命、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等深入協商議政、積極建言獻策,提出許多高質量的意見和建議——
拓寬“兩山”轉化路徑;加快推進流域綠色高質量發展;打造美麗中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示范區;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推動綠色創新科技……188篇發言,是政協委員們“知責于心、擔責于身、履責于行”的生動縮影。
廣大政協委員成為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委員們通過政協協商議政平臺,結合政協職能,聯系各自工作崗位,聚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突出問題,自覺以高質量建言助力美麗中國建設。
據統計,僅2023年全國政協委員就圍繞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等內容提出提案700余件。在當年評選的全國政協好提案中,涉生態環境領域的提案超過10%。
“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專題協商和民主監督力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各級政協要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專題協商和民主監督力度。”
2023年9月8日,一場圍繞“推動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遠程協商會在京召開。
作為2023年全國政協10項重點協商議政活動之一,這次會議受到廣泛關注。會議全面總結了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的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美麗中國建設邁出的重大步伐,提出把助推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人民政協履職的重要內容,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專題協商和民主監督力度,圍繞生態文明建設重大問題深入協商議政,凝聚建設美麗中國的廣泛共識,引導社會各界堅定不移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
事實上,這也正是全國政協十年多來一直在做的——圍繞加強草原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加強農村污水治理、建設美麗中國、推進新污染物治理、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推進國家水網建設等問題進行專題調研或專項研究;組織召開“推進黃河流域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強濕地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進一步完善綠色低碳金融標準和政策體系”“完善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等重點提案辦理協商會,形成了一批有分析、可操作的協商建言成果,多項意見和建議得到中央有關領導同志批示或被有關部委采納,有些成果具有深遠的影響。
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涉及面廣、內容復雜,如何確認補償主體、補償標準、補償期限?都需要進行深入調研、廣泛協商。全國政協充分發揮渠道暢通、位置超脫、聯系各方的優勢,在推動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方面發揮了獨特作用。
“湖經洞庭闊,江入新安清。”這條發源安徽、流經皖浙兩省的秀美河流上建立的跨省流域共治模式已成為我國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樣本。
全國政協正是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建立和完善的重要推動者。從十一屆全國政協開始,通過持續十余年的“接力跑”,不斷集智匯力推動該模式的建立與完善。
如今的上下游生態補償協商已經持續了4輪。通過生態補償機制,撬動了全流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同步提升。千島湖庫區水質常年維持湖庫I類水;上下游人民從“一水共護”邁向“一域共富”。這種機制已經推廣到19個省份、15個跨省流域。
在這一過程中,全國政協還注重發揮地方政協作用,形成合力。例如,在助推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聯合治理過程中,在民革中央和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指導下,貴州省政協聯合云南省政協、四川省政協連續多年舉辦中國赤水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發展推進會,共同建立了赤水河流域省市縣政協聯動協作機制,并促成赤水河流域生態橫向補償機制的建立。
作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兩條母親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在長江上游、中游、下游4次召開座談會,踏遍黃河上中下游9省區,為長江經濟帶和黃河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把脈定向。
全國政協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在長江、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發展上傾心聚力。
——2024年6月,全國政協組織“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落實情況”視察團暨重點提案督辦調研。
——自2019年開始,由全國政協推動的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政協和國家相關部委圍繞長江保護和發展共性問題協商議政已開展4次,形成的聯名提案均列為全國政協重點提案,很多議政成果得到采納。
——從2018年開始,沿黃九省(區)政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商研討已舉辦6次。
一條條匯聚各方智慧的意見建議在會議中碰撞、升華,作出了新時代助推長江、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政協貢獻。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全國政協緊扣黨中央重大部署,組織政協委員聚焦加快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生態保護和修復、長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等重點問題持續開展民主監督,成效明顯。
在圍繞“加強農村污水治理,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開展民主監督的調研中,主要監督意見被生態環境部吸收采納,助推《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的制定出臺。
在圍繞“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的調研和民主監督中,委員們通過一線調研看現場、察實情,還與11省(區、市)開展協同調研,持續推動地方政協圍繞生態文明建設開展流域、區域協商。
全國政協委員徐雪紅表示,人民政協緊扣黨中央重大部署開展民主監督,廣大委員參與其中,及時反映情況、深入研究問題、共同推動工作。在這個過程中,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共識得到廣泛凝聚。“政協委員既是推動者,也是受益者!”
用心用情講好生態文明建設中國故事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赴內蒙古巴彥淖爾考察。他走進國營新華林場,聽取內蒙古“三北”工程建設和林場治沙造林情況介紹,強調:“三北地區生態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個長期的歷史任務,我們必須持續抓好這項工作,對得起我們的祖先和后代。”
“對得起我們的祖先和后代”,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沉甸甸的承諾。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被擺在前所未有的高度,魄力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就如“三北”工程,橫跨祖國半壁河山,地域范圍之廣、時間跨度之長、建設任務之艱,舉世罕見,它的實施是對一個國家的價值體系、行政效率、綜合國力的全盤考驗。
“‘三北’工程真正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全黨動員、全民動手、全社會參與,各行各業各部門協同共建,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全國政協委員、寧夏農林科學院林業與草地生態研究所研究員蔣齊說。
多年來,“三北”工程建設一直是全國政協和廣大委員關注的焦點之一。從十二屆全國政協起,每屆政協都會圍繞不同時期工程實施的難點、挑戰,通過提案、調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建言獻策。
每一次的深入調研,都是集思廣益精神交流,讓思想交融、讓共識凝聚、讓力量傳遞,彰顯了人民政協的責任擔當,也升華了政協委員的思想認識——“沙海”變“林海”,這是“敢教日月換新天”的人間奇跡,“三北”工程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干成。
“在河北,我看到了美麗中國故事的鮮活案例。”2024年4月,民盟中央生態環境委員會副主任許勤華參加了全國政協“深入推進重點區域藍天保衛戰”黨外委員視察團的調研,“我在國際會議上曾面對過別人對我國大氣污染的質疑。通過這次視察,看到河北大氣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后面對這些詰問,我能更好地講好新時代美麗中國建設的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環境保護念茲在茲,每到關鍵時刻總是親自為我們撐腰鼓勁、加油打氣、指點迷津,是我們頂住壓力、戰勝困難的最大底氣和最堅實依靠。”全國政協常委、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是這些年來我國生態環境發生變化的見證者、參與者。他由衷說道,“新時代的偉大實踐證明,黨的領導是生態環境保護事業和生態文明建設不斷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
這些年,天更藍了,水更凈了,空氣更清新了,身邊的環境也越來越好,這是每個中國人的切身感受。
在2023年全國兩會期間的一次小組討論中,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翟青在與新成立的環境資源界別委員們交流感受時坦言,過去在被問起霧霾相關問題時總覺得“壓力很大”;但如今,我們可以自豪地宣布,我國創造了最大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同時有效保護生態環境的成功實踐!
棲居在青山碧水之間,是人們共同的心愿,凝聚起建設美麗中國的共識,形式不斷創新。
——采取重點關切問題情況通報會、人口資源環境發展態勢分析會、專題調研、讀書進社區、合作舉辦專題論壇等形式,廣泛宣傳美麗中國建設重大方針,推動凝聚社會共識。
——精心組織開展黨外委員專題視察,引導委員在深入研究、提出意見建議的同時,注重感受發展成就、加深政策理解、實現自我提高。
——通過組織開展“綠色冬奧”學習考察,召開IPCC評估報告宣講會,舉辦三峽工程和南水北調工程專題報告會等,不斷深化廣大委員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認識和理解。
2023年8月15日,我國迎來首個全國生態日。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全社會行動起來,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這一重要指示彰顯了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堅定決心,也是對廣大人民群眾的動員號召。
全國政協和廣大委員迅速行動起來。
2023年12月15日,環京津冀6省市相關領域專家和政協機關代表接受了全國政協委員燕琴和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贈送的全國地表SAR遙感監測成果,這是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開展的委員履職“服務為民”活動中的一項……
一年來,從舉辦科普講座到深入地方和企業會診把脈、從助力鄉村建設再到宣介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委員們結合自身所長,面向全社會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讓人民群眾真切感受政協履職的實際成效,繼而感到政協離自己很近、政協委員就在身邊。
管中窺豹,見微知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一次次共識的凝聚,一句句懇切的建言,繪就人民政協助力美麗中國建設的行動篇章,鋪展開推動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亮麗畫卷。
展望未來,大道可期。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發揮人民政協優勢作用,攜手同心、履職盡責,集眾智、匯眾力,為推進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新的貢獻。
(本報記者 李將輝 王碩 王菡娟 高志民)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