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大會發言
全國政協常委、陜西省政協副主席范九倫:建立糧食安全保障利益補償機制
糧食問題是關乎民生的大問題,更是維系國家和社會穩定的基礎。如何有效提高糧食生產的積極性,尤其是主產區糧食生產的積極性,確保糧食的穩定安全供給,是當前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目前,我國糧食生產供給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糧經”發展倒掛,影響和制約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供給積極性。我國13個糧食主產省區多為“經濟弱省”“財政弱縣”,主產區政府“抓糧食”和農民“種糧食”的意愿和積極性不高,也制約了糧食主產區農業效率。
二是“糧經”利益失衡,加劇了耕地“非糧化”,直接影響糧食的穩定生產。長期以來一味追求農業經濟效益,導致糧食種植與非糧化作物種植經濟效益失衡,嚴重影響了種糧農戶的積極性,客觀上加劇了耕地的“非糧化”,成為影響糧食穩定供給的主要因素。
三是價值與價格背離,導致糧食主產區和糧食生產經營者很難獲得與其貢獻相符的收益。如何構建以糧食供給價值為導向的糧食生產補償機制,算好糧食生產的經濟賬和安全賬,仍是當前保障糧食安全值得進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點。
四是產銷區糧食生產協同機制缺乏,影響主產區糧食安全生產共同體的建設。
為此,建議建立糧食安全保障利益補償機制,以稅收調控機制補償利益,構建主產區與主銷區糧食安全生產保障協同機制。
征收經濟作物生產調節稅。啟動征收耕地非糧化經濟作物調節稅,作為糧食生產區和種糧農戶經濟補償金,由國家宏觀統籌,保障糧食生產區和種糧農戶利益。在糧食主產區、產銷平衡區、主銷區,對規模化從事非糧食作物的果蔬等經濟價值比較高的作物,根據其種植規模、經濟效益、收益所得等,運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估算糧食生產區糧農補償面積,確定補償標準,測算利益補償額度,補償種糧農戶因保障糧食生產而增加的支出和付出的成本。
啟動征收保障糧食安全省際合作橫向補償稅,即經濟發達省非糧生產區向經濟欠發達省產糧區補償。根據糧食主產區對糧食安全的貢獻度,由國家統籌,向經濟發達省份和糧食主銷區,根據其糧食消費情況,每年征收一定比例的財政補償稅作為糧食主產區財政補償金,通過資金跨省平衡的形式,激勵調動經濟欠發達產糧區種糧積極性,保障糧食安全。
構建主產區與主銷區糧食安全生產的協同機制。鼓勵主產區糧食加工企業、銷售企業等各類主體進入糧食生產區,通過市場雙方自由議價方式,探索形成雙方都能接受的“糧食權”交易價格,探索地區間、生產區、生產上下游等“糧食權”交易方式和制度。鼓勵糧食主銷區省份與糧食主產區省份主動對接,主動參與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產業帶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糧食主產區種業、耕地修復、農機裝備購置等糧食生產能力提升的建設投入,構建糧食安全生產的協同機制,主產主銷區共同構建保障糧食安全的命運共同體,促進糧食生產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