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文化中國行

文化中國行|尋跡“滬派江南”

2024年06月20日 23:37 | 作者:張夢潔 趙逸赫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上海6月20日電 題:尋跡“滬派江南”

新華社記者張夢潔、趙逸赫

腳踩青石板路,穿行小橋流水,楓涇古鎮里白墻黛瓦的水鄉民居和古樸靜謐的田園風光讓人在炎炎夏日尋得一處清靜。感受滬派江南,這個文藝范與煙火氣碰撞融合的古鎮不容錯過。

楓涇古鎮歷史上地處吳越交匯處,現位于上海市金山區,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鄉古鎮。2004年5月,楓涇古鎮旅游區正式開放。近20年來,它先后獲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4A級旅游景區,也是上海保護與開發具有江南水鄉特點、傳統文化特色的自然村落和城鎮的一個“樣板”。

綠水河畔喝早茶的老爺叔,沿街親切吆喝土特產的阿婆,狀元坊里游覽的年輕學子……長期浸潤在這片底蘊深厚的文化土壤里,人們臉上常見恬淡與平和。

古鎮旅游開發的“元老”、原上海楓涇古鎮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四云回憶:“剛開始許多人不看好,說幾條河、幾座橋、幾排老房子,江南地區比比皆是,楓涇古鎮能搞出什么名堂?”而當開發建設者研讀鎮志、考據史料、廣泛走訪調查,人們才真正穿越歷史長河,在一橋一巷、一磚一瓦中尋得極為寶貴的歷史文脈。“楓涇歷史上出過3個狀元、56名進士、125名舉人。自唐代以來有歷史記載的名人眾多,這不值得我們銘記和自豪嗎?”丁四云說。

漫步楓溪長廊,游客可以閱知墻上刻著的文化名人沈蓉城一生創作的百余首詩句,了解清朝中晚期楓涇地區的自然風貌和民俗風情。從描繪盛世繁榮的“魚樂渡頭春草生”到展現亂世動蕩的“北陽村舍已荒蕪”,古鎮的歷史興衰和幾代人的起落沉浮皆伴著詩篇娓娓道來。

楓涇古鎮有39座始建于元明清時期的古石橋以及近5萬平方米的古建筑群,既有修舊如舊的靜態保護,也有文化鑄魂的活態傳承。古鎮核心區中大街上的王氏老宅外立面還是小青瓦、觀音兜、屏風墻,里面也維持著三進合院式布局,現由集書房、展廳、咖啡、文創于一體的朵云書院運營。出門走不遠,另一座老宅被改造成楓涇丁蹄非遺文化展示館,展示了當地丁蹄制作的傳統技藝,既帶領人們探尋舌尖上的文化之旅,也實實在在幫古鎮各處售賣楓涇丁蹄的本地商戶“帶貨”。

據了解,古鎮開發建設過程始終堅持一項原則——在制定和落實規劃時,堅持傳承歷史文脈。丁四云說,不搞盲目的大拆大建,也不搞無中生有,新業態的引入要基于原有建筑的功能復原,原有生活方式、民俗文化的傳承發展。

今年3月,《上海市特色村落風貌保護傳承專項規劃》發布,提出傳承保護好滬派江南文化和特色村落風貌。圍繞自然風貌、村落風貌、環境景觀、文脈傳承等內容,將組織系列專項行動。

妥善處理好保護與發展、改造與新建的關系,推動特色村落風貌煥發時代活力、彰顯文化價值,楓涇古鎮提供了一個新的觀察窗口。

從空中俯瞰楓涇鎮新元村,呈現“水圍村”“村包田”的空間特征,形象地被稱為“棋盤風貌區”。這里幾乎維持自然村落的原始形態,村民依水而居,宅前屋后蔬果累累,大片稻田間偶有白鷺紛飛。作為滬派江南特色村落風貌保護傳承試點之一,新元村將重點挖掘鄉村悠久的歷史脈絡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

鄉村風貌保護進入新階段,鄉村文脈傳承也迎來新鮮血液。雕塑家謝敬山剛回家鄉,正籌建金山藝術黑陶研究院和燒制基地。他最新研發的黑陶茶具將參加今年的上海伴手禮評選活動。“因為工藝、設計和渠道問題,金山的黑陶文化一度沒落,我們這代人要把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創新發展下去。”謝敬山說。

“我們的文化品牌金山農民畫,走上國際舞臺;第十八屆楓涇水鄉婚典即將舉辦……”楓涇文史研究會理事俞翔講起近期新事滔滔不絕。這個“90后”楓涇人一直見證和推動著家鄉的建設發展。越來越多這樣的年輕人正成為文化傳承的中堅力量。


編輯:朱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