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資訊 對話 評論 產業 星語

首頁>影視>評論

《簡牘探中華》:感知文物的“深度”與“溫度”

2024年06月05日 13:55  |  作者:賈建威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1959年7月,甘肅省武威市磨咀子墓群出土了460余枚《儀禮》簡冊齊整,內容豐富,震動了國內外學術界,得到了郭沫若、夏鼐、陳夢家等著名學者的注目。之后的10余年間,武威市又先后出土了王杖簡、醫藥簡,與《儀禮》簡一同展現了兩千多年前中國尊老制度、醫藥實踐、禮儀習俗等方面內容,在甘肅簡牘乃至國內簡牘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席位,被國家文物局文物鑒定專家組確認為國寶級文物。《儀禮》簡、王杖簡、醫藥簡現藏于甘肅省博物館,成為甘博的代表性館藏文物。

1

半個多世紀后,經過數代學者的孜孜追求和苦心鉆研,對于各類簡牘的研究早已車載斗量。在科技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學術考究已不再是歷史文物文獻解讀的唯一途徑,視聽語言的傳播、文化創意的衍生等成為文物詮釋和利用的新路子,深受大眾的喜愛。近來,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首檔聚焦簡牘的大型文化節目《簡牘探中華》,通過“實地探訪+實景戲劇+文化訪談”的創新表現形式,探訪全國各地的簡牘出土地,演繹簡牘文物背后的歷史與故事,社會反響熱烈,可以說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典范之作。

2

觀看完《簡牘探中華》后,我久久難以忘懷。首先是節目制作非常嚴謹,遵循歷史真實。日前播出的武威漢簡中,歷史場景的搭建、人物故事的講述,以及官署地名、服飾道具等,都十分貼近漢朝時期的歷史事實,體現出了不俗的專業功底。演繹《儀禮》簡時,節目從漢武帝設置河西四郡講起,到新莽時期的政局混亂,一位名為“瑾”的文學官避居武威,和他的學生們布化禮經、救濟百姓,小人物的命運與大時代的背景結合,歷史的厚重與滄桑撲面而來。其次,節目在細節方面,也是竭盡心思。如突出展示《儀禮》中的削刮、修改的痕跡,推測簡冊是墓主人經常誦讀之物,極具生活質感的場景,拉近了歷史與觀眾的距離。再如演繹王杖簡時,從人物持有鳩杖時的榮耀,再到鳩杖不慎折斷時的驚懼,入木三分的表演,既體現出王杖的尊貴,也突出了王杖在漢代王杖制度中的象征意義,這一設置可謂點睛之筆,將文物的內涵價值徹底呈現出來,曲盡其妙。 

3

總之,《簡牘探中華》將一枚枚艱深晦澀的簡牘從博物館“庫房深閣”搬上熒屏,挖掘文物背后的內涵,追尋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根脈,讓大眾感悟到傳統文化的厚重與魅力。有“料”、有“品”、有“趣”的節目內容,真正做到了讓文物“活”起來、“火”起來。

甘肅地域廣博,文明源遠流長,一件件陳列的文物既是綿延歷史的見證者,也是多元文明的承載者。在“博物館熱”持續升溫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簡牘探中華》為我們提供了新視角。我們不僅要挖掘文物本身蘊含的歷史“深度”,還要賦予文物應有的“溫度”,將歷史文物與現實關懷聯系起來,讓大眾走近文物、走進歷史,實現史、物、人之間聯動,才能釋放出文物最大的內涵價值,才能更好地感知歷史,傳承文明。

作者:賈建威系甘肅省博物館館長、研究館員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