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政協動態 協商建言 委員聲音 主席日志 正商量 議政瞬間 委員聊遼

首頁>協商>委員履職故事

葛均波:兢兢業業做個好醫生

2024年05月31日 09:52  |  作者:通訊員 趙銘 陸綺慧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_(最美欄目)葛均波:一顆赤子心(分離圖(4665394)-20240531093205

葛均波(左一)在組織病例分析。(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葛均波: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心血管病學家。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白求恩獎章、中國醫師獎、世界杰出華人醫師霍英東獎、最美醫生稱號、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

作為醫學科學家,他長期致力于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創造了多個“世界首例”和“全國第一”,顯著提高了我國心血管病研究的國際學術聲譽,顯著提升了我國心血管病的診治水平和救治能力。

作為專科醫生,他成功搶救重危患者萬余例,開創了門診經橈動脈冠狀動脈造影技術,成功研制國產心臟支架,被譽為國際醫學界最有影響力的心臟病研究專家之一。

取得的這諸多成就,都來源于葛均波心底強烈的信念感:兢兢業業做一個好醫生,守護每一個患者的心臟健康。從醫40余載,葛均波用科技成果和精湛醫術在臨床上挽救了大量心血管急危重癥患者的生命。

仁 心

“如果您是我的家人……”

在今年的世界讀書日前,葛均波朗讀了《拓醫學路 逐中國夢 陳灝珠傳》選段,寄語醫學生們:

“一個行醫之人,有三個方面大家需要牢記: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醫德,待病人如親人,經常為病人著想,把看到病人痊愈出院作為自己最大的幸福。其次是做工作一定要嚴謹,對病人態度很好。一位行醫者,一定要牢記行醫‘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這八個字。最后,技術要精益求精。一個醫生,即使你態度很好,做事也認真,技術不夠高明,不能為病人解決問題,還不是個好醫生。”“大家要牢記,‘生命所托’這四個字是沉甸甸的啊!”

這也是葛均波的肺腑之言和踐行之道。只要把病人當親人,學會換位思考,很多問題就可以得到妥善解決,他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是:“如果您是我的家人……”

有一次,一位80多歲的患者專程來到上海中山醫院看心內科門診,想要放置心臟支架。

“假如您是我的母親,我一定不建議您做這個手術。”葛均波在了解病史后,勸她放棄放置支架。“首先考慮阿姨這么大年齡沒有高強度動作需要,血管狹窄的病癥對日常生活影響不大。但是如果放了支架,阿姨還要吃藥,吃藥帶來的壞處并不比放支架帶來的好處更少。所以我們可以平衡一下。”患者聽了葛均波設身處地的建議后,決定不放心臟支架,現在一直生活得很好。

“年輕的時候,治療了一個病癥會覺得很厲害,現在我會更加注重平衡——治療以后給病人帶來好處的同時會帶來哪些壞處?我們怎么使這個方法能夠更好,會給別人帶來更多的益處。”葛均波越發設身處地為患者的生活質量、現實情況綜合考慮,提出建議。

“我們一直講,醫生其實不能夠保證病人長命百歲,但是我們可以盡力讓病人有限的生命當中,有尊嚴地照顧好自己,照顧好家庭,或者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這是我們醫學所追求的一個目標。”葛均波說。

創 新

敢于“離經叛道”,尊重科學和倫理

“人類生存的欲望,就是醫學變革最原始的力量。”

今年春天,在面向復旦大學醫學類新生們講授思政大課時,葛均波談到,除了傳承既有知識、救死扶傷外,醫生還需要一點“離經叛道”,主動承擔起醫學創新、推動醫學進步的使命。

這是鼓勵,也是期許。

葛均波經常講一些醫學史上“離經叛道”“不守陳規”的創新故事。“當年第一個用腹腔鏡做闌尾炎手術的醫生被醫院開除了。因為在當時,絕大多數外科醫生認為,在身上打幾個小孔的腔鏡手術是嘩眾取寵,甚至是大逆不道。如今,腔鏡手術已經造福了無數病人,而且非常普遍。”

葛均波自己,曾走過一段長達15年的心臟支架創新之路。

支架植入是治療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之一,傳統金屬支架由于其不可降解,使得血管運動受到束縛,加之長期慢性炎癥反應導致支架再狹窄。

“如果支架能夠在完成支撐作用后吸收,那么冠心病患者特別是年輕患者未來再次手術概率會大大降低。”遵循這個想法,2005年葛均波申請了可降解支架的專利,并開始了5年的動物研究。在200頭豬身上得到成功的數據后,他拿到了臨床試驗的通行證。

“你用健康豬做研究,只是證明了支架的安全性,并未證明其有效性,是否有做臨床研究的底氣?”一位藥監局的領導提出了這一質疑。

“醫學創新人命關天,必須慎之又慎。”葛均波深知這一道理,雖然拿到了“尚方寶劍”,但并未馬上開展臨床研究。在等待半年后,葛均波接診了一位30歲的心梗患者。該患者因長期大量抽煙,導致右冠狀動脈后三叉處85%-90%狹窄,患者年輕、無基礎病、僅一處冠脈狹窄,是最佳的臨床研究對象。

在與患者溝通后,葛均波真正開始了可降解支架的臨床研究。隨訪兩年后,患者未再狹窄,支架未完全降解,隨訪5年后,患者血管恢復,支架完全降解。2020年3月4日,經過了15年的研究,中國原研的可降解支架終于成功上市。

“醫學創新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而是一個非常艱苦并伴隨著焦慮的過程。”葛均波同時強調,“科學不是科學家想當然,需要被證實,更需要被證偽。”創新要尊重科學的力量,更要尊重醫學倫理,任何時候,人類都不能充當造物主。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離經叛道”、敢為人先,葛均波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首例”和“全國第一”。

——在冠心病優化治療方面,成功研制了國際首個可降解涂層新型冠脈支架、國內首個生物完全可降解冠脈支架;首創“逆向導絲技術”;設立華東地區第一條急性心肌梗死搶救“綠色通道”,以此為范式主導建設了全國“胸痛中心”;首次提出“泛血管醫學”系統生物學理念,建立國內第一個泛血管醫學研究院;

——在心臟瓣膜病微創介入治療方面,將心臟瓣膜病微創介入治療引入中國,開啟心臟瓣膜病治療的微創時代;在國際上率先建立介入性自膨脹肺動脈瓣手術技術規范及單純主動脈瓣反流的TAVI技術規范;

——在心力衰竭診療與研究上,領導開展了心衰中心建設,提升了我國心力衰竭診療的規范化水平;在國際上率先提出射血分數保留型心力衰竭的分類方法,開辟了全新視野。

從系統生物學“泛血管醫學”理念,到“最后的戰場”心衰診療體系,他全程干預心血管疾病鏈,造福廣大病患。

丹 心

為健康中國建設獻計出力

醫之大者,亦士亦俠。不光懸壺濟世,更求“兼濟天下”。

熟悉葛均波的人都知道,他是個武俠愛好者,自稱“東方不敗”,打小就有濟世救民的大俠情懷。

自從16年前,葛均波成為全國政協委員,他就立足自身專業,每年提交多項高質量建議,圍繞心血管學科中心建設、猝死急救、疾病日、醫學教育等領域建言獻策,用實際行動為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作貢獻,助力“健康中國2030”宏偉目標。

《提升基層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水平》《保障基層醫療機構精神藥品用藥需求》《加快醫保體系創新,助力生物醫藥產業更高質量發展》《大力推動國產醫療器械出海,提升醫療器械國際競爭力》《加強內地與港澳醫學交流合作》《建設卓越醫學工程師培養體系》,這是葛均波今年帶到全國兩會上的6件提案。

從基層醫療藥品需求到高層次醫學人才培養,從加快醫保體系創新到提升醫療器械國際競爭力,一件件提案具有極強針對性、極高專業度,是葛均波長久思考、多年實踐、深入調研的結晶。

為了準備好提案,葛均波多方征求群眾意見,了解國內外醫療發展變化的新情況,關注民生,關注熱點,結合所長,認真調研,縝密思考,在各種會議和場合呼吁大家關心這些涉及民生、教育和科技可持續發展的問題。

在全國政協全體會議、專題協商會等會議上,葛均波所作的專題發言,無不是圍繞加強基層醫療設施建設、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改善患者就醫環境、改革醫學專業學科教育等一系列建議。而這些建議,也得到了有關部門的認可和采納,助力了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2020年9月22日,葛均波參加了習近平總書記在京主持召開的教育文化衛生體育領域專家代表座談會。身在會場聆聽了總書記重要講話的葛均波,對醫衛領域有著深入的思考和希冀的未來:“將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上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次”“加快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推進慢病全程化管理”“優化資源配置,推進整合型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數字助力醫療,探索優化醫療模式”……這些旨在更好維護人民生命健康的建言,來源于他對醫學事業的拳拳厚愛和對祖國的赤子之心。

令葛均波最為難忘的一個場景,是國慶70周年那天,他應邀參加國慶大游行的所見所聞——

站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身處歡慶的海洋,回首70年來祖國的滄桑巨變,葛均波為祖國自豪驕傲的同時,信念感無比強烈:繼續在醫學領域深耕,為中國醫學進步、為中國人民生命健康貢獻力量。

(作者趙銘系九三學社上海市委會宣傳部干部,陸綺慧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