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數據>資訊
全球合作打造負責任的人工智能
——2024年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觀察③
在IBM副總裁、大中華區首席技術官謝東的印象里,位于北京的IBM創新體驗中心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繁忙。自去年以大模型和生成式AI為代表的人工智能掀起火熱的科技新浪潮以來,客戶和合作伙伴們絡繹登門,討論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正是IBM的核心戰略之一。
日歷翻到一年前,2023年全球貿易投資促進峰會期間,盡管已近晚上10點,釣魚臺芳華苑依舊燈火通明,來自不同國家的與會者沉浸在對人工智能的熱切探討和憧憬中。一年過去了,在今年的峰會上,人工智能熱度未減,所不同的是,大家的認識更趨于深入和理性了。
共同推進“人工智能+”
這一年,人工智能產品加速迭代,甚至每周都有新的產品問世。前沿技術在沖擊著時代,也重塑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對此,中國貿促會副會長陳建安深有感觸:“在智能化生產領域,視覺識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研究領域,新技術的應用提高了研發速度;在生活領域,人工智能讓我們的生活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家現在借助ChatGPT寫詩、寫文章,甚至寫論文。”
“人工智能+”已成為日常場景。“據我們統計,人工智能已經被應用到600多個場景之中,這里面包括生成式的,也包括機器學習和神經元網絡。”德國思愛普全球副總裁裴金林提到的這個數字引起了與會人員的注意。
今年,思愛普計劃轉型,將更多投資轉向戰略增長領域,主要是人工智能領域,目前與OpenAI、IBM等全球十多家大模型合作商展開合作,通過垂直模型形成人工智能產品。
科大訊飛是“人工智能+”的領跑者。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任萍萍舉了一個實驗案例——科大訊飛在全國選取了30多個不同地區的學校,在每個學校的一年級選擇一個班配發人工智能學習設備,一年后發現,使用該設備的班級,每一個孩子的平均分提高了大概三分,明顯高于其他班級。“實驗結果證明,技術對于成績后1/3的孩子更有價值、對于偏遠地區更有價值。這也讓我們看到了人工智能在促進教育公平方面可能發揮的作用。”
除教育外,科大訊飛通過AI技術為工業、醫療等各個行業賦能。目前,盡管星火認知大模型已擁有不少用戶,但科研人員還在不停訓練其“聰明程度”,未來將應用于各領域。
門庭若市的IBM創新體驗中心令謝東深刻感受到客戶們希望把人工智能應用到各行各業那種迫切期待。然而,每家企業在應用人工智能時都有不一樣的需求,在謝東看來,這就需要在全球共識的基礎上全面合作,共同促進AI的健康發展和普惠應用。通過在人工智能的基礎理論、應用模式和合規等方面的進一步探索,打造負責任的人工智能。
更好賦能新型工業化
應用案例已隨處可見。
一家互聯網企業基于IBM產品打造了一個面向未來的智能存儲系統,應用這個系統可以節約80%的成本,同時節省能耗90%以上。
制造企業也是如此。“我們積極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和推廣,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東方電氣集團總經理張彥軍稱,該公司80%的車間已經完成了智能化改造,到“十四五”末期這個比例將達到100%,同時要打造更多的數字工廠。該公司在智能檢驗和智能檢測方面做了探索,開發出焊接智能評片系統,對焊接缺陷的識別率能達到99%以上。
思愛普是工業4.0的發起者和領導者。裴金林的觀點是,雖然生成式人工智能很火,但每個企業需要的是最適合自己的人工智能路徑,因此要以數字技術賦能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及提質增效,推動其不斷融入全球產業鏈,提升全球競爭力。
“東方電氣的智慧檢測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應用場景,每個設備上的傳感器可以記錄一切,它的維護記錄全部都是機器記錄的。當所有的數據都非常清晰的時候,機器學習就是解決機器維修預測最有效的手段,我不認為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同等情況下會有更優的表現。”裴金林認為,大小模型的結合應用是未來一個階段的主要選擇。現有的機器學習解決方案已經可以幫助企業實現對業務的預測和優化,生成式人工智能則將在降低產品使用門檻、提升多模塊的集成效果等方面創造前所未有的價值。
“希望大家能夠開發出更多的大模型,行業的中模型、小模型,讓我們盡快運用到制造業行業,共同推動社會進步。” 張彥軍說,一些特殊的工作作業環境較為艱苦、或對人體傷害較大,這些都需要無人化、少人化的人工智能技術來支撐。
未來屬于掌握人工智能的新人類
說到底,技術的發展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生活,而不是取代人類。
目前,科大訊飛的技術可以翻譯80多國的語言,在中國智能語音市場,科大訊飛的市場占有率多年保持第一。“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語言共同體,期待在全球化的貿易當中,用技術來為大家的語言交流賦能,讓人與人的溝通更加簡單。”任萍萍說。
與人們的生活結合得越緊密,人工智能的優勢與短板也展現得越充分。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發展官崔麗認為,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還處在發展初期,不排除市場有炒作的泡沫,“不要過分高估其短期影響,也不要過分低估其長期影響。”
她希望AI能夠符合人類的道德標準以及價值觀,算法具有一定的公平性,減少偏見和歧視。“這就需要科學和人文的深度結合,要借助法律、倫理、社會學等一系列的學科知識。”
任萍萍的一段精辟概括,令與會人員深以為然——“人工智能擁有全世界很多的知識,但它替代不了老師;人工智能擁有孩子成長的每一個數據,但它替代不了母親;人工智能擁有醫療醫學的很多知識,但它替代不了醫生。所以我想未來不是屬于人工智能,而是屬于掌握了人工智能的新人類。”
編輯:馬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