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委員故事>委員故事

劉木華:抬頭看路,低頭耕耘

2024年05月15日 10:11 | 作者:本報記者 張園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0515)_劉木華:抬頭看路,低頭耕耘(4538798)-20240515094230

劉木華(中)在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與農民討論再生稻種植(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劉木華:全國政協委員,民建江西省委會副主任委員,江西農業大學副校長,2023年度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獲得者。

劉校長“偏心”農民,這是團隊里大家公認的事兒。

證據是,劉木華這么多年極少發火,為數不多的幾次生氣,都是因為他們搞試驗的時候,給農民添亂了。

團隊研發了新的收割機,到“老表”(老鄉的別稱)的稻田里試驗。年輕學生開收割機不熟練,不時碾軋或是漏割稻子。正蹲在田邊跟“老表”說話的劉木華看著就火了:“你這么亂開,‘老表’家的收成怎么辦?”

年少時操勞農活的經歷,讓劉木華格外珍視農民的每一分收成。在他的記憶里,小時候,全家人種地就是為了吃飽飯。而到了他上大學的20世紀90年代,國家經濟越來越好,農民不靠種田也能吃飽飯了。但是,種地的人卻變少了。

“因為農田勞作太累了,也產生不了多少經濟效益,所以不少農民撂下田地外出打工了。”劉木華回鄉看到,仍有不少農民因為沒啥技術,只能守在家種地。

起初,報考江西農業大學,只因這是當時江西唯一的全國重點大學,但看著家鄉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劉木華的目標越來越堅定:要讓農民種地不那么累,還要讓農民種地能掙到錢。

“多到田里去”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發展再生稻。在那之前,劉木華已經蹲在再生稻田里,扒拉了好幾年稻茬。

“再生稻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又一茬,確實省時省力還省肥。”田埂邊,“老表”跟劉木華越聊越多,“但是第一茬收割后,稻茬被收割機軋倒不少。這樣的話,第二茬稻子長不好,賣不上價錢。”

“‘老表’你說說,再生稻怎么收割更好呢?”劉木華不像農業專家,不像江西省科技特派團團長,反倒像一個捧著筆記本的學生。“老表”興奮地分享:“第一茬全部割矮點,稻茬就不會被收割機軋到,這樣第二茬長得又齊又好。”劉木華一拍大腿:“哎呀,原來是這么回事!”

當時,學生們在一旁聽著,都以為回去得研制專用收割機,琢磨怎么割矮再生稻了。然而不久后,劉木華提出了兩種不同的設計方案:一種是把稻茬盡量割矮,另一種則是把稻茬留得稍高點。

“有的農區收割完再生稻,還得接著種油菜。”劉木華跑了省內外好幾個農區,摸到了新情況,“稻茬割得矮,第二茬就成熟晚,耽誤種油菜。咱們裝滿了‘糧袋子’,也得拎穩‘油瓶子’啊。”

第二季稻茬要求高,又容易被碾壓減產。劉木華琢磨來琢磨去,帶著團隊研制了扶正機,把倒下的稻茬再扶起來。沒想到,“老表們”對這項新發明不感冒:“這扶正機老是對不齊行兒,開著麻煩得很。”看著田里歪歪扭扭的稻茬,劉木華覺得“老表”說得沒錯。他默默記下情況,回去又開始琢磨,要給扶正機加上視覺導航。

土地不平整怎么辦?收割時能不能順便施肥?不知不覺中,一個個難題被解決了。劉木華的許多靈感,都是在田里扒拉出來的,是蹲田埂上跟“老表”聊出來的。

團隊里的劉兆朋博士說,平日里,劉木華不怎么干涉學生們的研究細節,但有一句話他經常會問:“最近怎么沒看見你們到田里去?要多到田里去,多去看看實際生產情況,問問‘老表們’的意見。”

而一旦站到田里,劉木華從來不覺得自己比農民更懂種地,他總是樂呵呵地:“‘老表’,我來跟你學習了。”

樂呵呵的劉木華,也有沉默的時候。當談起為何要研究白蓮加工機械時,劉木華嘆了口氣,反問道:“你知道,以前的每一顆蓮子是怎么剝出來的嗎?”

在江西,種有50萬畝白蓮。每到夏秋,蓮農們摘下成熟的蓮蓬后,先把堅硬的蓮子摳出,然后剝開綠色外殼,再搓去白色蓮肉表面的一層皮,最后用牙簽把苦澀的蓮心捅出來,一顆蓮子才算剝完了。即使一位熟練的技術農民,每天從早到晚也剝不了10公斤。

“每4到5千克鮮白蓮,能加工1千克成品,售價不超過80元,手工成本就占了價格的30%左右。”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農業工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徐諧慶介紹,“而且,現在給錢也很少有人愿意剝了,你看看蓮農的手就知道,這活兒太累了。”蓮農們的手指關節腫脹、指甲黢黑,與雪白的蓮子形成鮮明對比。

徐諧慶曾是劉木華的學生,2012年初,劉木華幫碩士階段的他確定了研究目標——鮮蓮子剝殼去皮一體機的小型化研究。

“劉老師告訴我,只有了解機器存在的問題,才能設計出真正符合市場需求的機器。”從前期調研階段,劉木華就帶著徐諧慶到農機生產企業和農戶家里摸情況,而了解現有設計存在的不足后,劉木華干脆讓他常駐企業,結合生產實際與企業合作研究。

10年時間過去,2022年秋天的采蓮季,蓮農們只需將成熟的白蓮扔進機器鐵皮斗里,喝杯茶的工夫,白白嫩嫩的蓮子就咕嚕嚕滾了出來。

也是在這年秋天,農業農村部公布了2019-2021年度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獲獎名單——劉木華主持的“白蓮蓮子機械化加工技術裝備創新及應用”獲得了農業技術推廣成果獎二等獎。

“抓緊去干吧”

在學術網站搜索劉木華近30年的論文,不難發現,他的研究分成了兩個階段。剛工作后的一段時間,他更關注農產品質量檢測,而大約2010年之后,他的研究重心放在了農作物生產上面。

研究視角從“收獲后”轉為“收獲前”,劉木華說,這跟江西農業發展階段是分不開的。“早些年,農民經濟條件有限,機械化生產設備在南方用得比較少。”因此,劉木華就去研究光學無損檢測裝備,希望幫著農民們把辛苦一年收獲的農產品多賣點錢。

“一顆江西臍橙,個頭大小,表皮色澤,有無疤痕,糖分多少,都會影響價格。”劉木華說,過去農民從樹上摘下鮮橙直接售賣,實在賣不上價。而經過光學無損檢測裝備的商品化處理,把一顆顆臍橙分為不同的等級,再分別包裝貼標,價格就提升了一大截。“檢測速度很快,不損傷水果,就知道每一顆的品質。”想到與企業合作的這項研究幫農民多掙了不少錢,時隔多年,劉木華語氣間依然難掩興奮。

當時間來到2004年,國家設立了農機購置補貼,農民們購買農業機械的熱情一下子點燃了,劉木華也順應當地需求,開始研究適合南方農民在生產階段用的農機。

而無論是當年研究光學無損檢測裝備,還是后來研究收割機、直播機、剝殼去皮機,劉木華帶著團隊穩步前進,幾乎每年都能給農民帶去新驚喜。

“劉老師會給課題組和每個學生都設定一個總體研究框架,并提出階段性目標。”徐諧慶回憶,劉木華老師不會說過多加油鼓勁的話,他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那就抓緊去干吧!”

時至今日,劉木華仍在探索,怎么用光學無損檢測技術判斷水果中的營養元素和污染元素。“這項技術瓶頸目前還沒能突破。”但他的語氣中并沒有一絲苦惱,“那就繼續試嘛。”

就如同研制水稻穴直播機時,核心的排種器必須適配江西不同水稻品種的播種。劉木華形容江西的這些水稻種子是“大的大,長的長,扁的扁,寬的寬”,高矮胖瘦,各不相同。各種參數調節,各種尺寸匹配,一次一次不行,一次一次重試。3年里試了成千上萬次,終于研制出了適合江西生態的直播機。

但有時,團隊里的年輕人遇到了科研瓶頸,難免情緒低落。劉木華想跟學生聊聊,又擔心自己出言干涉,年輕孩子會感到拘謹。于是,他便找來團隊里的其他年輕人,“你們年輕人能聊到一塊,你去關心一下好嗎?”

而等學生收拾好心情,向劉木華咨詢專業建議時,他立刻投入了幫助。想到農機企業調研,他就當場聯系;項目缺錢缺人,他就著手爭取資金、招研究生;擇業期迷茫了,他就幫著分析各地農業政策。

不知不覺中,劉木華團隊研究人員的心中都少了一分動搖,轉而習慣了另一件事:“那就抓緊去干吧。”

“這個情況摸清了”

6點30分從江西農業大學出發,9點鐘到達合作的示范田。車就停在田邊,下車就到農田察看問題,11點多跟農民告別,直接上車回學校。

這是加入劉木華團隊5年來,劉兆朋再熟悉不過的一條路線,因為劉木華每年有100多天都在田里調研。“劉校長調研時不整虛的,到田里就是看問題,收集到情況就回去想辦法。”能用技術解決的部分,劉木華就組織申請科研項目,不能解決的,就撰寫提案或社情民意信息報送給全國政協。

今年3月2日,2023年度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表彰儀式隆重舉行,站在臺上的劉木華難得有些局促:“我能獲得優秀履職獎,實在有點意外。”

回首看時,劉木華才發現,自己已經在政協履職的道路上走了這么遠。這一路上,他始終沒有忘記當年許下的愿望:要讓農民種地不那么累,還要讓農民種地能掙到錢。

近年每次到鄉下調研,劉木華都會發現,農村勞動力老齡化趨勢日益凸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他提交了一件《加快糧食生產中無人化農場技術應用的提案》,希望農民站在田邊或控制室里,就能遙控操作農機,“這樣農村老兩口也能種好地。”

事實上,5年前劉兆朋就已在劉木華的布置下,著手鉆研無人農場技術。跟劉木華交流研究方向時,有一件事令他印象頗深。“我認為,視覺融合更適合南方丘陵不規則的地況,想優先研究這項技術。劉校長肯定了我的意見,但也提出了建議:雖然南方丘陵多,但從大方向上看,還是要優先考慮平原地區的種糧需求,先把高精地圖做好。”

劉兆朋感覺這次交流,讓自己的研究升高了一個維度:“他總是優先考慮,目前國家最需要的是什么。”

的確如此,近幾年無人農場相關技術日趨成熟,到了該推廣應用的階段,劉木華感到,“是時候提這件提案了。以后如果有新技術,我再改進,再提。”

現代農業要注重良種,良機,良法。劉木華思索,“以前我只懂良機,但自從成了政協委員,良種和良法的技術我也開始鉆研,這樣才能提出更專業的建議。”

不知不覺中,劉木華的學習邊界已經大大拓寬。當看到農村缺乏人才,他進一步調研后提交了《讓告老返鄉的文化傳統 在鄉村振興中煥發生機》的提案。當看到油茶產業只賺吆喝不賺錢,他分析了油茶品種、管護、標準,呼吁要讓油茶既賺吆喝也賺錢。

劉木華的學生說,每次在田里或是企業了解完問題,他總會不由自主地說一句,“這個情況摸清了。”這句話仿佛在無形中,打下了一個個標記。

2024年,劉木華打下的標記還在增加……

編輯:崔姝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