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委員履職故事
“泥腿子校長”李敬巖
李敬巖:遼寧省政協委員,阜新市彰武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總農藝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最近,山上的李子、杏都陸續開花了,李敬巖的身影又從玉米大田移到了山間果園。
“老夏,你這園子里的蘋果樹、梨樹可有些年頭了。這么大的樹冠,剪起枝來就得考慮到日照對果子的影響啊。”在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前福興地鄉福山果蔬合作社的果園里,李敬巖一邊說著,一邊做起了示范,這一忙活就是大半天,臨走時,他還反復叮囑:“要多施農家肥,這段時間水肥都得跟上才行啊!”
李敬巖,土生土長的彰武人。彰武縣,地處內蒙古科爾沁沙地南緣,這里十年九旱,風沙干旱、水土流失造成了生態環境脆弱及雨養農業的先天缺陷。從小受到鄉親們戰天斗地在沙地里討口糧的耳濡目染,李敬巖在栽樹種地方面顯現出過人的天賦:扶犁、趕車、扣蕎麥,剛上中學的李敬巖樣樣都能勝任。那時,轟轟烈烈的“彰武治沙”已經開始了,李敬巖也常常夢想著:家鄉的荒山變果園、沙漠變良田……
而今,看著彰武成片的玉米地,漫山的經果林,李敬巖的嘴角忍不住揚起一絲笑意。從熊岳農業專科學校畢業回到家鄉從事農技推廣工作到現在,已然過去了33個年頭。這33年間,他大部分時間都在農業生產的第一線。李敬巖的足跡遍布家鄉的每一個村屯,他能隨口說出這里每一塊土壤的特點。不論寒暑或假期,他不是在鄉下,就是在去鄉下的路上。在果園里、大棚中、農戶家里,他一遍一遍地向老鄉們傳授種植技術,及時傳送各類農事信息,想方設法幫大家尋找市場打開銷路……還因為曾經擔任過中央農業廣播學校彰武縣分校負責人、彰武縣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主任,這樣的李敬巖被老鄉們親切地稱為:“泥腿子校長”。
李敬巖不僅是一位大專家,還是一名“老政協”。從1998年開始,李敬巖就成為彰武縣政協委員,后來又漸次成為彰武縣政協常委、遼寧省政協委員。這位政協人,從一開始就將自己的履職與工作崗位結合在了一起。他說:“一年有四季,我對自己的要求是,每季度至少提交1件提案;每一屆政協有5年,我至少提交3篇政協全會的大會發言、2篇常委會會議的大會發言;至于社情民意信息,就是隨時發現問題,隨時隨地撰寫、提報。”
2017年,成為九三學社中央參政議政先進個人的李敬巖,迎來了他履職生涯上的高光時刻——他撰寫的《關于統防統治美國白蛾的建議》,被九三學社阜新市委會逐層上報,得到了九三學社中央的高度重視,最終由國家7部委聯合發文,對美國白蛾的防控作出了部署。了解李敬巖的人都知道:他的提案、社情民意信息,都來源于農業生產一線。
每天早起晨練,就是李敬巖一天工作的開始。發現美國白蛾空降到彰武縣境內,也正是在這樣一個早晨。出于專業敏感和履職思考,李敬巖很快意識到這類害蟲的防治必須依靠群眾。于是,他馬上發出建議:各村屯、各街道都要安排護林員專人負責,對所轄區域內的林木進行監控,早發現、早滅除。時至今日,彰武縣對于這類害蟲的防治都有著顯著的效果。
“我非常珍視政協委員這個身份,時刻提醒自己履好職、盡好責。”言如其行,李敬巖的履職可謂時刻在線。
2023年5月25日阜新、鐵嶺遭遇龍卷風襲擊。當時,李敬巖剛參加完在鐵嶺召開的一場會議,開車返程路上,“能見度幾乎為零,胳膊粗的樹干被剮折得到處都是。”大風過后,李敬巖調研了農田防護林的受災情況,隨即撰寫并向遼寧省政協報送了《關于加強農田防護林修復建設的建議》《關于林地枯樹亟待清理修復的建議》《關于遼西北林草地“留白”導致二次沙化亟待整治的建議》等社情民意信息,這些信息分別得到了多位省級領導的批示。
在干中學,在學中悟。多年來,李敬巖從良種苗木繁育到發展林下經濟助力治沙,再到玉米等糧食作物的穩產、增產,先后主持、參加完成的新技術推廣、試驗、示范、科研項目達50余項,并完成20余項省部重點農業新技術推廣項目。有人算了一筆賬:這些年經李敬巖培訓的農民,多達3萬余人次。
農業項目的實施,并非一帆風順。2014年到2018年,李敬巖負責主持建設完成了遼寧省“千萬畝經濟林”工程和沈阜200萬畝現代農業果品經濟林項目中的14萬畝。這14萬畝現代農業果品經濟林項目由于連續3年的旱情,時至今日損毀比較嚴重,沒能發揮出理想的富民作用。李敬巖在惋惜的同時,也開始深入反思原因何在。為此,他撰寫了《全力以赴助力科爾沁沙地殲滅戰譜寫經濟林發展的新篇章》的調研材料,具體就經濟林建設要探索新質生產力,發揮當地資源優勢降低果品經濟林生產成本,合理布局適地適樹,保障果品經濟林發展的可持續性等方面提出了建議。
在今年1月召開的遼寧省政協全會上,李敬巖一如既往地認真履職——提交了《建好管好用好我省高標準農田的建議》《發展“種養一體化”循環農業促進農田生態化的建議》兩件提案,以及《強化科技支撐 助力打好科爾沁沙地殲滅戰》《梳理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構建設施現代化大產業》兩篇大會書面發言。在李敬巖看來,聚焦遼寧“三農”問題,需要關注的課題有很多,而最亟待解決的是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最重要的是糧食生產安全。他說:“應該在嚴格保護耕地的基礎上,提高耕地質量,‘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依靠科技研發和創新,提高糧食和經濟作物的綜合生產能力。”
干得多,想得多,成果也就越來越多。《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擬表彰對象公示》顯示,“李敬巖 阜新市彰武縣農業發展服務中心總農藝師,推廣研究員”位列遼寧省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公示名錄。這些年,李敬巖還入選了全國科普惠農興村遼寧百強農村科普帶頭人、“興遼英才計劃”農業專家、省“百千萬人才工程”百人層次人選(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2013年獲國家農業技術推廣貢獻獎……
“您獲得的獎金一定很豐厚吧?”
“確實有一些,但我跟家人說這些都是國家給予的工作獎勵,咱家不能花,都得用在工作上,用在服務鄉親們上。”李敬巖將自己獲得的個人物質獎勵與項目經費經常合并使用,他的想法簡單又樸素:“多給老鄉們整點好苗、好肥、好技術。”
編輯:楊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