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3年第一期
貴在造境——金納作品品讀
早春的記憶-之二(國畫)68×68cm-2009年-金-納
金納在當代中國工筆畫領域是一位有成就、有分量的畫家。雖然她靜靜地畫自己的畫,安心地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書育人,但她的作品是令人注目的,風格是突出的,她屬于那種靠作品說話的畫家。
朝-顏(國畫)100×100cm-1996年-金-納
金納畫畫很從容,靜靜地體驗大自然的本真,畫自己的所思所想。她有自己的主見和主攻方向,選擇工筆花卉作為藝術探索的突破口,一直深入地鉆研不怠。這當然與她天性有關,也與其出生的家庭有關。金納愛上工筆畫,可能是受父親的影響,而她對藝術的執著,也頗有幾分像她父親。工筆畫費時費力,前人已立下座座高峰,想在此領域取得新高難度極大。金納自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后,始終用志不分,近20年一以貫之畫工筆,這是金納取得突出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是芙蓉花開時(國畫)76×76cm-2005年-金-納
自幼受父親的言傳身教和有中央美術學院科班學習經歷的金納,對工筆畫的歷史有著深入的了解,對工筆畫創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更為了解,知道工筆畫的“水”有多深,“山”有多高,水深易淹,山高難登。她的可貴之處在知難而進,深察工筆畫傳統的來龍去脈,深知前輩工筆畫家創造的輝煌。從學生時代開始,她就認真學習傳統,揣摩前輩工筆畫家的技法意趣,努力傳承工筆畫的文脈,在此基礎上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時代精神融入創作之中。從其藝術追求的歷程來看,金納較好地把握了繼承和發展的關系,努力開拓新的空間,走向新的高度。就題材和藝術表現手法而言,前人畫過的一些花卉,金納善于重新提煉,在構圖、描法和染法上尋找新的表現;前人沒有畫過的一些罕見的熱帶植物,更是金納開拓新空間創造新意境的突破口。金納的作品,既有傳統工筆正脈之氣,又有不同于傳統工筆的時代之氣和新鮮之感。縱觀她近20年的創作,前后有不少的變化,但堂堂正正、雍容大方之氣是貫通的。以傳統的標準來看,她的作品是地地道道的工筆畫,但又比傳統工筆畫的語言更豐富、更有新意。
紅-燭(國畫)30×30cm-2003年-金-納
品金納的作品,很容易想起蘇軾的“似花還似非花”和白居易的“花非花,霧非霧”等名句。金納畫的是自然界的花,但比自然界的花更美更迷人更引人入勝。她善于造境,善于選取植物生命最燦爛的閃光時刻,抓住花的含苞待放或怒放的瞬間,以點睛之筆使美麗的瞬間永恒于紙上。金納是烘托環境氣氛的高手,她筆下的花朵,多開在似霧非霧、似真似幻的時空之中,給人以撲朔迷離之感。傳統的工筆花卉,著重描繪花卉的主體,很少注意其整體空間的渲染。金納的新創造是注重整體空間氣氛的渲染,把花卉與其生長的空間關系作為探討重點。畫面朦朧中見清晰,廣大中見精微,虛中有實,實中有虛。金納深知美在關系、虛實相生的哲理,深知花之美在其與生態環境的和諧關系,著眼于環境氣氛的渲染,把朝花與朝氣、山花與幽氣貫通一體。
怒-放(國畫)27×24cm-2002年-金-納
品金納的作品,使人想起李白的名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天然清新,質樸明媚的風格令人百品不厭。就表現手法而言,她作品的筆法和染法是豐富多樣的,但給人的感覺是一氣呵成,自然而成,毫無雕琢裝飾之感。工筆畫當然要工,畫起來也累,但畫者累不應讓品者累,好的工筆畫應該是讓品者輕松愉快。品金納的畫,是感到輕松愉快的,因為品到的是清純之美、清新之氣。與一些畫家借畫花草表現哀怨和牢騷不同,金納表現的是清純自然之氣,呈現出的是純美的世界。無論是早些時的《金色版納又一春》《樂園》《飄香》《陽光下》,還是近作《早春的記憶》《白蝴蝶》等,都畫得那么自然,那么清新,給人以無限的快慰。
(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白蝴蝶-之一(國畫)136×68cm-2011年-金-納
金 納
1969年生于北京,滿族,1993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現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花鳥畫教學、研究與創作。著有《工筆花鳥畫技法》《新編工筆花鳥畫》《兩宋院體花鳥畫教學與研究》《白描花卉臨摹范本》《宋人冊頁臨摹范本系列》《中國現代藝術與設計學術思想叢書—俞致貞文集》《巨擘傳世—近現代中國畫大家俞致貞》等。
責任編輯:楊文軍
版面設計 :湯煒
編輯:畫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