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3年第一期
蒙古族題材版畫探析
——我的《聽見草原》系列作品
談起蒙古族題材繪畫創作,不論是中國畫、油畫、水彩畫還是版畫,呈現在人們眼前的無非是藍天白云綠草地,牛羊駱駝駿馬群,牧人騎著馬跟著狗,蒙古包勒勒車老額吉眺望,摔跤手射手那達慕……千篇一律、樂此不疲。我不想隨波成為又一個草原風情畫家,而想從不同的角度審視當下草原現實生活,描繪自己用心感悟到的牧人現狀。
聽見草原--歸途之一(版畫)50×80cm-2022年-胡日查
蒙古族的游牧文化歷史久遠,從生產勞作到民俗民風,從自然生態到歷史傳承,表現為崇尚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認為天地、山川皆有神靈,具有包容、多變、動態等特性,并在生存過往中有充分體現。十三世紀以來在社會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蒙古族在繼承和發揚了游牧文化傳統習俗的同時,與其他民族文化交融的過程中不斷豐富和完善游牧文化發展的內在需求。
聽見草原--輪回(版畫)78×80cm-2015年-胡日查
蒙古族的生存方式是游牧文化的表現形式之一,同其他民族的文化形式一樣,游牧文化隨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遷而改變。近現代以來,已經由游牧生活向城市化的定居或邊緣生活方式轉變,游牧文化與工業文明、商業文化相碰撞、融合,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蒙古族特有的文化屬性也必然會隨之發生改變,傳統習俗離我們漸行漸遠。體現出游牧文化特征淡化的同時意味著草原民族與草原剝離的開始。
聽見草原--風聲(版畫)78×78cm--胡日查
我出生于七十年代初,從小生長在哲里木盟(現通遼市)庫倫旗半農半牧地區,雖說家里養有牛羊馬匹,但沒有了蒙古族傳統生活氣息。我沒住過蒙古包,也沒穿過蒙古袍,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游牧生活對我來說都是從長輩們的叨嘮中聽來的。當我長大后看到的科爾沁大草原宏大氣魄已是一望無際的玉米高粱地了。九十年代上了大學,藝術采風及風景寫生課使我有了真正接觸牧區生活的機會,那時還能看到歌里的草原,感受到帶有蒙古氣息的牧人生活,這些美好的瞬間我都希望將它永久地保留住。隨著社會的變遷發展,牧民生存方式、生活情景都在慢慢消失,一方面工業時代的飛速發展,露天煤礦冒著熱氣、摩托車轟鳴塞滿耳朵。另一方面草原文明的若隱若現,牧馬人的憂慮徘徊,耳邊能響起的歌聲在哪里,眼前呈現的是騰格爾的蒼狼大地一片黃沙。游牧文化在與中原文化的融合過程中慢慢同化,現代人們追求奢華的生活態度離傳統文明漸行漸遠,看得見的是草原現狀,聽不見的是它的呻吟。
聽見草原--歸途之二(版畫)80×61cm--胡日查
當代游牧題材的版畫創作中,表現蒙古族題材的作品不在少數,基本都是草原風情為主。而如何有效地保護和傳承,讓更多的人重視游牧文化精神內涵的作品相對較少,這一點正是我在近期木版創作中思考的問題。
2014年參加中國美協西部少數民族青年美術家高級研修班,讓我在思維的轉變、方法的探索及創作理念上有了系統的認識。因此,這幾年的版畫創作實踐中,我一直在追求作品的思想性,探求內在精神層面的闡釋。我們所見到的不一定是真,我們所看到的不一定是實,但我們用心去感悟到的一定是真實的。因此我的《聽見草原》系列版畫創作中看不到藍天白云,看不到風吹草低見牛羊。而基于當下草原生態危機問題,用孤獨、壓抑、無奈、寂靜的獨白結合現實主義手法醞釀出后工業時代的高冷態度下即將被遺棄的游牧文明的不安情緒和感傷。
聽見草原--夢巢(版畫)80×61cm-胡日查
《聽見草原—風聲》中,我對民族性符號進行提煉,把牧人、鞍馬、狗三個典型形象符號運用在版畫創作中,作為游牧文化精神的再現,簡單架構整個畫面,在精神上給人似曾相識的民族親切感。采用現實主義手法運用單一的冷灰色調將其貫穿,畫面色調沉悶,氣氛寂靜,背景大面積的重色調營造出凝重緊張的氛圍,預示著一場狂風暴雨即將來臨。駿馬表情凝重低頭沉思、獵狗眼神機靈豎耳聆聽、牧人貌似上馬遠行或歇鞍休息的狀態體現出游牧文化進退兩難的不安情緒。
《聽見草原—聽風》延續了風聲的思路,用一匹馬形象作為創作主體,它閉眼豎耳轉頭傾聽,天空中有凌亂的建筑廢墟及飄落的羽毛,代表了由于人們的貪婪私欲對共享資源肆無忌憚的破壞和過度索取,導致傳統文化與生態環境若隱若現甚至即將消逝。畫面的外形上運用了圓形加齒輪符號,目的是倡導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之間應和諧共存、相互依靠、共建家園。
聽見草原--天牧(版畫)80×61cm--胡日查
《聽見草原—夢巢》作品我選用了候鳥鴻雁象征游牧文化,沙蓬草代表見風駛舵的不定性,在當代社會文化影響下人們躊躇的心理感受,用火紅的色調烘托出掙扎和束縛、沖突與突破、或意志堅定或隨波逐流的矛盾關系。
《聽見草原—輪回》中一只瘦小柔弱的小羊羔穿過勒勒車輪軸矚目前方,身后則是一片黑暗,目光里流露出一絲期許與求助,在輪軸的年輪上加了巖畫元素,整幅畫構圖采用圓形,用黑白木刻和套色木刻相結合的手法來表達陰陽交錯時間輪回,給人內心帶來的一種撕裂感,使人想到下一個輪回又會是誰將經歷這樣的傷痛。
聽見草原--胡楊魂(凸版)61×80cm-2016年-胡日查
《聽見草原—聚焦》打破以往的反思性主題,聚焦新時代,謳歌新時代。從馬的回首到狗的仰望,再到人的遠眺,力圖將視覺焦點轉移至相機的長焦鏡頭上。畫面細節的描述,凝聚引發著聽覺,濃縮的景象釋放出想象,讓觀者在虛實間感悟,讓意圖在想象中合成。一列飛馳的機車橫貫大地,正欲破圖而出展現新時代發展景象。大地的離離菒草被覆著陽光的暖意,草原的豐富中又添加了機車的鳴響,視覺與聽覺在敘說著時代的變化,韓愈的“鳴笛急吹爭落日,清歌緩送款行人”,正好對應了畫面的意境。作品背后的精神與靈魂,可謂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換醒人們更加關注賴以生存的家園,保護自然,保護生態,關注林田水草湖沙的治理,堅持守望相助,共同構筑祖國北疆美好草原的大生態。
聽見草原-聚焦(版畫)80×80cm--胡日查
千百年來蒙古族游牧文化在世界歷史長河中做出了巨大貢獻。全球多元文化格局的當下,蒙古族題材版畫越來越多地展現在現當代國際畫壇上。我的《聽見草原》系列版畫中,通過“聽”的感官認知對草原意象進行塑造,在反思中展現現代社會與原始環境間的交互沖突,在解構內心經驗的同時,對待自然、文化的態度建構出飽含民族使命的畫面。總體風格上有一種強烈的非現實感,通過對傳承游牧文化特征的探索,結合版畫獨有的語言形式來呈現,在弘揚蒙古族傳統文化精神內涵的同時重新審視現代牧人生存環境、背后的心態以及發展趨勢將會是我今后孜孜不倦為之努力的創作主題。
胡日查
1972年生,蒙古族,內蒙古通遼市庫倫旗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內蒙古美術家協會理事、內蒙古版畫藝委會秘書長、內蒙古美術館專家委員會委員、內蒙古藝術學院美術系副教授。
作品入選及參展: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進京作品、第十二屆內蒙古自治區藝術“薩日納”獎,第十三、二十一、二十二屆全國版畫展、第七、第九屆中國體育美術作品展,第六屆中國觀瀾國際版畫雙年展、埃里溫國際版畫雙年展,中國靈石國際版畫雙年,第三屆中國民族美術雙年展、第十屆“民族百花獎”中國各民族美術作品展,新興版畫運動90周年-全國版畫作品展覽、2008年奧林匹克美術大會,21世紀首屆中國黑白木刻展覽、“華彩盛世—銀川國際版畫創研中心全國版畫名家邀請展”、“版畫100---2014年度收藏作品展,版畫100—2019年度收藏作品展、“泰山之尊”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第三屆全國(大芬)中青年油畫展、“高原高原—第四屆中國西部美術展油畫年度展”,第二屆“李劍晨獎”水彩畫雙年展、“西部少數民族青年美術家創作精品展”,中國美術家協會第十七次新人新作展、“版畫中國—當代民族版畫國際巡回展”蒙古國國展。
作品被中國美術館、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青島書畫博物院、江蘇美術館、四川美術館、陜西省美術博物館、內蒙古美術館、福建省美術館、泰安市美術館等機構收藏。
責任編輯:楊文軍
版面設計 :湯煒
編輯:畫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