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聚焦 公益資訊 基金會 公益人物 社會責任

首頁>公益>聚焦

多措并舉,推進慈善公益事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訪全國政協委員、中華慈善總會黨委書記孫達

2024年03月19日 11:00  |  作者:舒迪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9版頭條照片(4161952)-20240319105711_愛奇藝

孫達委員(前右)登上濟南市市中區“市中慈善號”公交車調研慈善工作

每年全國兩會,公益慈善相關的話題都是代表委員關注的熱點之一。慈善事業在新時代能進一步發揮怎樣的積極作用?該如何有效提高公眾慈善捐贈的積極性?怎樣才能提升慈善組織的運作效率和公信力?如何更好地培育人人參與慈善的文化氛圍?

為逐步推進慈善公益事業頂層設計與實踐探索的協同聯動,助力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長遠目標,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華慈善總會黨委書記孫達就推進新時代慈善公益事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出建議,并就此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在推進共同富裕等方面發揮更重要作用

記者:近年來,我國每年都有超過百億人次參與互聯網公益,年度慈善捐贈總額也一度突破2000億元。慈善事業已經深入人們生活場景的方方面面。在您看來,慈善事業在新時代可以發揮怎樣的積極作用?

孫達: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慈善公益事業的重視程度與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由政策到實踐,從原則到落實,一系列決策部署為中國特色慈善公益事業開辟了廣闊前景,慈善公益日漸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提高社會保障、投入脫貧攻堅、助力鄉村振興、參與社會治理、踐行第三次分配、傳播中華文化、推進共同富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以往,慈善公益事業主要被置于物質救助與道德層面進行探討。隨著“第三次分配作為實現共同富裕有效路徑”理論的提出,慈善公益事業被納入國家基礎性分配制度安排,作為促進共同富裕的實踐機制,被賦予了新功能、新內涵與新使命。

因此,推動慈善公益事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已成為大勢所趨、時代所需、民生所愿。

記者:我國慈善事業近年來取得了長足進步,眾多慈善組織在多領域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您認為我國慈善組織還存在哪些主要不足和問題?

孫達:全國慈善組織雖然數量有所增加,但也依舊存在地域分布不均、專業化程度不高等問題。

慈善組織作為捐贈人與受益人之間的橋梁紐帶,是慈善事業最重要的主體。提高慈善組織運作效率和公信力,是實現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之一。進一步加強慈善組織的統籌協調能力,構筑健康有序、多元合作的慈善生態和治理格局,對推進慈善組織自身建設和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我認為,其中最關鍵的就是慈善組織的規范管理、慈善活動的公開透明。新修改的慈善法也對此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補充與完善。

慈善組織要想提高自身公信力,首先就要依法行事,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廣泛接受社會監督。在慈善款物的募集和使用中,要做到全過程透明,全面、公開向社會公眾展示相關信息。這也是慈善組織存在發展的不二法門。

從激勵機制層面提升慈善行業動力活力

記者: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您在提案中提出,要從政策法規層面加大慈善公益事業促進力度,具體是指哪些方面?

孫達:從政策法規層面加大慈善公益事業促進力度,建議將慈善公益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擴大政府購買服務范圍及規模,將公益慈善領域的公共服務事項列入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鼓勵財政性資金為慈善公益組織開展公共服務、加強自身能力建設提供有力支持。

建議盡快研究出臺遺產稅、贈與稅、房產稅等稅收制度,形成與個人所得稅相配套的收入財產再分配稅制體系。進一步拓展稅收優惠范圍,完善股權捐贈、無形資產捐贈和有價虛擬物品捐贈等稅收優惠政策。建立國家層面的慈善捐贈、慈善志愿服務記錄和信用激勵制度,將其依法納入國家社會信用體系,作為正向評價和失信懲戒依據,在評優評先、積分落戶、購房購車、子女教育、公共設施使用上制定相應優惠政策。

同時,對諾而不捐、騙捐、詐捐等行為予以相應處罰。明確慈善行業從業者勞動權益保護和職業教育培訓規定,建立健全慈善行業的職業發展通道,構建以從業人員職稱評定、信用記錄等為主要內容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記者:在當前,社會公眾參與慈善事業的積極性日益高漲,該如何更好地從激勵機制層面提升慈善行業動力活力?

孫達:要進一步建立健全國家、省、市、縣各級協調配套的慈善表彰體系,建議將現行“中華慈善獎”提升為國家重要獎勵項目,對為慈善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自然人、法人和各類組織予以表彰獎勵。

積極創新表彰激勵方式,鼓勵黨政機關、群團組織、社會組織將慈善組織、慈善人物納入本部門、本單位、本領域各類表彰獎勵范圍,激發更多社會力量投身慈善的熱情。

還應建立符合法規要求與市場規律且具備激勵作用的薪酬待遇標準,增強慈善事業的從業吸引力和人才凝聚力。支持高校設立公益慈善專業學歷學位,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專業慈善組織,持續穩定加大慈善專業人才培養力度,打造高素質、復合型慈善人才隊伍,為慈善事業注入更多源頭活水。

記者:提升慈善行業動力活力,專業的人才極其重要。目前我國慈善領域專業人才現狀如何?

孫達:數據顯示,自2019年始,我國高校才開始系統推進慈善教育。截至目前,全國僅有35所高等院校開展公益慈善專業教育,培養的慈善專業本科畢業生不足千人。

慈善專業人才緊缺、專業力量不足等,已成為掣肘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攔路虎”之一。慈善組織急需具備項目策劃和實施能力、傳播和新媒體運用能力、資金籌集能力的專業人才。

具體來說,專業人才的匱乏會直接導致慈善事業的專業化、職業化受到影響,一些行業怪象、亂象也由此而生。如有的慈善組織缺乏專業籌款人員,導致好的項目無法籌到足夠善款;有的缺乏專業財務人員,導致在運作項目和公開信息時損害公信力;有的缺乏專業的法律人才,導致慈善項目運作過程中出現違規違法行為卻渾然不知。

可以說,慈善領域專業人才的挖掘培養,是一道擺在所有慈善組織面前的“必答題”,且已經到了從速作答的時候。

從弘揚文化方面營造慈善公益事業良好生態

記者:現代慈善事業發展蘊涵著傳統慈善文化的底色,慈善事業發展程度也折射出慈善文化持久的影響力,該如何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慈善要素?

孫達:我們應該從弘揚文化方面營造慈善公益事業良好生態,將繼承與發展中華優秀慈善文化作為“第二個結合”的有力抓手;建議將慈善文化建設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規劃系列,并作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不斷培養提高公民慈善意識。

要鼓勵慈善理論研究和慈善文化傳播,推進慈善文化和慈善教育體系建設,加大對慈善組織、慈善人物、慈善事跡的宣傳力度。倡導以家庭為單位參與慈善,培育優良家風,推動慈善文化融入日常生活方式。

要鼓勵教育部門將慈善文化納入學校德育體系,將慈善志愿服務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力推慈善文化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形成全社會關心慈善、支持慈善、參與慈善的良好社會生態和人文風尚。 

編輯:王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