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融媒體記者 位林惠
“2023年海洋生產總值9.8萬億元,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海洋石油成為我國油氣上產關鍵增量,2023年國內海洋原油產量突破6200萬噸,同比增產超340萬噸,占全國原油增量比例達到70%以上。海洋電力業產值呈現快速增長勢頭,‘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率為13%。”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來自環境資源界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汪東進給記者列了這樣一組數據。他表示,加快海洋能源資源開發、推動海洋經濟發展,是破解資源瓶頸、拉動國民經濟持續穩增長的重要途徑。
如何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汪東進看來,融合發展是關鍵。
“隨著我國海洋經濟快速發展,用海矛盾日益突出,渤海海域風電、光伏場址與油氣礦區重疊面積約占礦區面積16%,單獨開發海上風電會導致海域資源的浪費。”汪東進表示,若實現融合發展可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汪東進介紹,當前,海上風電向油氣平臺供電、風光漁同場、風浪聯合等融合發展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海上新能源與漁業、航運跨產業協同更加深入。他認為,基于空間立體使用、投入產出互補、技術轉化共用等基礎條件,可構建多產業協同融合發展的海洋開發新格局。
汪東進建議,一是統籌海洋經濟產業空間規劃。加強陸海統籌頂層設計,做好區域協調,避免無序使用和重復浪費。將近期與中長期相結合,有序推進從近海向深遠海的融合開發進程。合理規劃用海空間,簡化融合開發項目審批流程,提升“放管服”水平。二是統籌產業發展深化融合創新。不斷加強科研院所基礎研究支撐、企業科技創新應用科研,形成產學研用高效協同創新體系。加大資金、人才等要素精準支持,廣泛開展試點示范,充分激活民營經濟活力潛力,促進國資央企與民營企業集聚優勢、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