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以來,京津冀協同創新取得重要進展,區域協同創新機制不斷優化,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取得新成效,科技創新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是目標一致、層次明確、相互銜接的協同創新規劃政策體系初步形成。2015年6月,中央出臺《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推動形成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以此為藍圖,先后制定了科技專項規劃,三地實現協同創新地方立法突破,相關部門也相繼出臺了配套政策。二是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分工協作的京津冀協同創新體系基本建立,設立京津冀基礎研究合作專項,設立國投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創業投資基金,中關村企業在天津河北設立分支機構已經達到1萬多家,北京流向天津河北的技術合同成交額超過2800億元。三是有序流動、開放融合、優化配置的區域創新要素市場逐步形成。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初見成效,設立京津冀聯合實驗室,建立京津冀科技創新券合作機制,推動大型儀器開放共享,三地跨區域利用科技資源。四是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產創聯動的產業鏈創新鏈融合格局不斷深化,聯合繪制6條產業鏈圖譜,推動北京先進適用技術產品在京津冀傳統產業示范應用,“京津冀生命健康集群”和“保定市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設備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當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已進入全方位、高質量深入推進的階段。京津冀協同創新也存在協作平臺多但比較分散、中心城市強但輻射帶動較弱、創新要素富集但流失較多等挑戰。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決策部署,牢記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初心使命,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升級版”,加快打造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注入新活力、提供新動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要聚焦京津冀重點區域,建設京津冀協同創新核心承載區。推動首都的科創園區建立更多“飛地園區”,提升保定、雄安、濱海中關村科技園和寶坻京津中關村科技城等核心節點能級,打造“類中關村”創新生態。積極建設一批產業、創新、人居相融合的京津微創新中心,形成設施完備、特色鮮明、產城融合、創新發展的非首都功能集中承接地。引導首都科技資源精準化、組團式落地津冀,吸引一批央企二三級總部建設研發轉化基地和“央企創新小鎮”。探索在京津冀毗鄰區聚焦打造若干優勢突出、特色鮮明、配套完善的京津冀協同創新示范區和創新資源集聚區。
要聚焦科技成果轉化關鍵環節,提升科技成果區域內轉化效率和比重。用好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國投京津冀科技成果轉化創業投資基金,共建一批高能級科技成果中試基地、專業孵化器和加速器,提供“技術方案、工業設計、中試快制、中小批量、檢測認證等”全生命周期服務,推動首都科技成果中試、熟化和二次開發,吸引北京科技成果來津冀轉移轉化,推動形成科技成果“北京研發、津冀中試轉化”落地模式。探索“學科+技術+產業+人才+基金”的創新模式,在類腦智能、基因技術、合成生物、氫能與儲能等前沿領域,加快建設昌平“生命谷”“能源谷”、濱?!靶艅摴取薄吧镏圃旃取钡任磥懋a業創新策源地和世界級先進制造集群。
要聚焦戰略科技力量集群,打造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推動京津冀聯合建設一批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和新型研發機構,加快國家實驗室建設,加快建成世界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加快京津冀技術創新中心旗艦型、樞紐型、網絡化布局,打造“1+N”全鏈條產業創新網絡。共同布局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一批京津冀聯合實驗室,促進京津冀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拓展京津冀聯合科技項目范圍與力度,重點圍繞6G通信、人工智能芯片等前沿領域、重點領域,聯合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和標志性重大科技成果。
要聚焦創新要素高效流動,建設京津冀跨區域創新體系。聚焦科技創新資源流動,推動建立“京津冀協同創新”智能化平臺,促進企業、資金、項目、技術、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探索搭建京津冀大型科學儀器設施資源共享平臺,完善京津冀人才協同創新機制,探索建立京津冀“訪問學者計劃”。推進新一輪京津冀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強化自貿區、自創區等政策疊加,在重點區域建設“改革特區”。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天津市委會主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