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4地方政協全會掃描>委員說
北京市政協委員陶匡淳:
打造北交所特色品牌,進一步吸引優質投資者人民政協網北京1月24日電 資本市場在經濟運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要“穩步擴大金融領域制度型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2023年9月,中國證監會發布《關于高質量建設北京證券交易所的意見》(以下簡稱 “深改19條”)強調,推進制度型對外開放,支持北交所不斷拓展和深化國際交流,探索建立企業、投資者、產品等方面的對外合作,支持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等各類境外資金加大對北交所參與力度。
“北京在財政、稅收、金融、人才和產業等方面的綜合扶持政策,對北京企業而言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目前,在北交所全部上市企業中,最多的還是來自長三角和珠三角的企業。未來北交所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在融資端,即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就北京市而言,要孵化培育一批符合首都科技創新中心城市戰略定位的產業集群;另一方面在投資端,即通過打造北交所特色品牌以進一步吸引優質投資者,提升市場流動性和市場估值。”2024北京“兩會”進行時,圍繞這一話題,北京市政協委員、畢馬威亞太區及中國主席陶匡淳這樣表示。
在陶匡淳看來,北京具有豐富的資源集聚優勢。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也是眾多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的所在地,北京可以通過人才保障、創業孵化場所支持、資金支持、稅務優惠等組合拳,突出優勢產業的集群效應和人才效應。
“今年,我在《關于北交所高質量發展的提案》中提出,北京可以為后備專精特新企業制定‘創新性’量化指標。因為專精特新企業具有‘小而強’的特點,所需要的金融服務與大型企業也有所不同。所以我建議通過建立后備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分層分類數據庫,并且協助后備企業與在京高校人才資源和專業機構服務資源實現更精準高效的匹配銜接,助力解決從初創到在北交所上市全過程中的各類困難。”陶匡淳稱。
他同時表示,企業上市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并非一蹴而就。對企業而言,上市必須從財務、內控、公司治理各方面提早進行規范化運營,需要企業結合自身的業務發展狀況,提前謀劃,盡早準備,合理規劃上市節點,為成功上市打好基礎。“‘深改19條’發布以來,北交所高質量發展進入加速期,流動性已經得到明顯提升,上市包容度高、審核效率高、轉板制度明確等優點更加凸顯,機構參與的積極性也不斷提高。我們要以積極且長遠的眼光來看待北交所帶來的資金‘虹吸效應’。中介機構作為對接實體經濟與資本市場的重要角色,是北交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責任重大。對金融服務機構而言,除了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也需進一步發揮橋梁作用。金融服務機構既要提高執業質量,嚴守底線保護好投資者的基本利益,也要更好發揮作用,發現并幫助優質的創新企業規范化運營并實現上市,助力全面推進北交所改革創新和高質量發展,真正做到金融服務于實體。”陶匡淳表示。
資料顯示,“深改19條”發布以來,北交所流動性明顯提升,市場反饋積極,上市公司吸引力不斷攀升。截至2023年底,北交所上市公司達239家。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比近五成,2023年新增上市公司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比55.8%。(崔呂萍)
編輯:位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