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4地方政協全會掃描>委員說
北京市政協常委盧長林:聚焦“多元服務”社區,讓養老服務更有“溫度”
“老年群體的養老需求正呈現多元化和個性化趨勢。”正在召開的北京市“兩會”上,北京市政協常委、北京朝陽醫院心內科副主任盧長林表示,政府主導、政策扶持、社會參與、市場推動是提升我國養老服務水平,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基質。這基于他對我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現狀、對策進行初步調研后的判斷。
“家里有孩子的,讓老年人長期生活在有溫度、有情感的家庭中,生病后由孩子承擔全面照料管理義務。家庭失獨或孩子不在身邊的,則選擇融入社區和機構養老。還有一種,家庭相關財產管理中,有相應的律師參與其中。不同的養老服務需求催生了不同的養老服務業態,其中,個性化的需求日漸明顯。”在調研中盧長林發現,目前我國運行的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和家庭養老三種形態中,依托家庭和社區的養老模式有著廣泛的基礎,也最為普遍,但不同群體的居家養老形態也有差異。
“城鄉差異也帶來了不同的養老需求,在鄉村,居家養老的現象更加普遍。在物質方面,政府兜底保障,讓老人不必為基本生活和醫療等擔憂,但當前,政府投入依然需要進一步加強,提高鄉村老人的保障水平。”盧長林進一步補充,老年人過上有尊嚴的老年生活目前已經成為社會的普遍共識。醫療照護等服務水平的提升有力保障了老人生活的尊嚴,但同時,老年人還需要更便捷和更有溫度的養老。
“所謂便捷的養老,就是老人在有需求的時候可以及時充分地獲得服務。過去常說,老人們更喜歡住在醫院旁邊的社區,生病后不用來回奔波,其實是一樣的道理。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中國人還是喜歡在自己家里養老,但新的養老需求又應得到滿足,這就需要社區發揮更強的支撐作用。”盧長林表示,當家庭和社區形成合力,為老年人提供合適的養老環境、高水平的服務,就既有親情的溫暖,也有科學的照護,也就是更便捷的養老和更有溫度的養老。
為此,盧長林建議,持續推動我國醫養產業的發展,鼓勵醫養服務的內涵深入到社區中去。他說,我國為全體居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醫療保障,這是我們制度優越性的體現。同時,針對多樣化、個性化的養老服務需求,也需要發動更多領域的人士參與進來,以為老年居民提供不同的差異化服務。(記者 陳晶)
編輯: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