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4地方政協全會掃描>政在協商
提升軟實力 展現新作為
——南京市政協全會熱議聚力文化傳承發展
人民政協網南京1月22日電(記者 江迪 通訊員 管妍 傅可)“去年,文化工作中有三件大事讓我印象深刻: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要求江蘇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探索新經驗,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我們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市文旅事業取得新成績。”南京市政協委員、市文旅局副局長鄭玲玲在市政協十五屆二次會議分組討論時發言。同組的委員們紛紛表示,感受到了南京文旅市場的火熱。
2023年,南京市推動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成功創建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園區。“五一”、國慶等黃金周期間,南京旅游熱度位居全國前列,上榜“全國十大熱門旅游目的地”,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億人次,“出圈”效應相當明顯。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豐厚的文化底蘊滋養了南京的城市品格。把文化優勢轉化為發展動能,讓文化軟實力成為譜寫“強富美高”新南京現代化建設新篇章的力量源泉,成為南京高質量發展的必然之選。
南京市政協十五屆二次會議期間,市委書記韓立明號召委員們要合力提升文化凝聚引領功能,合力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根脈,合力構建城市文化傳播矩陣,為文化傳承發展聚力,在提升城市軟實力上展現新作為。講話得到委員們的積極響應。
民革南京市委會認為,南京歷史悠久,建城史、文化史、文學史靜水流深、源遠流長。建議以“紅色文化”刷亮南京文化軟實力底色,以“歷史文脈”給足南京文化軟實力底氣,以“文旅融合”打出南京文化軟實力底牌。
南京曾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發揮重要作用,對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這一進程中,孕育出舍生取義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剛健文明的城市精神。
“我們應當繼承、弘揚南京歷史文化的精髓,旗幟鮮明地凝練和塑造愛國奉獻、剛健文明、開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和品質,使之成為支撐城市持續繁榮發展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標志,從而提升市民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增強南京這座城市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市政協委員、市方志辦主任姜巧玲表示。
西街遺址位于南京市秦淮區秦淮河南岸、中山南路東側,是全國罕見的位于主城中心的考古重大發現,將南京建城史追溯到3100年前的西周時期。
市政協委員、秦淮區政協主席何素玉建議加強對西街遺址科學考古的全面保護和活化利用。針對西街遺址周邊文物古跡多、碎、散等問題,建議系統梳理、整體規劃、串聯開發,形成整體聯動效應。啟動西街遺址文化遺產資源立體普查,編制大西街遺址保護利用整體規劃。串聯雨花臺烈士陵園和明城墻、秦淮河等歷史文化遺產整體規劃,展示南京城市發展歷史文脈,營造老城南部重要的禮儀門戶空間、歷史文化最佳體驗地。
當前,城鄉公共文化空間發展呈現多元態勢,人民群眾對公共文化空間的需求也已經從“缺不缺、夠不夠”升級為“好不好、精不精”。
對此,市政協委員、市教學研究室教研員端木彥建議,由全市統籌,市區兩級分別針對區域特點,利用“梧桐語”城市客廳、社區服務中心、公共(私營)博物館藝術館等場所,改建(擴建)具有地方代表性特色的非遺技藝、民俗展示等“小而美”新型文化空間,構建城鄉文化新格局、新形態。對參與基層公益性文化建設和服務的企業、團體和個人,應進一步暢通準入渠道、明確進入標準,并按以獎代補的方式,對產品優、服務好的企業、團體和個人給予不同等次的表彰和獎勵。
委員們紛紛表示,要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更好擔負起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放大博愛之都、人文綠都、文學之都效應,加快建設更有文化厚度的新南京。
南京市政協主席王立平在參加小組討論時指出,在經濟形勢回升向好的關鍵時期,進一步發揮南京的文化優勢,有利于提升城市凝聚力和發展韌勁,既為經濟發展增強信心和底氣,也有助于培養經濟新增長點,能更好契合特定時期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進而提升獲得感。他建議,以歷史文化名城為載體,進一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的增量價值,以“天下文樞”“世界文學之都”稱號為抓手,進一步彰顯城市文化底蘊,在高質量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市建設中找準比較優勢,更好展示南京獨特的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不斷提升南京的文化軟實力。
編輯:賈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