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3年第六期
用油畫語言表現中國寫意精神——徐里的“山河頌”
油畫是外來的文化,它獨特的語系是不會改變的。但是作為中國人,我們的血脈所流的血、我們的基因、我們的文化、我們的背景是不一樣的,所以通過油畫畫出中國人獨有的精神追求、審美追求,那是完全可以達到的。這就是我一直在摸索、探索的。 —— 徐 里
天長地久(油畫)150×150cm-1989年-徐-里-中國美術館收藏
在碧空如洗的金秋十月,“山河頌—徐里寫意油畫作品展”亮相國家大劇院,集中展出了畫家徐里的80余幅寫意油畫精品,試圖向觀眾展示其在中西藝術融合道路上的探索。
徐里1961年出生于福建省建陽市,自小就表現出超于常人的繪畫天賦。1981年,徐里考入福建師范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打下了堅實的繪畫基礎。1985年,他被分配到廈門集美大學教育學院美術系任教,同時開始個人藝術風格的探索。20世紀八九十年代徐里多次奔赴藏區、大涼山、天山南北等地寫生,深刻感受到民族文化帶來的沖擊與震撼。伴隨著文化使命感的覺醒,徐里開始思考油畫的現代性轉換,摸索繪畫超越敘事性的精神性表達。他在這個時期創作的《吉祥雪域》系列和《永恒的輝煌》系列,用平面化的表現手法和極具裝飾性的色彩表現了他數次赴青藏高原和西域絲路行旅所見的人物和風景,傳達出叩擊永恒精神世界的聲音。從2006年開始,徐里開始進一步探索如何用油畫媒介表現中國審美精神。為探討這一課題,徐里拜書畫家吳悅石為師,潛心研學中國傳統書畫數十年。這段時期他逐漸從西畫教學的造型體系中跳脫出來,開啟了他的“寫意油畫”創作。
荷-塘(油畫)125×95cm-2005年-徐-里
“寫意”與“油畫”來自于不同的文化線索,之所以叫“寫意”油畫,正是強調了徐里的創作將中國畫的寫意精神與西畫媒介相融合的特點。這正是作為油畫家的徐里在探索油畫民族化道路上最終找尋到的方向。油畫作為一種誕生于西方的畫種,自16世紀下半葉西方學者利瑪竇來華傳教時引入中國,距今已有約500年的歷史。從18世紀來華的傳教士兼宮廷畫家郎世寧到20世紀上半葉留日、留法學習西畫的畫家如陳師曾、關良、倪貽德、林風眠、徐悲鴻、潘玉良、吳大羽等,再到新中國成立后的董希文、蘇天賜、吳冠中、朱乃正等油畫家,都曾積極探索油畫語言的可能性,為油畫的本土化、民族化做出了重要貢獻。20世紀80年代末,在大批畫家崇拜甚至模仿西方藝術的時候,徐里比較早地覺醒,開始思考如何將油畫媒介與中國畫講求的“寫意”精神相融合。
徐里的寫意油畫
江南遺夢(油畫)120×60cm-2007年-徐-里
特點之一是打破油畫慣用的固定視角。比如作品《追夢》(2008),從畫面構圖上看,它并不是一個油畫風景作品常規的構圖和焦點透視,而是很像中國傳統山水畫的散點透視,集深遠、平遠的視角于一體,類似的構圖手法見于他2012年的作品《霧野》。
對話達芬奇(油畫)120×90cm-2019年--徐里
另一特點是雖然采用油畫材料,但他善于將書法入畫,強調線性的書寫,傳達出中國畫的筆墨精神。中國畫講求“書畫同源”,書法是中國繪畫中最典型的一種語言。《內蒙風光》(2012)這幅畫中就能看到徐里書法性的用筆。畫面中樹的節奏和力度,尤其表現樹葉的皴點和表現樹枝的書寫,都體現了畫家在中國畫和書法方面的功底和修養。樹干的分布、樹枝的穿插、樹葉的疏密,小到一棵樹,大到整個畫面,都是一個通盤的布局設計。又比如在創作于2012年的《晝夏》《金秋》畫作中,畫家用類似國畫中描繪山體、石頭、樹木時常用的皴法和點染,寥寥數筆就勾勒出山中村落的景致,配以點景人物和船只,烘托出閑逸的山水畫氣質。在《峰舞云飛》這件作品中,畫家通過線跟面的關系,運用充滿變化的線性書寫,很輕松地把山峰、山巒的復雜表現了出來。這如同一首樂曲或一段舞蹈,在畫面上變化跳動。雖然名叫“云飛”,但畫面中看不到一片云彩,2/3的畫面都是留白,留給觀眾去自由想象。在《皖南春綠》《靜觀》《家園》等作品中,畫家同樣采用了“留白”來表現天空、云霧,營造虛實相生的詩意境界。這種對“少即是多”的追求,也是畫家深受中國傳統繪畫精神影響的結果。
雪-后(油畫)120×60cm-2007年-徐-里
“以手寫心”是徐里寫意油畫創作的又一個特點。他的油畫并非追求客觀寫實,更多的是其主觀心性的表達,一種意象性觀照。比如作品《晨》用大寫意的手法表現了晨間的一池殘荷和水汽氤氳,畫面中幾乎沒有特別具象的描繪,卻像莫奈《睡蓮》一般傳達出淡淡的憂傷。《火龍》這件作品表現的是黑龍江伊春地區的火龍云,畫面通過明快而強烈的幾個色塊以及恣意奔放的筆觸表現出令人驚嘆的自然景觀,極具視覺沖擊力。冷暖色的交響變奏仿佛沖出畫面,表達出畫筆在畫家內心的跳動與節奏—一種畫家對自然所寄予的強烈情感的抒懷。
金-秋(油畫)120×90cm-2014年-徐-里
此次展覽展出的大多為寫生作品,但徐里的寫生并非單純對物象的客觀再現,而是經過內心轉化后的意象性表達,一種創作性的寫生。他在采訪中說道:“我在寫生的過程當中擺脫了具象景觀的束縛,把所看到的景觀當成是一種精神,讓觀眾能夠感受到內心世界與這個景觀的一種對話,進而達成一種情感的融入。”因此徐里的油畫寫生作品帶有中國畫的影子,他也常用“山水”而非“風景”來指稱自己的作品,體現出其對中國獨有的“天人合一”精神的追求。
荷塘夜色(油畫)100×100cm-2007年-徐-里
徐里一直在用油畫的材料、技術和語言表達中國繪畫的傳統以及中國人文化基因中獨有的審美趣味和精神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說,他的創作在用油畫講述中國故事,是繼承前輩油畫家,探索油畫本土化、民族化的踐行者。正如畫家本人所說:“我們現在有責任、有義務,把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把中國精神通過美術作品彰顯出來,把中國文化的軟實力傳播出去。”
(作者系國家大劇院展覽策劃主管)
徐 里
1961年生,福建建陽人。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秘書長,中國文聯美術中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藝術委員會主任,全國美展總評委、評委會主任。全國政協書畫室副主任、中國國際交流協會副會長,國家重大題材美術創作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顧問,李可染畫院顧問,中國書畫藝術研究院院長,十屆中國文聯全國委員,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傳媒大學、西安美院、天津美院、澳門科技大等院校教授,博士生導師。
個人油畫作品收藏并陳列于意大利達芬奇博物館。意大利出版發行有《徐里油畫集》。被俄羅斯藝術科學院授予榮譽院士、俄羅斯美術家協會蘇里科夫金質獎章、比利時東方文化騎士勛章、吉爾吉斯斯坦杰出文化人物獎章。美國國家藝術委員會“杰出藝術成就獎”、烏克蘭大使獎等。先后率團出訪各大州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并舉辦畫展。
作品連續入選第七、八、九、十、十一屆全國美展及《20世紀中國油畫展》等國家級主要重大展覽、部分作品作為國禮贈送外國元首及被中國美術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國內重要美術館和政府機構收藏陳列。出版個人畫冊二十余種。
責任編輯:邢志敏
版面設計:湯煒
編輯:畫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