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委員故事>委員故事
郝光:公益之光照亮履職之路
人民政協網1月9日電(通訊員 李銳)2008年,郝光發起成立了昌邑市義工聯合會,從最初的不足30人,發展到而今的115個義工服務中心、890個義工服務站,會員39000余名。他們攜手把溫暖送進一個個需要幫助的家庭中,用凡人善舉點亮了昌邑公益之光。
郝光:山東昌邑市政協常委,昌邑市義工聯合會黨委書記、理事長
山東昌邑是革命老區,2000余名革命先烈忠骨埋葬于此,但很多都是無名墓碑。早在2014年,郝光便帶領義工聯的同伴們在全省范圍內發起了“為烈士尋家”大型公益活動,跨越山海,輾轉南北,為數十名革命先烈找到了親人。
最讓郝光難忘的是2015年4月的一天,那天下著瓢潑大雨,他正在去威海給烈士尋親的路上。一位女士打來電話,詢問他是不是在找段秀欽烈士的親人,得到肯定答復后,女士嚎啕大哭。“郝老師,我在這里給您跪下了!我就是他的閨女!”該女士的母親70年來一直在苦苦等著父親的消息,就在一周前,全家人剛放棄了希望,給父親立了衣冠冢,卻沒想到在母親有生之年居然還能找到父親。從段秀欽參軍到犧牲,再到聯系上的這一年,整整跨越了70年。
這一聲“我在這里給您跪下了”,讓郝光至今難以釋懷。“尋親的過程困難重重,時間、精力和金錢都是次要的,最難受的是有時候一連幾個月都沒有一絲線索和進展,”郝光說,“但是只要一想起這位家屬的話,我就又充滿了干勁。”
2019年和2022年,“為烈士尋家”活動兩次走進CCTV-1《等著我》欄目,并與該欄目聯合成立了尋親團,截至目前,已為56名烈士找到了親人。
從2016年開始,昌邑義工聯開展了“聽老革命講那過去的事情”活動,走訪400余名新中國成立前的老黨員和老戰士,整理形成了10萬字的文字資料和1000余小時的影像資料,制作了60多部紅色微視頻、電視片,受眾30余萬人次。還將挖掘出的400多個革命戰爭故事編印了四輯教育教材《聽老革命講那過去的事情》,無償捐贈給中小學作為愛國主義課外讀本。
在拍攝“聽老革命講那過去的事情”過程中,郝光了解到,昌邑市健在的新中國成立前的老革命及他們的老伴大都90多歲,他們年輕時生活艱苦,結婚時都沒拍過照片,有的老人甚至一輩子連張合影都沒有。為彌補他們的遺憾,2021年10月,義工聯志愿者發起了“圓夢·芳華”關愛行動,為20多對老黨員、老戰士免費補拍婚紗照和全家福,把一張張經歷了戰火和歲月的笑臉,定格成永恒。
15年來,在郝光的帶領下,義工聯秉承“紅心向黨、奉獻社會”理念,倡導“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精神,組織開展各類公益慈善活動10000余次,參與義工和志愿者達40萬人次,幫扶困難家庭2000余個,成為當地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與此同時,公益事業也為郝光的政協履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由他撰寫的《關于規范昌邑市志愿服務制度化》的提案,就該市社會組織的現狀、工作任務及今后公益發展方向進行了詳盡分析,為公益事業發展提供了第一手資料。在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郝光作了題為《弘揚志愿精神 打造義工之城 助推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的大會發言,就公益組織面臨的新的形勢和需求,結合義工聯在參與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中積累的經驗,從社會認知度、資源支持、整合深度等方面作了分析,并從加大宣傳力度、加強供需對接、加大整合力度、健全各項機制四個方面提出了建議,以期推動該市志愿服務活動制度化、規范化開展。
“我的目標是把昌邑義工做成百年志愿服務品牌。”在這一宏愿的實現路上,郝光和廣大志愿者一起,為心懷愛意的人們點燃了愛心奉獻、志愿助人的熊熊炬火,這炬火也照亮了他的履職之路。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