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大會發言
但彥錚常委:完善碳普惠機制 匯聚綠色低碳全民力量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城鎮化快速發展以及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均碳排放水平呈快速增長態勢,城市小微企業和社區居民的生活、消費領域已逐步成為我國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增長的重要領域之一。數據顯示,我國居民消費行為碳排放約占碳排放總量的53%,要實現“雙碳”目標,居民生活等消費端的碳減排不容忽視。
目前國內設立的個人碳賬戶主要有三大類:一是由企業主導,多以平臺、銀行為主,比如阿里的“88碳賬戶”。二是由政府主導,比如湖州已正式上線涵蓋減碳行為、權益兌換、碳匯交易、綠色公益等功能板塊的“碳達人”平臺。三是政府和企業合作,比如深圳市政府與騰訊公司聯合推出的“低碳星球”。
總體而言,我國碳普惠工作處于先行先試階段,仍存在一些瓶頸問題需要重點突破,主要表現在:社會參與度不夠,可持續性偏弱,低碳行為數據獲取困難,碳普惠方法仍需完善。為此,建議:
完善制度建設,做好頂層設計。碳普惠作為引導全社會節能減排、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創新機制,做好頂層設計尤為重要,也是保障碳普惠工作順利開展的重要根基。碳普惠頂層設計需要明確各參與主體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制定并完善各項政策、制度規范和管理流程以及碳普惠方法、碳積分兌換規則等技術標準,從而為碳普惠體系的建設運營和監督管理提供保障。
拓寬消納渠道,創新激勵機制。拓寬碳普惠減排量消納渠道,形成從碳普惠減排量產生到交易或消納的全流程閉環是保證碳普惠體系市場化運行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創新激勵機制,鼓勵企業參與碳普惠聯盟建設,吸引潛在用戶群體參與。挖掘精神層面的激勵方式,積極創新碳積分使用途徑,提高用戶黏性,引導公眾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形成低碳為榮的社會新風尚。震懾生態環境違法行為,鼓勵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替代修復使用碳普惠核證減排量,拓寬碳普惠核證減排量消納渠道。
加強宣傳引導,提高公眾參與度。加強宣傳引導、提高公眾參與度將成為一項基礎性、長遠性工作,應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和網絡新媒體等宣傳方式,利用好全國低碳日、節能宣傳周等重要活動推廣先進案例,營造全社會踐行綠色低碳理念的良好氛圍。
結合各地實際,激發應用活力。吸收各地實際情況綜合試點成果,鼓勵各省市因地制宜開發具有自身特色的碳普惠模式,聚焦民眾低碳生活關注熱點,彰顯地域特點,進一步激發碳普惠機制的應用活力。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