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讓城市成為百姓宜業宜居樂園——人民城市建設的三個故事

2023年10月30日 22:23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 題:讓城市成為百姓宜業宜居樂園——人民城市建設的三個故事

新華社記者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在這一重要理念指引下,上海,一江一河貫通開放;福州,“閩都韻”與“國際范”交相輝映;雄安,從無到有繪就未來城“實景畫”。一幅幅生動雋永的實踐圖景,正勾勒出新時代宜業宜居的“人民之城”。

社區里有民意“大文章”

【總書記的囑托】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市楊浦區考察時強調,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城市建設,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

【實踐故事】“不到一百元,我和幾個老哥就能吃頓好的,還能聊一下午。”深秋中午,走進位于上海楊浦區228街坊的社區食堂——熊貓飯堂,老人們飯后愜意地聊著家常。

三黃雞18元、本幫熏魚16元……用老年卡按時間段可以再打8.8折或7.8折;每吃一頓飯,政府還給老年卡補貼一元錢。食堂環境整潔明亮,社區還有健身培訓場地。

曾幾何時,這里還是擁擠吵鬧、一到用電高峰就跳閘的“老破小”社區。

20世紀50年代,為了解決產業工人的住房問題,上海建設了9個基地、17個新村的集中居住區,228街坊是其中之一。隨著歲月更迭,動遷更新提上議事日程。

“怎么動遷?動遷后的228街坊更新成什么樣?我們把決定權交給居民。”楊浦區長白新村街道黨工委書記孫輝說。

2016年起,當地街道等組織了問卷調查、專題座談會,以收集社區居民更新建議。很多老街坊提出希望保留228街坊原始風貌,“社區食堂”“社區服務”“記憶展陳”“健身培訓”等百姓高頻需求,成為228街坊引入更新業態的“指南針”。

“考慮到用地成本較高,我們不得不‘精打細算’。”上海創寓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陳軍說,建設社區食堂是老百姓呼聲最高的事,最終將最好的位置留出來,辦了“熊貓飯堂”。

如今的228街坊“修舊如舊”,成為上海唯一完整的“兩萬戶”街坊風貌保護區。有“工人文化”展陳,留住工人新村記憶,有裁縫店、修鞋店、修表店等便民服務業態,還設立了黨群服務站點和市民健身中心……

“這里真是大變樣,越來越好!未來怎么變,我們全程都有發言權。”228街坊動遷居民池梅芳說。

“楊浦濱江的10個人民建議征集點,既可以是健身補給站,也可以是公園休憩點、公共圖書館……居民們對于城市發展有哪些建議,都可以在這里直接提交。”楊浦區委書記薛侃說。

線上線下的人民建議征集點開在“指尖上”“家門口”,上海25個基層立法聯系點全城覆蓋……聲音在一線傾聽、建議在一線協商、成果在一線落地,更多群眾的“金點子”變成各地城市發展的“金果子”。

老坊巷煥發新活力

【總書記的囑托】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省福州市考察時表示,保護好傳統街區,保護好古建筑,保護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歷史和文脈。對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區要有珍愛之心、尊崇之心。

【實踐故事】被譽為“中國明清建筑博物館”的福州三坊七巷歷史文化街區暑期游人如織。都市中心,200余座古建筑群保留著延續千年的中國里坊制度格局,一條南后街從中軸線穿過。

進入街區內,“中華老字號”同利肉燕店里賓客滿座,等待品嘗地道“福州味”的人們排起長隊。同利肉燕第四代傳承人陳君凡忙活著招呼客人,不亦樂乎。

1954年出生的陳君凡是土生土長的三坊七巷居民。“打從我記事起,坊巷里都是朱漆高門、深宅大院,南后街是為坊巷提供生活用品的商業街,我曾祖父的店就在這條街上。”陳君凡說,這片坊巷寄托著他濃濃的鄉愁。

上世紀末,隨著居住人口的發展,很多院子變成大雜院,白墻黛瓦的明清古厝一度在違章搭建中黯淡無光。在城市開發建設的熱潮下,歷史遺產被寫上大大的“拆”字。

緊要關頭,一場文物工作現場辦公會在林覺民故居召開。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在會上一錘定音:“要在我們的手里,把全市的文物保護、修復、利用搞好,不僅不能讓它們受到破壞,而且還要讓它更加增輝添彩,傳給后代。”

30多年過去,規模壯觀的古建筑群經過匠心修繕,讓三坊七巷活態遺產煥發出新的生機。

南后街修復后,陳君凡回到了坊巷,成為第一批入駐的非遺老字號當家人。“隨著慕名而來的游客越來越多,老字號得以存活并傳給下一代。”陳君凡說。

如今三坊七巷的業態不斷豐富,文化類業態比例超過60%,開放公益博物館30多個。福建省文物局局長傅柒生說,目前沈葆楨故居等新一批古厝修繕工程正在進行,“要讓大眾看到老福州城的樣子,讓公共遺產更好地造福于民”。

前不久,在一座由古厝改造的書吧“無用空間”里,一場關于“三坊七巷修復與再生”的新書發布會吸引了100多位讀者參與。“這里是城市歷史文脈的中心,三坊七巷也成為文史愛好者的‘天堂’。”無用空間的主理人方碧峰說,自成立以來已舉辦了近300場公益活動。

如今,三坊七巷游客年接待量超過1000萬人次。在三坊七巷修復活化基礎上,福州著力打造梁厝、南公河口等17個特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整治261條傳統老街。

古街區里文博展覽應接不暇,“老字號”重裝亮相,傳統藝術輪番登臺……城市歷史文化遺產正不斷被“找出來、保下來、用起來”,大大提升了城市文化品質,為人民創造更加宜樂宜游的幸福之城。

精細“繡”出未來城

【總書記的囑托】2023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雄安新區考察時強調,要同步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從一開始就下好“繡花”功夫,積極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構筑新時代宜業宜居的“人民之城”。

【實踐故事】幼兒園的小朋友們頭戴小黃帽,手持園所旗幟,排成一隊,興高采烈地走在回家路上……這是雄安容西青禾幼兒園今年9月在雄安新區首發的“步行巴士”,即為兒童特別設置步行上下學安全路線。目前,路上有教師、家長志愿者陪同,每個路口還配有執法隊隊員、民警,全面保障孩子們的安全。

“在路線設計上我們充分吸收家長們的意見建議,聯合社區、執法隊、志愿者多次召開研討會,并提前多次踩點,摸清道路狀況等,確保孩子們的安全。”青禾幼兒園園長楊曉楠說,實踐證明“步行巴士”可以減輕家長接送孩子的負擔,緩解學校門口聚集擁堵等情況。

如今,雄安新區十余萬回遷群眾住進安置房,從村民變成市民,開始了新生活,提供更好的教育、就業等公共服務是寫好民生答卷的關鍵。

家住容東片區南文營社區弘文花園的鐘愛敏今年54歲,白天把孫子送到幼兒園后沒事干就想找個工作,恰好在短視頻平臺發現附近社區有一家零工驛站,于是試著去做了登記。沒想到當天晚上,她就收到了南文營社區養老服務驛站招聘保潔員的信息,后來通過面試成功上崗。

“走路上班幾分鐘,工資按月發。最重要的是,我喜歡這里的氛圍,周邊的老人都來這里活動,打球、下象棋、練書法,又溫馨又熱鬧。”鐘愛敏說。

為保障回遷居民就業,雄安新區容東片區開展大走訪等專項活動,詳細了解每戶居民就業狀況、就業意向、培訓需求等,詳細記錄“民情臺賬”,并建立“1+N”就業服務體系,設立容東就業服務中心、零工驛站,搭建供需對接平臺,充分挖掘崗位,幫助居民家門口就業。

抓住重點精準發力,美好生活才更加“可見可感”。圍繞讓群眾住得穩、過得安、有奔頭,雄安新區規劃了多層次的生活圈:“15分鐘”社區中心,配置公交站、中學、社區服務中心、健身區及養老區等;“10分鐘”鄰里中心,配置小學、社區衛生站等;“5分鐘”街坊中心,配置嬰幼兒服務設施、幼兒園、居委會、社區活動站及老人服務中心等。聚焦人民需求,下足“繡花”功夫織就的“未來之城”正在成為現實。(記者王永前、周琳、張濤、劉桃熊、鄧倩倩)


編輯:朱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