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委員故事>委員故事
旺姆:讓“折翼天使”重新插上翅膀
旺姆 西藏自治區政協常委,西藏自治區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肢體康復部主治醫師
每個孩子都是上蒼賜予父母的禮物,是夜空中最閃亮的星星,然而卻有那么一群孩子無法逃避命運的捉弄,成了“折翼的天使”。他們有的感覺統合不協調,有的語言表達不清晰,有的社交存在障礙,有的有嚴重智力障礙,有的連最基本的抬頭都無法實現,還有的甚至不認識鏡子里的自己和父母。
“最開始的時候也會手足無措,不知道怎么跟他們交流。慢慢地,按照之前學校里學到的一些方法,加上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我與孩子們的相處漸漸順利了起來。”旺姆委員是一名兒童康復工作者,與我交談時,她說,看著缺失了美好童年的孩子們,一個聲音在她的心底響起:要將所學的專業知識化作有力的臂膀,去愛護他們、幫助他們,讓他們重新插上翅膀。
腦癱兒童康復治療存在長期性和復雜性,是一條漫長久遠的希望之路,而家長的期望,同樣是道路上的壓力。每當殘疾人康復中心新到來一位孩子,旺姆都會耐心教家長家庭康復訓練的手法及注意事項。“記錄每個孩子的點滴進步,及時和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并指導家庭康復訓練,能讓孩子更好地達到預期的康復效果。”旺姆說,她會從關心孩子家庭生活入手,通過增進情感獲得家長的認可,這樣便于清楚地掌握孩子的康復進展,指導家長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從而達到康復的最終目的——回歸家庭、回歸社會。
康復治療,需要耐心傾聽家長的訴求,把他們當成朋友和親人,一起幫助孩子康復。每當孩子們能開口說“媽媽”“爸爸”,或學會了抬頭、獨坐、站立、用手抓東西,家長的一句“感謝”,一個激動的眼神,都會讓旺姆覺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每天的康復訓練課程一個接一個,沒有半刻空閑,這就是旺姆委員的日常工作。“患上了這種病家長們都會很心急,覺得少做一兩分鐘的治療都是種損失,我們理解家長們的心情,所以盡量不讓家長等待太久,只能一個接著一個做治療。”
兒童治療,需要治療師真心喜愛孩子,也需要孩子喜歡這個治療師,這樣康復治療的效果才能達到最佳。康復中心有些小孩因為智力障礙,在做訓練時一直哭鬧不停,旺姆有時也會涌上不良情緒,每當這時,她會進行自我調節:“我知道孩子是無辜的,孩子是有希望的。”不斷鼓勵著孩子的旺姆,也是在不斷地激勵著自己。
當孩子情緒不好大聲抽泣時,旺姆就拿著孩子最愛的玩具小汽車,一邊模仿汽車“滴滴”聲,一邊讓小汽車慢慢進入他的視線。第一次不看,第二次不看,第三次不看,第四次,第五次……就這樣,慢慢吸引他的注意,隨著汽車玩具一起進入他的視線。一輛小小的玩具汽車,拉近了孩子和旺姆之間的距離。
康復治療技術和理念的日新月異,使得治療師必須不斷學習,才能完善治療技巧。工作之余,旺姆積極進修,到上級醫院進行短期的跟班學習,參加殘聯業務骨干規范化培訓,通過線上線下方式,不斷提高專業能力。從事兒童康復工作十二載以來,旺姆接觸到了不同殘疾障礙的特殊兒童,也看到了許多困難家庭對孩子康復的執著,這些都讓旺姆更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成為政協委員之后,旺姆從建言獻策中,找到能為更多殘障人士做事的新方式。“無障礙環境,是方便殘疾人、老年人、傷病人士等特殊群體全面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基礎條件。”通過一次又一次地調研,旺姆提交了關于無障礙環境建設的社情民意信息,建議引導全社會提高對無障礙環境建設的重視程度。
“中國夢是民族夢、國家夢,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夢,也是每一個殘疾朋友的夢。”引導全社會共同營造關注殘疾人事業的良好氛圍,提高全社會扶殘助殘意識和責任感,不僅是旺姆一個人的努力,也是每一位殘疾人工作者、政協委員義不容辭的責任。(作者拉姆卓瑪系西藏自治區政協委員,西藏自治區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