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杭州第19屆亞運會>來“浙”里看亞運
盛事逢盛景:杭州亞運會迎錢塘江大潮
新華社杭州9月28日電(記者 俞菀、馮源)濤卷海門石,潮起亞細亞!杭州亞運會期間恰逢錢塘江大潮最佳觀潮時節,28日,杭州亞組委邀請各國和地區媒體記者共赴浙江海寧鹽官觀潮。一線潮、交叉潮、回頭潮……不同的潮水形態在錢塘江上輪番“登場”,猶如亞洲各國和地區運動健兒相聚賽場、各展所長,共同見證盛事盛景。
“這是始建于宋代的占鰲塔,如今是著名的觀潮點。這是清代的魚鱗壩,是當時的人們為了抵御潮水而建造的……”在解說員的帶領下,杭州亞運會一行40余名媒體記者和嘉賓來到浙江省嘉興市海寧市鹽官觀潮景區。
據介紹,鹽官鎮是錢塘江大潮潮勢最盛的一段區域,是“一線潮”的絕佳觀賞點。鎮東可賞“交叉潮”,鎮西老鹽倉有一道高9米、長650米的“丁字壩”直插江心,可見“回頭潮”奇景。此外可觀潮的地點,還有杭州的蕭山觀潮城、城市陽臺等地。
據悉,錢塘江以每年秋季大潮最為壯觀。涌潮襲來時,潮頭壁立,潮位最高可達9米多,以每秒約10米的速度奔涌向前,形成每平方米7噸以上的沖擊力。浙江涌潮研究會秘書長周飛武說,北宋詩人蘇軾曾寫下“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的名句,人們或許是為了紀念他,便將每年農歷8月18日定為“觀潮節”,“這是獨屬于中國人的一種浪漫”。
11點30分左右,遠處的江面出現了一條“白線”,有“隆隆”響聲傳來。隨著聲音越來越響,“白線”也變成了一堵由無數翻涌的浪頭組成的“水墻”。潮頭過境,空氣中彌漫起濃濃水霧,江面上翻起層層波浪。
“這是我第一次觀潮,太壯觀了,當潮水的聲音從1、2英里之外開始響起,所有人都安靜下來,等待潮水到來。”來自英國的記者斯潘塞說。
“真的太神奇了,讓人對自然之力肅然起敬。我會寫一篇專欄,記錄下今天的獨特體驗。”來自日本共同社的記者小林伸輔說,這次杭州亞運會上有很多元素與“潮”有關,比如會徽“潮涌”,“這是非常獨特的中國文化遺產”。
記者了解到,世界上有400多個入海河口都存在涌潮現象,而以亞馬孫河河口和錢塘江河口的潮水最為壯觀。“兩相比較,錢塘江大潮的文化底蘊更為豐厚。”浙江省錢塘江流域中心教授級高工包增軍說,東漢時期就有中國先民修建海塘堤防、抵御潮水的記載,此后中國的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也都非常重視海塘建設。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特別是水利工程技術的進步,人們的觀念發生了改變。從抵御潮水,到保護和利用,體現了尊重自然規律,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周飛武說。
錢塘江上大潮涌動,交叉潮、一線潮、回頭潮輪番“登場”,氣勢恢宏。錢塘江畔亞運場館里,各國和地區運動健兒為了“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目標奮力拼搏……錢塘潮的自然之力和人文之美,賦予了杭州亞運會獨特的精神氣質,也傳遞出了團結攜手、緊密相擁、永遠向前的美好愿景。
“潮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希望‘勇立潮頭’的浙江精神,能通過此次盛會走向亞洲和世界。”周飛武說。
“Nice to meet you(很高興見到你)!”“Welcome to China(歡迎來到中國)!”一同觀潮的時候,杭州的游客市民與外國媒體記者交流起來。“這學期語文第一課就是《觀潮》,書本里寫得很壯觀,我就想讓媽媽帶我來親眼見識一下。”杭州丁荷小學四年級學生余楚恬說。
同為杭州丁荷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周駿樂和雙胞胎弟弟王駿安,也主動與記者們打招呼。“遇到那么多外國的記者叔叔阿姨,感到很興奮,也很神奇,這么多不同地方的人聚到一起,卻有一種大家都是一家人的感覺,”周駿樂說。
編輯:付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