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杭州第19屆亞運會>亞運搶“鮮”看
從三尺講臺到亞運賽場
新華社杭州9月26日電 題:從三尺講臺到亞運賽場
新華社記者楊帆
杭州亞運會手球比賽激戰正酣。場館的信息服務臺前、媒體工作間里,總能看到簡繼文忙碌的身影。作為場館運行團隊的一員,盯緊接待流程、把控服務細節,是他每天的重要工作。
位于錢塘江畔的浙江師范大學(蕭山校區)體育館,是杭州亞運會12個新建場館中唯一位于高校的場館。34歲的簡繼文和學校約400名師生志愿者一起加入場館運行團隊,開啟了寶貴的亞運之旅。
實際上,簡繼文此前對于場館賽事運行工作是完全陌生的。三尺講臺和實驗室,才是他最熟悉的位置。
2016年從復旦大學博士畢業后,簡繼文去往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從事博士后科研工作,隨后回國來到浙江師范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工作。
“學校在確定承接亞運會任務后,需要一些有海外留學經歷、具備良好外語溝通能力的老師參與場館賽事運行工作,于是就找到了我。”簡繼文說,自己從沒參與過大型國際綜合性運動會,心里很忐忑,但非常樂意嘗試。
從今年4月開始,簡繼文基本上“全職”在場館工作,6月開始參與亞運會手球測試賽。
在他看來,在場館工作跟搞科研“很像,又不像”。“第一次做出來一個東西會感覺很興奮,第一次真正投身賽事當中也很興奮。”簡繼文說,“不一樣的地方在于,場館工作需要具備更多的人文思維,走廊怎么布置、儲物柜怎么設計、餐食飲品怎么安排……過去的我是思考不到這些細節的。”
簡繼文告訴記者,測試賽后他和同事們去很多亞運場館參觀學習,回來之后讓手球館的工作更加完善,自己的思維也有了很多轉變。
9月24日是亞運會手球項目開賽的日子,簡繼文和團隊10名志愿者早上8點就到崗工作。因為不知道有多少國內外媒體記者到來,他站在門口迎接每一輛媒體班車的到來。
“開賽第一天很興奮,感覺像經歷了一次大考。”簡繼文說。
每天在場館早出晚歸,周末也不休息,近幾個月簡繼文和家人相處和交流時間少之又少。在這樣的角色轉換之間,家人給他足夠支持。
“因為我們在場館工作的原因,學校很多教職工和家屬都開始關注和熟悉手球項目了。”簡繼文說,“測試賽時,妻子和7歲的女兒都來觀賽。這次搶購到了幾張女子手球比賽的門票,期待家人能在家門口感受亞運氛圍。”
簡繼文說,參與亞運會工作,對自己來說是一種“轉變”和“提升”。“現在和身邊人相處,能夠更多考慮他人的感受,多了一些柔性的東西。”他說,亞運會經歷彌足珍貴,今后會將自己的亞運感受和收獲分享給更多人。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