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杭州第19屆亞運會>要聞
亞洲之光 輝映未來——五個維度解碼杭州亞運會
新華社杭州9月22日電 題:亞洲之光 輝映未來——五個維度解碼杭州亞運會
新華社記者鄔煥慶、陳聰、商意盈、魏一駿
9月23日,象征豐收的農歷秋分時節,杭州第19屆亞運會將拉開帷幕,亞運之光閃耀西子湖畔。
一處處現代場館、一個個首創理念、一次次科技賦能、一場場全民健身熱潮……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偉大征程上,“人文、綠色、智能、簡約、惠民”的杭州亞運會,必將在亞洲和世界體育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人文亞運
杭州西北,良渚古城中心,大莫角山。
2023年6月15日上午,形如良渚玉璧的采火裝置匯聚太陽光束。片刻,圣火在采火棒上熊熊燃起,杭州亞運會火種成功采集。
當“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奧林匹克格言與中華文明激情相遇,體育競技之美與千年古都之韻相映生輝。良渚,這個“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為縮影。
9月8日,亞運火炬開始傳遞,而它的名字是“薪火”——薪火相傳的每一次接力,都是中華文明傳承的足跡。
當歷史的指針指向杭州亞運會,人文精神的價值尺度丈量著現代體育的文化厚度。透過杭州亞運會這扇窗,世界將看到什么樣的體育盛宴,這里將呈現什么樣的中國精神?
錢塘江畔,浪潮澎湃。憑欄處,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靜靜矗立,“大蓮花”靜待盛開。
作為杭州亞運會開閉幕式舉辦地,這一場館造型取意于古老絲綢紋理與編織體系,建筑體態源于錢塘江水的動態。從空中俯瞰,它與亞運會網球項目競賽場館“小蓮花”猶如“花”開并蒂,串聯成“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如畫意境。
透過亞運,高山流水的中華文化呈現時代表達——無論是融合良渚玉琮神韻,用靈動線條勾勒杭城山水的亞運會獎牌“湖山”,還是融入青花瓷等元素的中國代表團禮服,亦或是以花觚之形蘊含宋韻極簡美學的亞運會花器,無不透露出國風雅韻的匠心巧思。
透過亞運,人文經濟的蓬勃活力得以盡情涌流——前不久,亞運會東道主杭州新設50個亞運人文體驗點,將文化資源與亞運元素結合,賦予旅游消費更多文化內涵;湖州、寧波等亞運會協辦城市先后打造多條亞運主題旅游路線,6座辦賽城市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共同拼接一幅多彩的人文地圖。
錢塘江畔,吳兒善泅。以錢塘江和錢江潮頭為形象核心的杭州亞運會會徽“潮涌”,成為“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這一千古名句的生動注腳。
今年51歲的崔海華,從小生活在錢塘江邊。身為浙江海鹽少體校賽艇教練的他,對“潮涌”有著特殊的感情。
“‘潮涌’會徽象征著亞洲各國(地區)運動員匯聚一堂,在比賽中不斷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展現出勇敢、堅韌和拼搏的精神。”崔海華說,“我們將用實際行動去詮釋‘弄潮兒’精神。”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舉辦至今,已歷33年。33年圣火綿延,見證著中國體育觀的深刻變化和體育價值的多元發掘,也映射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和社會文明的進步。
弄潮奮進, 正是此次杭州亞運會的特質。這是規模最大的一次亞運會,共有超過1.2萬名運動員報名參賽;這是項目最多的一次亞運會,霹靂舞等新項目將首次亮相;這是覆蓋面最廣的一次亞運會,設置5個協辦城市,賽事組織復雜程度遠超往屆。
無懼挑戰,敢拼會贏,中華兒女澎湃向前的精神動力正與杭州亞運會同頻共振。
綠色亞運
600多年前,元代畫家黃公望結廬隱居富春江畔,筆端流淌的墨汁,化為《富春山居圖》名畫傳世。
時光流轉,沉淀歷史風韻的江面上,杭州富陽水上運動中心將成為運動健兒奮力劃槳的賽場,杭州第19屆亞運會首枚金牌24日將在此誕生。
從空中俯瞰這片水域,會發現這里的屋頂被綠植覆蓋。美麗又具科技感的“空中花園”,不僅讓整個場館的綠化率達到45%,還能固碳釋氧、隔熱保溫和減輕雨水徑流。
為場館內雨水回收系統“診脈”的國家電網杭州市富陽區供電公司工作人員楊陽說:“來自屋頂的雨水經過一系列凈化處理后,通過管道分配利用,用于澆灌綠地、中庭水景和公共衛生沖洗等。”
之江大地上,綠色、低碳、生態和諧的亞運新篇章正在叢叢綠意中書寫。
綠色亞運,低碳先行。
“打造首屆碳中和亞運會”目標如何實現?當視線轉向杭州奧體中心電力保障作戰指揮部,人們找到了答案。在這里,成排顯示設備有序安放,大屏幕上的杭州亞運會電力運行保障指揮平臺,顯示出各個運動場館的實時用電情況。
這個被稱為“智慧大腦”的指揮平臺,可實現包括56個競賽場館、31個訓練場館等在內的近300個亞運保電場所的電力數據實時監控。
“杭州亞運會保電工作面臨場館分布分散、參與人員設施眾多、保電時間跨度大等考驗。”杭州亞組委場館建設部設施運維處副處長李沈飛介紹,電力運行保障指揮平臺的上線,通過數字化監控、科學化指揮、智能化預演,推動亞運場館設施運維更加智能、高效。
綠色亞運,生態賦能。
前不久,多位駐華使節在浙江參觀訪問時,對紹興柯橋羊山攀巖中心印象深刻。遠觀攀巖中心,鏤空的外立面讓這座新建場館形似江南絲綢文化的符號——蠶繭。向西面看去,羊山石城的景色盡收眼底,人造巖壁賽道和石城風光相映成趣。
現代建筑和自然環境有機融合的背后,是廢棄礦山經過建設開發,華麗變身“巖壁芭蕾”國際賽場的綠色轉型故事。
離場館不遠的柯海公路上,滿載布料的來往貨車川流不息:運進的是白色坯布,運出的是五顏六色的紡織面料,分散到產業鏈下游。曾經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的傳統產業,如今也實現了綠色轉型。
人不負青山,綠水青山亦為亞運增添光彩。
如今,綠水青山不僅是浙江1.9萬余個鄉村的“金名片”,還成為可持續發展的“聚寶盆”。隨著鄉村旅游、休閑農業蓬勃發展,浙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3年的5431元增長到2022年的37565元。
在位于亞運協辦城市溫州的龍舟湖,中試區水清見底。一排排高樓大廈的清晰倒影,映照出蘊含在中國式現代化之中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為了保障亞運龍舟項目有良好的賽事水域環境,溫州大學藻類防控專家團隊將超聲波技術與傳統的除藻技術結合,作用于河道內藻類水華,有效提升了水域水質。
正是在這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上,一幅生態畫卷鋪展開來——2022年,浙江作為全國首個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區,以占全國1%的土地、4%的人口、4%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創造了全國6.26%的國內生產總值。杭州亞運會的低碳實踐,將為浙江乃至全國推動實現“雙碳”目標提供示范。
智能亞運
9月16日,伴隨著響亮的鑼鳴聲,杭州亞運村正式投入賽時運行。
不只有溫馨環境與特色美食,亞運期間,入住的運動員、隨隊官員、技術官員和媒體人員將解鎖智能亞運帶來的便捷體驗。
坐上AR智能巴士,車窗上的吉祥物“江南憶”、運動項目、杭城景色等虛擬場景與實景交疊,帶來如幻似真的互動體驗;掃碼入住“云上亞運村”,場地預約、菜單查詢、信息咨詢、地圖導覽等需求,只需指尖輕動……
身披亞運會主形象色“虹韻紫”的復興號從杭州東站駛出,串聯起金華、溫州等辦賽城市。“5G+WiFi”全覆蓋、車內氣壓和溫度自動調節系統等技術的應用,將“智能”悄然無感地帶給旅客。
智能,是杭州亞運會的辦賽理念之一。一項項新技術與體育賽事的“無縫銜接”,讓體育的盛會因智能而更加美好,時代的新意在西子湖畔淋漓展現。
數字技術的賦能,讓賽事組織更加高效暢通——辦賽端,體育賽事數字辦賽平臺“亞運釘”集成近300款數字化應用。在賽時,將實現數十萬名工作人員和志愿者“組織在線、溝通在線、業務在線”大協同。
創新科技的應用,讓競技比賽更加精準公平——羽毛球館內,20臺4K高清攝像機和1臺VR相機,讓每個精彩瞬間都能被定格和360度回放,裁判借助科技,得以更公平判罰;通過人工智能紅外追蹤技術,人工智能裁判將選手的每個動作實時轉換成三維圖像,對選手的各項身體參數和動作角度進行分析、打分……
智能配套的普及,讓觀眾參與更加溫馨便捷——圍繞“食、住、行、游、購、娛”及票務等用戶需求,數字觀賽服務平臺“智能亞運一站通”打通各類亞運場景,集成各類城市服務,為觀眾提供購票、出行、觀賽、住宿、用餐和旅游等28項服務。
杭州市中心的武林廣場,最能感知科技給亞運盛會帶來的改變:33年前,當北京亞運會的火炬傳遞到西子湖畔,熱情的市民將現場圍得水泄不通,不少人跟隨火炬奔跑;33年后,漫步在修葺一新的武林廣場,人們可以掏出手機,創造屬于自己的“數字火炬手”形象,在線上傳遞火炬。
互聯網空間的“薪火相傳”,讓科技創新之光為體育精神裹上一層絢麗的光彩。
“數字技術正打破時空限制,讓更多人參與到亞運當中。”螞蟻集團支付寶亞運數字服務產品總監孟琰說,目前,已有超百萬人在“亞運元宇宙”的世界里體驗亞運知識科普與問答、虛擬競技等項目。
23日,上億名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字火炬手”將攜手在虛擬空間“點燃”亞運圣火。亞運歷史上首個開幕式數字點火儀式,不僅正式拉開本屆亞運會大幕,也將在亞運史上寫下濃濃“數字味”“智能范”的有力一筆。
簡約亞運
千島湖畔,淳安界首體育中心自行車館像一顆明珠,藏于自然山水之間。陽光透過屋頂玻璃灑在木制賽道上,動感十足。拼接起賽道的374片赤松木板都是租借而來,節省了約900萬元。
致廣大而盡精微。杭州亞運會的簡約之風,讓大型賽事呈現出洗凈鉛華后的質樸成色。
一組數據,展示出節儉辦會的力度——擊劍項目比賽場館設備設施“以改代采”,節省資金約2000萬元;自行車館通過優化場館力學結構設計,節省30%鋼材;小輪車、山地自行車等臨建賽場安裝可拆卸電力預制艙,節省建設時間70%,減少建設資金300多萬元;杭州上城體育中心體育場“用舊如新”,節省頂部太陽膜和座椅資金近800萬元。
一個畫面,呈現出簡約務實的品格——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體育館,經改造后成為亞運會擊劍及亞殘運會輪椅擊劍兩項賽事比賽場館。在前期評估中,這里的2套電子顯示屏設備和“17歲”的座椅得以保留。現在,場館內約5000個老舊座椅已洗刷一新,構成一片藍色海洋。
一種聲音,傳遞出善作善成的溫度——“滿足比賽的要求是‘上半篇文章’,賽后的可持續利用是‘下半篇文章’,這篇文章更重要。”杭州市市長、杭州亞組委副主席兼秘書長姚高員說。在杭州豐北路上,幾幢紅白相間的建筑原本是一所小學,現在是運動員村餐廳。按照“可逆施工”方案,賽后拆除臨時增加的部分設施就可恢復原有校舍。
簡約亞運,既是亞運村里進行的一場節約行動,也是打造大型賽事“無廢模式”的一次創新嘗試。
總建筑面積85萬平方米的杭州國際博覽中心,是杭州亞運會的主媒體中心和壁球項目的比賽地,兼具酒店接待功能。此前,這里每年產生各類垃圾約4000噸。為推動“垃圾源頭減量”,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引進了垃圾分類智能化系統,對場館、酒店區域產生的垃圾實時統計分析,并及時進行無害化處理。
“在垃圾分類不到位的地方,我們會及時采取其他方式增加垃圾分類的分揀率,提高可回收物的利用率,從而達到‘無廢’目標。”杭州國際博覽中心物業管理部經理扈廣龍說。
簡約亞運,不僅是節約資源理念的踐行,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智慧的體現。
防水功能的環保面料制成的洗漱包、麥秸稈材質的衣架、餐廳里可降解PLA材質的刀叉勺以及稻殼材質的餐盤和碗……豐富多彩的“節儉亞運”活動,傳遞的是一種辦賽理念,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湖州市安吉縣山川小學通過舉辦“綠色迎亞運,垃圾‘袋’回家”繪畫主題活動,傳遞了節儉辦賽的亞運理念;杭州市春暉小學通過互動游戲和特色無廢體驗場景,引導學生樹立起“無廢”理念……惜物以養德,節儉之風正從會上延伸到會外,促進尚勤尚儉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惠民亞運
秋日暖陽下,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的“蓮花瓣”絢麗奪目,游客民眾往來穿梭。
2022年,杭州亞運會宣布延期后,已全面竣工并通過賽事功能驗收的56個競賽場館、31個訓練場館并未束之高閣,而是按照全民健身、專業主導、學校開放、市場運營等模式陸續向社會惠民開放,開創了國內綜合性體育賽事場館在賽前向全民健身和群眾體育領域開放的先例。截至目前,參與健身的人次已近千萬。
開放的亞運之門背后,是之江大地“以人為本”的生動實踐。
惠民亞運,帶來交通之變——
杭州亞運會是第19屆亞運會,位于錢塘江畔的杭州亞運村有一條街被命名為“拾玖街”。從杭州火車西站出發,一條地鐵19號線貫穿杭州火車東站、杭州蕭山機場,量身定制的“亞運號”地鐵專列運行在這條線路上。
近年來,杭州交通網絡不斷織密。8年時間,杭州形成了480公里城市快速路網、800公里高速公路網、516公里城市軌道交通骨干網、376公里高速鐵路網。一條條高速長龍,拉近了廣大民眾與亞運賽事的距離,也聯通了浙江各地協同發展的距離。
惠民亞運,引領健身之潮——
在杭州市拱墅區,跳房子、滑滑梯、打乒乓、踢足球……一處處熱鬧景象引人注目。曾經廢棄的停車場經過改造,搖身一變成為杭州市上塘街道蔡馬大運河幸福家園的嵌入式體育場。
在溫州桃花島體育休閑公園足球基地,一場全民足球賽近日開賽,吸引了108支足球隊近3000名足球愛好者在賽場上競技。很難想象,這處緊鄰甌江、視野開闊的運動場地,是建在了污水處理廠的屋頂。
“按照分層供地的模式,污水處理廠的屋頂建成了室內氣膜滑雪場、室外足球基地、體育配套工程等,大幅改善周邊環境,一改原先這片區域鄰避效應的困擾。”溫州市足協副主席王奇說。
惠民亞運,扮靚城市之顏——
在亞運會三人籃球場館所在地湖州德清,德清地理信息小鎮市民廣場里新設的“舞家紅驛站”開門迎客。驛站以黨員先鋒小板凳、便民服務小方屋、市民活動小集市為主要功能方向,吸引人們前來打卡。
在寧波象山,今年上半年共鋪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48個,全面提速城區有機更新與風貌品質提升工作。在迎亞運的熱烈氛圍中,一些地方特色體育運動的群眾基礎愈加深厚,逐漸成為地方發展旅游業、特色體育產業的“金字招牌”。
維修提升道路等市政設施、扮靚公園廣場提升城市風貌、建設百姓健身房和體育公園打造“10分鐘健身圈”……“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的理念,正在浙江各地落地生根。
從33年前的北京,到13年前的廣州,再到今天的杭州,亞運火種薪火相傳,亞運之光熠熠生輝。
9月23日,一簇“薪火”穿越時光,將在杭州亞運會主會場“大蓮花”燃起“數字之火”,凝聚團結進取的精神力量,激揚亞運健兒的光榮與夢想!
錢江弄潮時,一曲澎湃激昂、振奮人心的亞運樂章如約而至!
世界將見證,一屆“中國特色、亞洲風采、精彩紛呈”的亞運盛會不負期待!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