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西藏實踐
身駐,更要心駐
——一位西藏自治區政協辦公廳干部的駐村心路歷程
融媒體記者 李木元 李京 謝穎 韓月 徐康輝
2011年12月的一天,西藏自治區那曲縣(現為那曲市色尼區)天色陰沉,暴風雪瞬間將荒涼的高原帶入寒冷的冰雪世界。
通往色尼區羅瑪鎮其色村崎嶇的山路上,一輛汽車不停地顛簸著。“哐當!”車子突然打滑陷入溝內,無法動彈。手機沒有信號,車外狂風夾著雪花怒吼著,氣溫零下二十多攝氏度。車上4位駐村干部焦急萬分。正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十幾位其色村村民不知怎么得到了消息,騎著摩托車紛紛趕來,他們手推繩拉,迅速幫助駐村干部撤到安全地帶。
“其色村海拔超過4600米,高寒缺氧。這次遇險,如果沒有村民及時幫忙,我們幾個可能就‘交待’在那兒了!”西藏自治區政協辦公廳干部廖麗對12年前的駐村經歷仍歷歷在目。
“母親聽說了我的經歷后堅決要我回老家,我沒有答應。人家能駐村,我為啥不能?更何況我在其色村還有很多事兒沒干完呢!”廖麗話語中透著倔強。
正是靠著這股不服輸的勁兒,廖麗12年內3次到那曲駐村,把足跡深深印在了藏北高原。
“扎根西藏,是我自己的選擇!”
記者見到廖麗是在西藏自治區政協機關的一間會議室里。她身材瘦小,齊脖短發,一身黑色職業套裝裙,說話溫婉有禮,一位知性干練的機關女干部形象。
“別看她身材瘦小,已經3次到那曲駐村了!”聽了全國政協援藏干部、西藏自治區政協副秘書長謝會昌的介紹,記者禁不住“啊”了一聲。
廖麗出生在四川仁壽縣,她的祖輩、父輩都有人在西藏工作,這讓她小時候就對西藏充滿了好奇和向往。為此,高考時她報考了西藏的大學。
“大學畢業后,無論是扎根西藏、到西藏自治區政協工作,還是到那曲駐村,都是我自己的選擇。”廖麗坦言。
廖麗幫著村民收獲蔬菜。
不過,那曲條件的艱苦程度還是超出了她的想象: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高寒缺氧,干燥多風,連一棵樹都種不活。“2011年,我第一次駐村,住的是堆放牛糞的簡易房;最冷時零下近30度,睡覺都要戴著手套、帽子;第二天醒來,被子表面凍得僵硬,上面還覆著一層冰絲……”廖麗介紹說。
剛到村里,村民見廖麗是個瘦弱的小姑娘,都不愿意搭理她,讓她很失落。“怎么讓村民接納我呢?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大家辦點實事兒。當時,村里正為手機信號的事兒發愁,我就協助駐村工作隊隊長反復與移動公司溝通,爭取修建移動信號塔的資金,很快就解決了。”廖麗說,閑暇時,她也會主動和村民嘮嘮家常,為他們生產生活中的難事出謀劃策。沒多久,她就和村民打成了一片。
可沒承想,駐村僅月余,一向活力滿滿的廖麗竟得了肺水腫,不及時治療可能危及生命。“當時躺在病床上,既后怕,又為村里移動信號塔的建成而高興。”廖麗回憶說。
康復后,家人和朋友都勸她不能再去駐村了,但她沒有這樣做。“當你看到村民期待的眼神和他們的善良、熱情,你會覺得付出是值得的。”廖麗說,2011年,她第一次駐村趕上了藏歷新年,本來是7天假期,結果村民都來邀請她一起過年,一家連著一家,足足持續了一個月。“那個時候,我就想,再苦再難也要堅持!”
“駐村不僅僅只是身駐,更要心駐”
2023年8月1日,人民政協報社聯合愛心企業向西藏自治區政協辦公廳捐贈了報紙、圖書和50萬元現金。現金用以解決那曲和日喀則5個村子的困難,廖麗所在的永珠沃瑪村正是受捐對象之一。“這意味著村里幼兒園急需的地毯、遮陽簾、陽光棚經費有著落了。”廖麗得到消息高興得不得了。
2023年8月初,廖麗從拉薩回村后看望幼兒園的孩子并給他們分發小禮物。
2023年5月,廖麗作為駐村工作隊隊長前往那曲市申扎縣申扎鎮永珠沃瑪村,這是她第三次駐村。
永珠沃瑪村地處藏北高原腹地,是一個純牧業村,轄45戶230人,平均海拔4700米,生活條件異常艱苦。
到崗后,廖麗很快了解到,村里幼兒園在2018年投入使用后,一直沒錢購置地毯、遮陽簾和陽光棚,孩子們只能在陽光直射下學習、游戲,一個個臉上布滿了高原紅。
“只需要不到7萬塊錢,為了孩子們的健康,這事兒一定得辦成!”廖麗馬上開始多方聯系籌措經費。后來,她找到謝會昌,向他尋求幫助。
“我通過人民政協報社聯系到一家愛心企業愿意出資捐助,第一時間就把消息告訴了廖麗,她的微信幾乎是秒回:‘您太厲害了,我代表所有孩子感謝您!’電話里就能感覺到,她是真想給孩子們干點實事兒!”謝會昌說。
“駐村不僅僅是身駐,更要心駐!”廖麗深知,要想當好駐村干部,必須成為村里的人。
廖麗帶領駐村干部走村入戶,和村民聊天,幫殘障村民爭取輪椅、拐杖,為脫貧戶協調棉衣,還給村民送獸藥,等等。漸漸地,村民把她當成了家人。
每次從拉薩回村里,廖麗都會給孩子們帶上一大包好吃的。她還經常給孩子們做飯吃,后來一到飯點,就有小朋友到她那兒去“蹭飯”。慢慢地,孩子們和廖麗都成了好朋友。
這些孩子也幫了廖麗大忙。廖麗雖然上大學時學習了藏語,但是各地方言的差異很大,她經常聽不懂村民說話。孩子們不僅會說藏語方言,還懂通用語言,便成了她的“小翻譯”。
“自從廖隊長來了,孩子們的上學條件變得更好了。”村民扎西次仁面帶羞澀地感謝廖麗說,“廖隊長越曬越黑了,但在我們心里,她越來越美了!”
舍小家,顧大家
廖麗第一次到那曲駐村,女兒還不滿周歲。因為相處時間短,不親,女兒甚至對她感到很陌生。“有時候很長時間才回四川老家看她,一進門看到我黑黑的、瘦瘦的,她都有點不認識我了。”廖麗說話的聲音哽咽了。
2017年,廖麗將6歲的女兒接到拉薩上學。因為年齡小,女兒有點不明白地問:“媽媽,你為什么要到那么苦的村里上班?”每次廖麗都會告訴她:“駐村是每位干部的職責,何況那里的小朋友上學條件還不是那么好,他們更需要幫助。”
廖麗在機關的工作很忙,很難抽出足夠的時間照顧孩子。結果,同事們都成了女兒的“臨時監護人”,時間長了,小姑娘和大家都熟了。
一天晚上,廖麗正在陪女兒吃飯,手機突然響了,電話里領導說:“有個急件要明天報送,你能不能過來加個班?”旁邊的女兒順手拿起電話說:“媽媽有時間,吃完飯就過去。”直到深夜11點,還在辦公室加班的廖麗接到女兒電話:“媽媽,我寫完作業了,先睡了,您早點回來休息。”聽到這里廖麗既心酸又高興,不禁淚如雨下。
廖麗給村民送獸藥。
在廖麗的影響下,小姑娘學習很努力,今年以優異成績考取了重慶西藏班。8月底,廖麗從駐村點匆匆趕回拉薩,趁著幾天輪休時間送女兒到重慶上初中,然后又匆匆忙忙趕回了村里。她想抓緊時間,爭取把村民的老舊房子納入縣里的民房改造項目。
每年西藏各級黨委、政府會派出大量的駐村干部,僅自治區政協機關每年就有十幾位。“好多人比我能吃苦、干得好,我就是盡己所能吧。”廖麗謙虛地說。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9月12日 第 01 版)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