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抗汛救災進行時
“讓老區人民先渡過難日子”
人民政協網北京8月23日電(記者 袁世鼎 通訊員 李玉國 付仁帥)“讓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是新時代門頭溝區一切工作的主旨,也是區政協謀劃推動各項履職的首要目標。洪災來襲,這個目標陡然聚焦、一下子變得緊迫具體,那就是“讓老區人民先渡過難日子”。
7月29日至8月1日,暴雨傾注京津冀、洪水突襲門頭溝。“百年一遇”“極端罕見”“140年以來最大”的降雨強度,不但打破了地區水文氣象地質多項塵封記錄,也刷高了地區百姓蒙受自然災害傷害的慘烈等級:有記錄以來破壞程度最強、受災范圍最廣、經濟損失最大......全域都能讓首都市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門頭溝,經“砂礫淤泥洗面”,變得滿目瘡痍。
為減少損傷、抗洪搶險,在習近平總書記親切關懷、黨中央運籌指揮和市委區委部署調度下,門頭溝進行了全體總動員,上演了絕地大救援,開啟了災后大重建。在此中間,由政協組織發起的“同心抗洪”行動和政協委員組建的“政協方陣”,發揮了獨特的協同、支援、參謀、助推作用。
全員出動,打響政協“同心抗洪”總體戰
8月1日,暴雨持續。
面對暴雨誘發山洪、洪災危害加劇的嚴峻局面,門頭溝區委區政府果斷發出《致全區人民的一封信》,對抗洪搶險和災后重建做出全面動員。區政協隨即響應,第一時間向全體委員發出倡議,發動大家竭盡所能參與進來,并對“如何行動、怎樣發力”做出明示,打出的旗號主題鮮明,那就是——“同心抗洪”。
戰旗亮相,回聲嘹亮,廣大委員參與愿望強烈。這主要在于,洪水危及群眾、“抗洪”激人斗志,另外,“同心行動”機制也在此時發揮了重要的組織動員作用。一直以來,門頭溝區政協深耕“同心行動”履職品牌,每逢區里大事、要事,都會主動設置“同心行動”主題,發動委員廣泛參與,錨定中心畫圓、圍繞公轉自轉、聚焦決策獻策,影響和帶動社會各方面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這幾年,區政協開展了“同心戰疫”“同心創城”“同心招商”等多項“同心”系列行動,委員參與其中身受歷練,“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已內化為履職信條。面對“抗洪”這項急難險重任務,“內化”立即得到行動“轉化”。
區政協“同心抗洪”行動,總體分為三個層面:
——政協領導牽主線、抓全面。在區委領導下,區政協黨組班子完全融入區防汛搶險救災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體系,各黨組成員分別擔負下設分組的第一牽頭領導或聯合牽頭領導,牽線抓總、靠前統籌。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牽頭城市運行保障組工作,連日奔赴鎮街一線查看受災情況,協調指揮水電氣油供應、通信保障、道路清淤排險等城市生命線工程的應急搶險處置,指導基層做好抗洪救災。黨組班子成員參與搶險救援、救災救濟、災后恢復重建等工作的指揮調度,統籌做好失聯被困人員聯絡救援和災后應急期、過渡期群眾生活安置救助,在所聯系鎮街就地指揮搶險救災。
——政協機關走在前、做表率。抽調政協機關骨干力量到受災鎮街一線參加搶險救災突擊隊、到轉移群眾集中安置點參加駐點服務、到區洪澇災害災情統計工作專班參與信息統計;以政協機關黨組為班底組建工作專班,協調安排委員“同心抗洪”具體工作;機關黨總支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組織機關黨員開展單位周邊道路清淤除障,引導機關黨員參加所在村居志愿服務,帶頭打好防汛搶險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攻堅戰。區政協學習與文史委員會主任安久亮,自防汛預警拉響后就下沉深山齋堂鎮參與防汛值守,經歷暴雨、山洪、災后搶險全過程,時刻不停協助鎮黨委政府做好防汛應急、群眾轉移、搶險救災工作。區政協研究室主任李玉國,受組織委派擔任區派駐鎮街搶險救災工作組組長,待山區“生命通道”一經搶通,即帶領20名組員奔赴一線,迅速開展搶險突擊。
——政協委員廣參與、齊心干。廣大委員主動響應區委區政府號召和區政協倡議,通過緊急救助、志愿服務、救災善后、捐款捐物、建言獻策等方式廣泛參與進來,掀起委員“同心抗洪”總體戰。暴雨洪流之中,“危急關頭率先豁出去”的委員身影尤為清晰,他們當仁不讓勇當“最先”、沖在了“委員方陣”最前沿:
“最先實施雨中救援的”,是帶領社區居民為滯留列車遮風擋雨、“感動全網”的孟二梅。孟二梅除了大臺街道落坡嶺社區黨支部書記這一職務外,還有一個重要身份,那就是區政協婦聯界委員。作為委員,孟二梅長期關注基層治理和民生改善,一直為轄區群眾能住上“好點的房子”、用上“廉價安全的煤氣”這些“關鍵小事”建言發聲,并通過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提出解決方案。正是守護百姓“一向”的打底,才有了體貼乘客“一瞬”的壯舉。中共黨員委員孟二梅緊急救援的故事一經報道,就給廣大委員“同心抗洪”莫大激勵。
“最先投身排洪搶險的”,是區政協常委、農業界委員安國志。安國志委員在自身企業遭遇嚴重水毀情況下,依然組織員工把公司機械工程設備開到能開到的門城地區、潭柘寺鎮、軍莊鎮,抓緊開展排水、清淤作業。此外,他還自發組織搶險救災突擊隊,在斷路、斷電、斷網情況下,背行援助物資、涉險挺進失聯的嶺角村,救出6名被困群眾。
“最先發起物資馳援的”,是工商聯界委員張野、醫藥衛生界委員魏星,區政協常委、無黨派界委員黃殿琴。張野委員、魏星委員最早向區政協表達捐贈愿望,并呼吁開辟委員物資捐助渠道,張野委員最早向區慈善協會捐出2萬元搶險資金,黃殿琴委員最早將2噸援助物資送抵受災鎮街。這些主動捐款、帶頭捐物,推動政協“委員物資捐助專班”的設立,開啟委員“精準馳援”行動大幕。
“最先呼吁災后重建的”,是文體界委員梁國春。梁國春委員返鄉耕耘文旅休閑產業,潛心8年打造的谷山村景區、八奇洞景區都是北京市上榜的“網紅打卡地”,此次受災嚴重。面對山洪造成的殘垣斷壁,他深受觸動,及時提出“要保留部分水毀車輛、水毀路段、水毀房屋等水毀場景,建設洪災主題紀念館、抗洪減災科普教育基地或防災減災實訓基地”的建議,為提高城市抗洪減災能力、提升市民防汛避險意識奔走呼吁。
“最先開啟宣傳鼓勁的”,是科技經濟界委員袁岳。袁岳委員是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優秀企業家,又是多家媒體專欄作家和主持人,社會活動面廣、輿論影響力大。早在新聞媒體仍在聚焦山洪慘狀的時候,他就在微信公眾號發表《讓我們一起為門頭溝加油》長文,從公司到門頭溝落地項目、駐地發展的親身感受出發,向大家介紹了他眼里的門頭溝和門頭溝人民,介紹了老區身上“那股發展的能量和遇障除障、遇難排難的氛圍和氣勢”,堅定表達了門頭溝戰勝災害的必勝信心,發揮了很好的團結鼓勁作用。
“最先”連著“最先”,每個都在示范。“同心抗洪”行動,就這樣在每個階段都由點到面迅速鋪開。
編輯: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