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成都大運會>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
成都大運會丨來自24個民族,他們與羽毛球相伴的夏天
新華社成都8月5日電 題:來自24個民族,他們與羽毛球相伴的夏天
新華社記者丁文嫻、谷訓、何磊靜
成都大運會羽毛球賽場的志愿者有一個特別之處——來自24個民族。這里的200余名志愿者都是西南民族大學的學生,其中87人是少數民族。
開賽至今,來自大理的白族姑娘寸雨歡哭了好幾回。“比如這次大運會開幕式,還有中國隊的比賽,都看得我熱淚盈眶。”
4日在男單首輪對決中,烏干達球員的球拍突然斷線,中國隊選手王正行立即將自己的備用球拍借給對方。“那個視頻我反復看了很多遍,眼淚不自覺就流下來了。”寸雨歡回憶。此外在混合團體決賽中,王正行輸了球,當時現場響起《陽光總在風雨后》,又一次,寸雨歡“瞬間垮了”。
這些經歷讓她覺得,這個夏天的體驗“很感動,很震撼”。她一直喜歡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因為志愿精神很重要,而且對我個人做事的方法論有啟發”。
此次大運會寸雨歡在轉播組工作,開賽至今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說實話有點累,但很充實也很快樂。”
同樣的問題拋給布依族女孩蒙雨馨,回答也是“累并快樂著”。
累是必然的。早上9點開賽,蒙雨馨一般5點起床,5點40從學校出發,到達場館后先吃早飯,然后開啟一天的工作:更換公告板信息,復印材料,打掃休息室,引導媒體記者,管理儲物柜,關電視斷電……晚上近11點回學校,等睡下已是凌晨。
但快樂也是真實的。“遇到很多媒體記者!你知道嗎!就很開心!”蒙雨馨說,“我本身是學新聞的,知道有的志愿工作會跟媒體接觸,就很想來學一學,了解記者真實的工作環境。平時我們只是在學校里采訪老師同學,這次增長了見識,成長了很多。”
回族男孩張書瑋雖然是社會學專業,但也有一個“新聞夢”。做志愿者這段時間,他每天協助攝像記者扛著三腳架滿場館轉,也收獲了許多專業指導,“關于基本構圖、大型機器使用等方面,對公司以后發展肯定有幫助”。
所謂“公司”,是他大三時的創業成果。張書瑋高中就喜歡攝影,大學在學生會也是從事宣傳工作,一直對新媒體領域感興趣。“疫情期間很多活動都線上舉行,就有很多內容要以視頻形式呈現。那會兒大家在校內也不方便找校外專業公司來拍攝,我們就趁機注冊了公司,開始服務校內師生,現在也接一些社會面的單子。”據他介紹,目前團隊有十名成員,都是學生,一個月總計有幾萬元收入。
談及未來,即將大四的張書瑋希望繼續攻讀研究生,學習新聞傳播相關專業,把公司發展壯大。
在大運會舞臺上,志愿者注定不是主角。但在各自人生道路上,他們都有許多待書寫的故事。
他們與羽毛球相伴的夏天,很可能只有這個夏天。但閃閃發光的夢想,將照耀今后無數個日日夜夜。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