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會會議>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二次會議>會議新聞
以“緊密型”醫共體再促改革
“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過程中,要讓老百姓能就近看病、看好病。”6月26日舉行的全國政協十四屆常委會第二次會議專題分組討論中,全國政協常委、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開門見山,直指問題。
當前,我國正在800多個縣(市、區)試點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有效提升了基層防病治病能力,走出了一條鄉村醫療衛生體系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式道路。
“縣域醫共體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與百姓的真正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在蔡秀軍看來,醫療服務好不好,老百姓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能不能就近看病,能不能看好病。為此,在此次常委會會議召開前夕,蔡秀軍率調研組到浙江紹興市,圍繞“縣域醫共體建設”開展了專題調研。
在調研中,蔡秀軍發現,浙江雖然已構建起合理有序的分級診療體系,老百姓的整體就醫硬件環境越來越好,但城鄉之間的醫療差距仍然存在。
“城鄉醫療水平差距大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基層缺少優秀醫療人才。”蔡秀軍表示,有統計數據顯示,分配到基層衛生機構工作的醫務人員,經過5年后,多達50%的人員選擇離開基層。此外,基層健康檔案不完整,信息化建設與醫共體發展契合度不高,信息數據難以實現互聯互通,對“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實施也有很大影響。
“縣域醫共體建設,如何把人留住,這是一個關鍵問題。”蔡秀軍認為,縣域醫共體人員的身份需要打破,探索實施“編辦回收閑置編制、重新對醫共體核算編制、由醫共體統籌使用”新型編制管理模式,給予醫共體內部靈活的人員身份管理權,實行“縣聘村用、定期輪轉”制,緩解困擾基層“引人難、用人難和留人難”問題,并在身份統籌的基礎上實現行政、人事、財務、業務、信息化和績效“六統一”“一本帳”管理,完善醫共體薪酬體系。同時,推動醫共體管理體系從以治療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為中心轉型,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建設以居民為中心的“健康云”推動醫共體高質量發展。
此外,他還建議,建立同標同質縣域醫療質量與控制體系,構建醫、防、康養一體化協同模式,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務。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6月28日 第 03 版)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