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十四屆全國政協專題協商會>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要聞
陜西:講好三秦故事 賡續千年文化
中國—中亞峰會于5月18日至19日在陜西省西安市舉行,這是今年中國首場重大主場外交活動,也是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31年來,6國元首首次以實體形式舉辦峰會,在中國同中亞國家關系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峰會舉辦不僅讓千年古都西安開啟了對外交往的新篇章,也為西安展現悠久歷史、深厚文化底蘊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會。
其實,如何更好地讓陜西文化走出去,對外展示好陜西文化、講好三秦故事,一直都是各民主黨派省委和省政協委員關注的熱點話題,不斷通過各種政協履職形式,積極建言獻策。
陜西是國家“向西開放”的前沿,具有得天獨厚的國際傳播資源優勢。如何擴大陜西國際傳播“朋友圈”?省政協委員史佳建議,發揮各級新聞媒體優勢,采用多語種短視頻、電影(微電影)、動漫等形式進行內容表達;建立國際傳播載體、受眾等資源矩陣,調動在陜的外國人和外國的陜西人,用好長安號等實物載體,持續輸出陜西好故事、好聲音和好形象;搭建海外多語種傳播平臺,通過與海外傳媒機構及社交平臺合作,邀請外交官、外媒、外國“網紅”等走進陜西,開展活動,提高陜西故事傳播的覆蓋率、落地率、接受率。
盡管陜西擁有黃帝陵、兵馬俑、延安寶塔、秦嶺、華山等諸多中華文明、中國革命、中華地理的精神標識和自然標識,但民革陜西省委會認為,只有創建獨具陜西特色的文旅產業格局,才能再現世界絲路文化之都。對此,他們建議,對本土文化進行全面梳理,總結出獨具陜西特色、價值理念、道德規范的文化理論體系,為打造世界絲路文化之都做足前期功課;鼓勵各地依據資源條件,深度發掘陜西文化特色,發展特色文化產業;同時,要加強人才培養。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文藝座談會上指出:“文藝是世界語言,談文藝,其實就是談社會、談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溝通心靈。”陜西省政協委員劉妮表示,《黃河》自1939年在延安誕生以來,至今為國際社會廣泛認同,其蘊含的中國精神和全人類命運共同體普世價值觀,彰顯著中華文化的博大與精深,具有深厚而廣博的國際影響力。為此,她建議通過舉辦《黃河》國際音樂節,來提煉中華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講好中國故事,展現中國形象,深化世界文化交流。
“中國是一個具有偉大詩歌文化傳統的國度,中國古代文明的輝煌和夢想,正是從古長安開始,沿著古絲綢之路像種子一樣灑遍亞非歐文明時空的深處。”陜西和西安的優勢在文化,獨具特質的詩歌文化是其精髓。對此,陜西省政協委員閻延安呼吁,設立長安國際詩歌節,在深度文化交流碰撞中傳承中華詩歌文明,弘揚優秀民族文化,塑造真正具有現代內涵和氣魄的中國精神和中國靈魂,深化人民群眾高品質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全球化時代中國人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本報記者 路強)
《 人民政協報 》 ( 2023年05月19日 第 07 版)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