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也是農民增收致富最重要的支撐。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如何讓“農”字號產業“旺”起來,讓“希望的田野”迸發出更多活力?代表委員和業內人士紛紛建言獻策。
念好“土”字訣 打好“特”字牌
陽春三月的隴原大地,氣溫回暖,生機漸濃。在甘肅省武威市天祝縣,大棚里的蘑菇正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
武威市生產的食用菌聞名全國,培育了金針菇、香菇、羊肚菌等多個優質品種。全國政協委員、天津農學院農學與資源環境學院生物技術系副主任班立桐每年都要往武威市跑上四五趟,幫助村民選育優良菌株、改進種植技術,見證了小小菌菇給我國西部鄉村帶來的發展變化。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經。”五常大米、安吉白茶、大同黃花、洛川蘋果……越來越多帶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走出鄉村,走向市場,成為帶動一方發展的“金字招牌”。
發展產業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今年2月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鄉村產業發展的關鍵是用好一方水土,開發鄉土資源。要緊緊依托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因地制宜選準產業發展的突破口。
“土特產”要闖出一片天地,還要將“好資源”轉化為“好品質”“好品牌”,才能擁有持久的生命力。
“繼續支持創建農業產業強鎮、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為鄉村特色產業做大做強做優指明了方向。
“要培育和發展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傳統優勢農產品,保護其獨特的產地環境,提升農產品品質,挖掘土特產背后的價值內涵,不斷增強特色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穆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高春艷說。
在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來伊份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郁瑞芬看來,當下部分鄉村地區的產業標準化生產水平不高,“土特產”存在品質差異。她建議,將標準化融入并滲透到農業農作生產的全過程、各環節,打造優質農產品基地,加強品牌、品質認證;構建農產品質量風險保障機制,讓消費者放心購買。
在“鏈”上升級 在“融”上發力
鄉村產業振興,既要深挖特色資源優勢,也要向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要效益。
提交審查的《關于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提出,“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健全鄉村產業體系”。
在河北滄州思宏棗業有限公司,阿膠貢棗、桂花蜜棗、棗膠滋補品等正陸續“走下”生產線,發往全國各地。金絲小棗成為當地帶動超10萬人就業的大產業,不光靠原料質量,還有賴背后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
滄縣農業農村局二級主任科員劉麗介紹,金絲小棗皮薄肉厚,汁多核小,在滄縣有3000多年的栽培史。近年來,滄縣加強棗產業鏈建設,建成棗加工企業120多家,逐步形成棗種植、加工、儲運、銷售,及棗產品研發、品牌培育、采摘體驗、消費服務等完整鏈條。全縣棗相關產業增加值5億多元。
“促進鄉村產業提檔升級,要不斷優化市場供給,提升農產品價值。”班立桐委員說,要推動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餐飲、休閑等其他服務業有機整合,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拓寬增收鏈,推進“特色產業”成為“富民產業”。
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央一號文件給出了清晰的“路線圖”: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在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主產區統籌布局建設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加快發展現代鄉村服務業,加快完善縣鄉村電子商務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鼓勵發展農產品電商直采、定制生產等模式……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名羊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錦秀向記者介紹了物流、銷售體系升級給大別山黑山羊養殖業帶來的變化。“去年,養殖基地建立了‘盒馬村’,實施了產品精細化分層與定制化的供應鏈解決方案。以前一只40公斤重的毛羊,賣6個部位、2400元錢,現在能賣53款產品、5700元錢。以前只能賣到湖北省內,現在賣到了全國20個城市。”劉錦秀代表說。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也逐漸多樣化、高端化、品牌化、個性化。要從深耕一產向三產融合拓展,實現農業多元價值轉化,催生鄉村產業新動能。”高春艷代表說。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2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營業收入預計超過18.5萬億元、增長4%左右,支持各類經營主體建設1.6萬多個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預計增長10%左右。
做大產業增值 帶動農民就業增收
推動鄉村產業發展的目的是帶動農民就業增收。那么,如何讓農民更加合理地分享產業發展收益?
唐仁健表示,既要引導農產品加工企業向產地下沉、向園區集中,也要引導企業在帶動農戶、服務農戶中發展壯大,完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把產業增值收益更多留給農民。
“支持家庭農場組建農民合作社,合作社根據發展需要辦企業,帶動小農戶合作經營、共同增收”“探索資源發包、物業出租、居間服務、資產參股等多樣化途徑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中央一號文件從促進農業經營增效、賦予農民更加充分財產權益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舉措。
“一方面,要引導企業發揮自身優勢,在帶動農戶、服務農戶中發展壯大自己,形成企業和農戶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發展格局,讓農民切實享受到鄉村產業發展的收益;另一方面,要完善支持政策,健全服務體系,增強農戶的發展能力,讓農民成為發展主體。”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照新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張合成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作大會發言時表示,推動農戶在三產融合發展中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可將涉及企業與小農戶收益權的相關政策固定下來,規范各類主體與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保護農戶的基本收益和長遠利益。既要防止土地非農化,也要避免資本“恐農化”,讓社會資本投資農業有預期,讓小農戶跟著大戶有奔頭。要真金白銀幫扶鄉村產業,發展“土特產”產業集群,打造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宜居和美鄉村場景。(記者 汪子旭 鞏志宏 劉惟真 楊思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