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3月1日電(記者 王泳)“讓文化更好地為人民服務,讓非遺更系統流傳于社會,這就是我們新時代政協委員在傳承文化方面最應該做的工作。”2月13日,這是全國政協委員、山西藝術職業學院副院長苗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多次重復的話。
苗潔從小生活在梨園之家,對中國傳統戲曲尤其是晉劇耳濡目染,11歲開始學戲,主攻刀馬旦,兼攻青衣、小旦,唱念做打樣樣精通,深得觀眾喜愛,是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被譽為“三晉第一刀馬旦”。
在山西戲劇場,只要有苗潔登場表演的預告,基本上一票難求。苗潔說,這是群眾的認可,也是她表演生涯中奮蹄疾馳的動力。2013年,一次送文化下鄉的演出經歷,讓苗潔萌生退意。
“演出結束后,我在后臺卸妝時看到七八個年輕演員艷羨的目光。我忽然間意識到,假如我一直在舞臺上,他們就缺少鍛煉和成長的機會。”苗潔向記者回憶,那一刻,她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走下舞臺,做一名戲曲老師。
從舞臺到講臺,苗潔在排練廳里灑下的汗水是常人無法想象的。“很多朋友都勸我說,等你唱不動了再去教學生也不遲。可在我心里,相比于個人榮譽,戲曲藝術的傳承是更重要。”苗潔說。
教學期間,苗潔廣泛收集資料,先后編寫了3本總計30萬字的戲曲校本教材。苗潔告訴記者,藝術職業學校需要博士和研究生,也需要一些實踐型的藝術家。“戲曲是靠口傳心授來培養學生的,高水平的老師才教出高水平的學生。”
“家鄉的戲、地方的戲,就是我們的鄉音,就是我們的鄉愁,我應該保護好、傳承好。”苗潔說,山西是一個戲曲大省,有四大梆子,54個小劇種。讓優秀戲劇傳承并發展得更好,能適應我們今天觀眾的審美,人才必不可少。
從藝四十多年、從教十多年,讓苗潔深刻體會非遺項目傳承的重要。作為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苗潔認為她要肩負起委員建言資政的責任。她結合工作經驗,在征求老一輩藝術家的意見基礎上形成關于傳承優秀文化的提案。
優秀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對非遺傳承人的立法非常關鍵。苗潔說,非物質文化的“傳”與“承”的表現形式常常受非遺傳承人狀態影響,即“原生態藝術”失真的情況非常普遍,經常面臨“人亡藝絕”“藝隨人亡”的情況。她呼吁在非遺傳承人的選拔和考核上明確規定權利和義務,細化考核標準,對傳承人履行傳承義務進行監督,以保障傳承人真正發揮其文化繼承、傳播及創新的作用。
2022年12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中國東方演藝集團的藝術家們的回信中指出,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崇德尚藝、守正創新,唱響新時代的主旋律,舞出中國人的精氣神,為繁榮發展文藝事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再立新功。苗潔說,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她要牢記總書記對文藝工作者的殷殷囑托,投身到火熱的文藝創作中去。
“我們要更加地關注現實題材的作品,謳歌身邊的好人好事,謳歌我們生活中的英雄,這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我要高度重視現代題材的作品,紅色題材的作品,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提升人民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