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我與人民政協報同行
【我與人民政協報同行】
把文章寫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編者按:
2023年4月6日,是人民政協報創刊40周年的日子。40年來,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忠實地記錄和報道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中國特色民主政治進程;40年來,我們得到了各級政協統戰組織、民主黨派及工商聯和廣大政協委員的鼎力支持,結下了深厚友誼,留下了無數感人故事。
在喜迎創刊40周年之際,我們特舉辦“我與人民政協報同行”征文活動,期待廣大讀者和各界人士講述與人民政協報的難忘故事,一同回望過去,擘畫未來。
丁學東
每次捧讀《人民政協報》,如同與老友聊天,那清雅的墨香、滿滿的地氣以及濃濃的煙火味,讓我備感愜意和溫暖。
2017年初,我換崗履新江蘇省張家港市政協副主席。為盡快適應崗位,我第一天上班,便請辦公室同事找一些有關政協工作的文件材料讓我研讀。同事抱來一沓文件材料的同時,順手給我遞上一份當日的《人民政協報》。我隨即打開,稍稍瀏覽,頓覺報紙版面大氣,文題醒目,文筆洗練,內容豐富。一時沉浸其中,讀完了報紙上的每一篇文章。
自此初遇,喜結良緣。我請辦公室同事幫我增訂了一份《人民政協報》。在我看來,《人民政協報》雖說是一份極具政策性、思想性、理論性、權威性的報紙,卻頗接地氣。幾乎每一篇文章,都貫穿著黨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幾乎每一篇文章,都浸潤著“人民至上”的理念——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人民政協報》要聞版的文章,大多登載基層政協的創新實踐;評論版的文章,大多從群眾身邊的小事入手,有理有據,論述精辟;《民意周刊》上的文章,大多反映的是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小事、難事;《文化周刊》上的文章,文風樸實,耐人回味,直抵讀者內心,散發著滿滿的正能量;《春秋周刊》上的文章,穿越歷史,意味雋永,流淌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因;《教育周刊》上的文章,貼近教育實際,直指弊端,把脈問診……《人民政協報》準確把握人民政協的性質定位,堅持“立足統戰,面向社會”的辦報方針,緊跟時代步伐,緊扣中心大局,緊貼基層實際,堅定文化自信,講好政協故事,把人民記在心中,把文章寫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彰顯了鮮明的辦報特色,不愧為一份接地氣、平民化、高品位、權威性的大報、好報。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織網。”與《人民政協報》牽手三四個月后,我發揮自己長期在基層一線工作、熟知基層實際情況的優勢,嘗試著寫一些評論類、民情類、散文類的文章,向《人民政協報》投稿,竟然屢獲選用。
自2017年5月至今,我以“丁東”為筆名,在《人民政協報》刊文近30篇。每發一文,我便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尤其是《亦說“忙得像政協一樣”》《讓更多優秀的人才愿意做教師》《秦振華當年的口頭禪》《不要讓群眾的訴求“沒有下文”》《春來碧螺香》《念好“實事求是”的真經》《“雙減”落地還需學校給力》《用好干部隊伍中的老實人》等文章,深受讀者好評。有關“城區道路隔離欄太多”的社情民意信息,引發許多讀者共鳴,就連遠在新疆的大學同學都給我來電說“你反映的問題非常現實”。接連在《人民政協報》發表文章,讓我更深刻體悟到了一名政協委員肩負的職責與使命。
在投稿、改稿、校稿的過程中,我有幸結識了《人民政協報》的三四位編輯。他們不唯名家、待人以誠、敬業專業、務實進取的工作作風,給我留下了至深的美好印象。有一次,已是深夜十一點了,我接到一位編輯的來電。在白天文章清樣已校對好幾遍的情況下,她突然發現有一處表述不甚清晰,稍有歧義,向我征詢修改意見。她不放過任何一絲瑕疵、敬業負責、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令我感動。有他們這樣一群充滿朝氣、接著地氣、無私奉獻、奮發進取的報界精英,《人民政協報》什么樣的彼岸不能到達?
數年與《人民政協報》相知、相守,《人民政協報》猶如一輪暖陽、一片濃蔭、一處驛站,溫暖了我的生活,開闊了我的眼界,提升了我的格局,賦予了我人生更多的意義。感謝《人民政協報》,感謝她的陪伴,感謝她的力量,感謝她時刻提醒我,什么時候都不要忘了曾經的起點和走過的路。
(作者系江蘇省張家港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