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第二時間
我國人口規模出現負增長
應高度重視但不必過于憂慮融媒體記者 李木元 周佳佳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末全國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為14.1175億人,全年出生人口956萬人,死亡人口1041萬人,2022年末人口比2021年末減少85萬人。最近60多年來我國人口規模首次出現負增長。
“這是我國人口增速放緩的一個客觀必然,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是人口發展的客觀規律。”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計劃生育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王培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解釋稱,人口負增長是人口出生、死亡和遷移三者關系的相對結果,隨著出生人口、死亡人口和遷移人口之間的變動,人口規模會呈現出不同的變動規律。
“我國人口規模巨大,人口減少的體量相對于總人口而言相對微弱,既不會根本性地改變我國經濟社會整體向好的發展態勢,也不會根本性地改變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更不會根本性地改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王培安表示。
妥善處理人口規模和人口結構的關系
人口規模巨大是我國人口負增長的顯著特征。14億人口規模的巨大體量決定了我國人口負增長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我國人口眾多的基本國情不會根本改變,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壓力不會根本改變,人口與資源環境的緊張關系不會根本改變。”在王培安看來,三個“不會根本改變”背景之下,需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人口發展戰略研究。
“我們要高度重視人口負增長現象,但是也不必過于憂慮。”王培安表示,從人類發展規律來看,人口負增長是人類工業化、現代化發展到一定階段不可避免的人口過程,是世界上所有發達國家普遍經歷的人口現象。
“下一步,要妥善處理人口規模和人口結構的關系。”對此,王培安建議,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增強生育政策的針對性,這樣就可以避免人口規模下降過快,避免人口結構過度失衡,實現人口規模和結構的長期均衡。
人口負增長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有限
人口負增長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到底影響幾何?王培安表示:“我國人口負增長是世界經濟體量第二大國的人口負增長,是在實現了全面小康社會后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人口負增長,是在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革命快速發展的新階段的人口負增長,這就決定了我國人口負增長具有經濟總量大、人力資源稟賦優勢、科技互補性強等新特征。”
“人力資源稟賦優勢是我們應對人口負增長的有利因素,盡管我國人口總量呈現負增長,但是人力資源稟賦優勢卻在不斷強化。”王培安介紹,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模型測算顯示,“十四五”時期到2050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將不斷提高。15-59歲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男性、女性將分別從2020年的10.96年、10.53年,提高到2035年為12.72年、12.66年。盡管勞動年齡人口規模持續下降,但是由于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國人力資本存量在2035年前仍持續增加,2020年、2035年分別為97.96億人年、100.76億人年。清華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到2050年,中國總體的人力資源水平還在不斷上升。如果按照2020年的人口當量計算,由于受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到2050年中國總的人力資源當量相當于17億人口,高于目前的14億。
“當前,人工智能、5G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學、腦科學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推動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到來。”在王培安看來,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革命與社會變革深度融合,客觀上成為應對人口負增長的有利因素。
“科技革命不僅可以在體力上替代和輔助人類,而且還可以在腦力上替代和輔助人類,進一步解放人類的手和大腦,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因此,新科技革命可以為我國應對人口負增長提供一個更有利的科技環境。”王培安表示。
優化人口發展戰略,實現平穩的人口負增長
“人口負增長是我國人口變遷的重要轉變。盡管未來幾年我國人口可能還會出現正增長,但是人口負增長的長期趨勢或難以根本扭轉。”王培安表示,需要主動適應和積極應對人口負增長,積極優化人口發展戰略,努力避免劇烈的人口負增長,積極實現平穩的人口負增長。
“首先,要優化新時期的人口發展戰略研究。”王培安建議,要深入研究人口負增長對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科技進步、國家安全等重大問題的影響,建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及生育友好評估指標體系,跟進評估人口負增長時期的生育政策和配套支持措施的實施效果,下先手棋,打主動仗,積極應對風險挑戰。
“其次,要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王培安進一步建議,完善生育保險制度,探索由政府、用人單位、個人等共同參與的假期用工成本分擔機制。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精準實施購房租房傾斜政策。鼓勵用人單位與職工平等協商,靈活使用假期,提供育兒支持,創建家庭友好型工作場所。加快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的成本。健全計劃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幫扶保障制度,做好扶助關懷工作。
“第三,要構建生育友好的社會環境。”王培安呼吁,要重視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大力倡導“修身齊家、孝老愛親、適齡婚育、家庭和睦”的家庭發展理念,建設新型婚育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尊重生育的社會價值,鼓勵夫妻共擔育兒責任。持續推進婚俗改革,破除婚嫁大操大辦、高價彩禮等陳規陋習。
編輯:賈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