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2022年度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履職風采

用行動書寫“委員答卷”

——訪2022年度全國政協委員優秀履職獎獲得者吳浩

2023年01月20日 09:58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吳浩(1624081)-20230120092933

吳浩: 全國政協委員,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教授,國家衛生健康委應對新冠疫情社區防控專家組組長,北京市社區衛生首席專家

“疫情在哪兒出現,我就出現在哪兒。”

從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后,作為國家衛生健康委應對新冠疫情社區防控專家組組長,全國政協委員吳浩的900多個日日夜夜,都奮戰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他帶領團隊先后直接參加了湖北、河北、云南、廣東、新疆、福建、香港、西藏等16個省級行政區的28場重要疫情防控戰役,還負責了多場重大活動保障任務。

他的履職作業,都是用行動書寫的。

從內科專家到全科專家

1997年,大學畢業的吳浩憑借一股鉆研的勁頭,很快成長為內科主任。2004年,已是二級醫院大科主任的他接受組織派遣,來到了基層社區醫院,開啟了全科醫生的工作道路。

“如果沒有社區醫院,這些老人如何能得到更好的照料?”身份的轉變,讓吳浩的心里產生了落差,但他始終銘記著在勵志從事醫學工作時許下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為病家謀幸福。雖然很不習慣,但本著盡職盡責的精神,吳浩還是決定在社區留下來。

“既然選擇了做老百姓身邊的醫生,就要為了維護民眾健康而工作。”是責任也是使命,吳浩立志用心做好老百姓身邊的“民”醫。

吳浩2(1624086)-20230120092923

2020年11月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抗疫一線

這一扎根,就是近20年。

2010年,39歲的吳浩來到北京市豐臺區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始從事基層診療及社區衛生管理工作。他致力于社區慢性病防控研究,也開始積極探索國內家庭醫學服務模式改革與創新。在全科醫學尚處于冷門的當年,吳浩卻看到了這門學科的價值,那就是就近醫療可以為百姓提供便利,醫患關系也會因為連續的服務得到改善。

為此,吳浩上任之初便提出口號:把方莊社區服務中心打造成醫教研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起初很多人都不理解,也不愿意配合他。但吳浩非常執著,反復做大家的工作,并在實際探索社區醫療教學科研的過程中,讓大家逐漸理解他的初衷——未來,全科醫學將成為醫療中非常重要的環節。

也是在2010年,吳浩帶領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率先在全國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及分級診療模式,促使家庭醫生為簽約居民提供連續協調、綜合性、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務。這一大膽的嘗試,讓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業務服務量、醫務人員服務能力隨之快速提升,服務質量也有了顯著提高。

“方莊模式”得到了社區居民的信任和好評,也得到了國家認可。2013年,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被原衛生部授予“全國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榮譽稱號。2014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模式得到原國家衛計委認可并在全國推廣。2021年,因在全科醫學、初級衛生保健、社區防控等方面的成就,吳浩也榮獲了世界衛生組織頒發的“世川衛生獎”。

收獲各種關注和表彰的同時,吳浩也深知,榮譽只是對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展的階段性肯定,要想繼續前行,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也一直在培養人才方面下足了力氣。通過積極招聘和培養,吳浩為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招攬了大批醫學人才,其中5人具有博士學位、32人具有碩士學位。

抗疫戰場就是履職一線

2020年,對吳浩來說有些特別。

這一年,武漢抗疫的戰場成為他履職的第一線。而從參與武漢疫情防控至今,吳浩一直奮戰在全國各地疫情處置的一線,被業界專家稱為“社區防控探路者”。

“實際上,早在2020年1月中旬,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啟動了應對疫情的行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護人員參與方莊地區包片聯防聯控工作組,下沉到社區,使每位返京人員都被納入網格化管理體系。我們還協助豐臺區疾控中心,完成密切接觸患者的流調和排查,利用‘智慧醫療’對轄區居民進行居家健康指導,制定生活垃圾消毒和處理流程等細節規范,充分發揮了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網底’作用。”這些經驗,吳浩第一時間都帶到了武漢。

武漢疫情暴發初期,在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專題座談會上,吳浩就提出了“按照危險度分層進行精準防控”策略。這一建議,最終被中央采納。

現在來看,分層精準防控策略是我國應對疫情最有效的防控策略之一。在此基礎上,吳浩進一步提出的“社區聯防聯控”策略,也為控制疫情擴散爭取了寶貴時間。

至今,吳浩都清晰地記得2020年2月6日的那個電話。下午1點40分,國家衛健委通知他作為中央指導組防控組社區專家組組長馳援武漢。

“疫情就是使命,行動就是責任。”顧不上回家,下午3點40分,吳浩就踏上了開往武漢的列車。抵達武漢,已是晚上10點多。

“我們必須要勝利,如果武漢贏不了,咱們誰也別想回去。”晚上11點,吳浩在駐地大廳跟26名組員開動員會,如此向大家強調。

“我發現盡管武漢雖已封城,但對社區的管控還有不足,小區大門‘失守’成普遍狀態。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如果不能控制傳染源,就算建再多醫院,也只是杯水車薪。”2020年2月7日一早,吳浩帶領團隊成員首先走訪了疫情嚴重的江岸區。第二天,綜合調研情況,吳浩向中央指導組匯報并提出建議:要盡快以社區為單位,實現網格式管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組織黨員干部下沉社區,發動人民戰“疫”,聯防聯控。

由于無法判斷風險人群的位置,社區防控的風險非常高,給社區防控人員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除了抗疫任務的艱巨,組員的安全問題也給吳浩帶來了很大壓力。但是,身為專家組成員,不能把壓力表現出來。此刻,吳浩一心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鼓勵團隊中的黨員帶頭,做好自身防護,以向死而生的態度投入到戰“疫”中去。

在武漢的51天,吳浩和26名隊員走遍了13個區、300多個街道、500多個小區、16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梳理了1275條問題和建議,為中央指導組科學研判疫情提供了一手資料并被逐一采納。至此,在中央指導組防控組的指導下,在武漢當地民眾和政府的支持下,在整個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吳浩帶領團隊打出了中國特色的、可以借鑒的“武漢社區防控戰役”經驗。

只有經歷才能懂得,武漢抗疫結束后,吳浩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宣講團成員再次回到武漢,講起自己的抗疫故事,他淚灑現場。

這段在武漢的經歷,只是吳浩漫長戰“疫”中的一場遭遇戰。過去3年,他已經記不清去過多少個一線了,一場場戰“疫”的勝利,離不開他近20年的基層經驗。為了更好地應對疫情發展,吳浩擬出的疫情防控方案動輒就上萬字,不僅能精準抓住社區管控的細節,甚至精細到進行居家隔離指導時的方式、方法和語氣。

永不停歇 做好百姓健康“守門人”

“我也在不斷學習,我認為委員提出問題的同時,一定要給出可執行的建議和方案,為有關部門決策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作為全科醫生,吳浩很重視基礎衛生建設情況,保障大眾的身體健康、基層醫護人員的生命安全是他的職責。

因為長期在基層從事診療和社區衛生管理工作,吳浩深知社區是與老百姓打交道最密切的地方,是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的關鍵所在。同時他也強調,在公共衛生重大應急事件響應上,不是只有預防醫學就能解決公共衛生的事,也不是只有臨床醫生就能解決公共衛生的事,一定要融合。公共衛生絕不是衛健系統這一個部門的事,要社會參與協同,要注重政府社會多部門多系統多層次協同作戰,尤其是要發動基層力量。

“比如全科醫生‘人熟地熟門熟’的特長,就在此次疫情防控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這次疫情防控也讓我們看到,僅靠醫療部門根本不可能完成抗疫的偉大勝利。”多年基層衛生工作的經歷,讓吳浩深有感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其實是最好的醫防融合的交叉點。他說,社區護士和社區全科醫生是醫防融合實施的主要載體,他們本身的工作既在防病也在治病,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就意味著這些人要加強公衛預防醫學知識的學習,加強醫療知識和臨床技能的學習,還要加強社會人文的學習。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社區衛生工作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老百姓對社區醫務人員的需求也越來越多。

吳浩4(1624084)-20230120092928

2022年4月在香港抗疫一線

“在黨的領導下,集中力量辦大事,轉化為組織優勢和社會治理優勢。讓醫防融合真正地從醫療走向社會,這個是我們應該要做的。”對于如何共同推進健康社區的建設,吳浩以北京的“雙報到機制”為例——在北京鄉鎮層面成立了一個健康委員會,由社區的中心主任擔任鄉鎮街道辦事處的主任助理。此外,在每個居委會和村成立公共衛生委員會,由家庭醫生或社區醫務工作人員進駐擔任居委會的副主任委員。將來會有專業的技術部門人員參與到社區衛生的工作,真正把組織體系與制度體系建好,起到1+1>2的效果。

投身全科醫學事業 練就醫療“多面手”

根據組織安排,2021年,吳浩擁有了新的身份——首都醫科大學全科醫學與繼續教育學院院長。

“我們總是強調要醫防融合,而醫防融合的點位就是全科醫學,醫防融合的機構就在基層。”由于長期工作在社區醫院,吳浩對于基層醫療工作面臨的困難非常了解,就是全科醫生的缺乏。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想發展,全科人才是關鍵,社會需要全科醫學。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全科醫學領域,讓全科醫學發展壯大,提升全科醫學的社會地位迫在眉睫。”這些年,吳浩在培養全科醫學人才方面一直用心良苦,并積極發揮委員作用,在全國兩會期間帶來《關于新增全科醫學科作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的提案》和《關于新增全科醫學專業作為國家重點學科的提案》。

提案背后,凝結的是吳浩對全科醫學發展的殷切期盼。他在提案中建議:國家衛健委評選出部分綜合醫院的全科醫學科作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教育部可以遴選一些高校,盡快新增全科醫學專業作為國家重點學科;從國家層面對全科醫學科給予政策支持,提高醫院、學校對全科學科的重視程度,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

在吳浩看來,目前,我國全科醫生的培養數量和質量并不能滿足“健康中國”的建設需要,促進和推動全科醫學學科建設、加強醫教研協同發展,已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他提出,要新增設全科醫學專業作為國家重點學科。這樣不僅能夠推動防治結合的全科醫學教育體系的完善,也能促進高水平全科醫學研究體系的建設,更好地推動“健康中國”建設中以治病為中心向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務觀的轉變及落實。

“目前在我國,全科醫學還是一個冷門、新興交叉學科,無論是在研究經費、科研能力還是研究深度、學科建設上,都存在明顯的短板和不足。”吳浩坦陳,從高校的角度看,雖然《全科醫學概論》是醫學本科課程,但課時少、精品課程更少,醫學生對全科醫學豐富的研究內涵及發展前景模糊,在選擇未來專業方向時不會考慮全科,這樣間接導致了全科醫生后繼人才缺乏的局面;從基層醫療機構來看,工作忙碌、瑣碎、枯燥,基層醫生甚至還會被人看不起。

以社區醫院為例。吳浩介紹,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核酸檢測、送醫就診、疫情哨點檢測,以及慢病處置、日常診療等,都是社區醫務人員在做,但是能夠為社區醫院“代言”的人卻很少。

吳浩認為,全科醫學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的全面照護,更注重“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實踐,是一門綜合性醫學專業學科,將預防、康復、人文及臨床醫學等學科整合為一體,覆蓋范圍包括疾病的預防、治療以及慢性疾病的長期管理、康復等。因此,全科醫學科研需依據自身特點,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模式,與以基層為重點的綜合衛生與健康服務工作相契合。

“將全科醫學納入國家重點學科建設,可以提升高等院校對于全科醫學的重視程度。”吳浩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首先,在醫學教育方面,一方面高校可以將全科醫學課程納入院校教育,提升醫學生對全科醫學的認知程度;另一方面可以對全科醫學教學課程進行改革和整合。其次,在醫學科研方面,可以通過專項經費建立全科學術研究基金,加大對全科醫學領域研究投入。第三,在學科建設方面,制定和規范配套管理制度,提高高校全科專業建設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學科向國際先進領域發展,力爭把全科醫學專業辦成具有中國特色、國際水準的世界一流專業,培養大批服務于國家健康戰略的臨床醫學人才。

除了要新增全科醫學專業作為國家重點學科外,吳浩還建議對評選出的優勢重點全科醫學學科給予傾斜支持建設,提供相應的經費保障及政策支持,以便開展高水平的全科醫學學科建設及全科醫學學科相關領域的研究。

政協委員不僅是崇高的榮譽 更是責任

“作為黨員,要不負人民、組織的希望,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全國政協委員不僅是崇高的榮譽,更是責任。每年我都會花大量的時間實地走訪調研、精心準備提案,因為政協委員就應該在人民身邊。”無論是疫情一線、社區衛生服務一線,還是教學一線,20多年來,吳浩一直努力擔當,盡心盡力地履職在各個一線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我國門診醫保報銷額度小且范圍過于狹窄,導致部分慢性病患者為報銷而住院,‘小病不治拖成大病,并發生了慢病并發癥住院’,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發展,慢性病越來越多。”至今,吳浩對自己在兩會期間提交的一件關于“完善居民醫保報銷政策、降低不必要住院率、促進醫保資金合理使用”的兩會提案仍記憶猶新。這件提案,及時獲得了有關部門回應、認可和采納。

“患者住院后一系列檢查費用等帶來不必要的醫保開支,而患者承擔的自費部分、家屬陪護費用、交通費等開支,有時甚至高于自費門診治療費用。‘門診看病難’不僅造成醫療資源的浪費,而且影響患者滿意度、增加患者經濟負擔。”吳浩坦言。他為此建議,將新增的醫保額度優先用于居民門診支付,擴大不同醫療機構報銷比例,引導居民到社區醫療機構首診,推進分級診療實現引導社區居民與家庭醫生簽約掛鉤,利用醫保資金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醫保基金應該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于簽約居民的慢性病門診費用的報銷;降低門診報銷起付線,提高慢病管理依從性,減少因慢病沒有在門診及時得到治療而導致住院的情況。

回顧5年來的履職歷程,吳浩坦陳從未懈怠。他堅持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履職時有質量、有溫度——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五次會議“委員通道”上,吳浩分別就全科醫生培養、疫情防控工作等接受媒體集體采訪;2020年,參加“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機制”雙周協商座談會,建議充分發揮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哨點作用;2021年,在習近平總書記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衛界、教育界委員的聯組會上,作為醫衛界委員代表第一個發言,提出構建將愛國衛生運動與社區治理相結合的有效治理體系、打造防治融合的基層服務體系、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加快推進分級診療;2022年,出色完成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中共二十大等重大活動疫情防控保障任務,支援香港抗疫工作專班任務、赴西藏中央指導組任務和北京市突發疫情處置工作。

特別是在雪域高原連續作戰的50個日夜里,吳浩發揚老西藏精神,以極端負責的工作作風和無私忘我的工作態度同疫情反復較量,加強對當地社區“醫防融合”精準指導,以實際行動把中央對西藏的關心關懷帶到藏區基層,贏得藏族群眾和醫務工作者的尊重和信任,大家稱贊他是“來自北京的好‘曼巴’(藏語:醫生)!”此外,他還參加了“加強科技自主創新,助力川藏鐵路建設”“推進健康中國戰略”等專題調研并積極建言。

“參政議政、建言獻策,這是政協委員的基本職責。我來自基層,本就應該為基層代言,不讓老百姓動輒就往大醫院跑,把基層醫療建設好,是我一直關注的。幸福始于健康,能為老百姓的幸福做點事,對我來說就是最有意義的事。”從全科醫生到大學教授,從抗疫一線到兩會現場,無論吳浩走到哪里,維護老百姓健康始終是他最樸素的想法。(本報記者 陳晶)

編輯:王亦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