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北京市政協十四屆一次會議>新聞動態
十四屆北京市政協委員專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1月8日,十三屆北京市政協第38次常委會審議通過了十四屆市政協委員名單。市委統戰部副部長祁金利介紹,十四屆市政協委員共760名,在征求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已按照規定組建了界別。從人選構成上看,主要有三個特點:
一是委員分布比較廣泛,體現了大團結大聯合的要求。中共黨員303名,占39.9%;非中共黨員457名,占60.1%。女性237名,占31.2%,民主黨派成員248名,占32.6%;非公有制經濟人士46名,占6.1%;新的社會階層人士44名,占5.8%;少數民族64名,占8.4%;宗教界人士14名,占1.8%;港澳人士59名,占7.8%。歸國留學人員、定居大陸臺胞及臺屬、歸僑及僑眷均有涉及,人選構成符合中央政策規定。
二是著眼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委員專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研究生以上學歷533名,占70.1%;院士9名,比上屆增加6名;長江學者16名,比上屆增加7名。非公有制經濟人士主要來自科技創新、文化創新、數字經濟等方面,符合首都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需求。新的社會階層人士四個群體皆已覆蓋。同時根據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發掘了一批對增強我國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有突出貢獻的領軍人才,以及國家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的代表性人物,體現了北京的人才高地優勢。
三是繼續提名和新提名比例適當,委員綜合素質進一步提升。繼續提名362名,占47.6%(上屆43.1%);新提名398名,占52.4%(上屆56.9%)。本屆委員統籌考慮了國家機關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文化衛生等方面知識分子相對集中的重點領域,涵蓋55所在京高校,比上屆增加5所。同時適當增加了基礎研究、基礎教育、公共衛生等方面人士,整體素質較高,具有較強的參政議政能力和較好的群眾基礎,為市政協更好地履行職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武紅利 孫穎)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