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23地方政協全會掃描>新聞動態
聚焦五大任務 服務中心大局
——內蒙古自治區十二屆政協建言資政工作回眸
觀大局、明重點,方能思路清、履職準。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匯聚各方智慧力量助推“兩個屏障”“兩個基地”“一個橋頭堡”建設,形成一大批高質量履職成果,推動更多政協建議轉化為黨政決策選項。
2021年五一剛過,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烏拉特前旗、磴口縣等地迎來了自治區政協監督調研組,他們實地察看、詳細記錄重大生態工程的情況。這樣的監督性調研組有6個,他們深入全區12個盟市58個旗縣區,踏訪近200個項目區,對國家和自治區級重大生態建設項目進行詳細摸底。
同年11月,這次大型監督性調研梳理總結出來的相關問題擺上了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國家和自治區重大生態工程實施情況”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參會人員的案頭。
“生態用水匱乏,嚴重影響生態工程項目實施及效果,建議科學規劃布局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指標。”“工程結束生態補助也停止,農牧民收入降低,復墾風險大”……政協委員們立足深入基層一線調研獲得的新情況新問題,坦誠直言、有的放矢,為做好生態安全工作獻計獻策、把脈開方。
這僅僅是內蒙古自治區政協聚焦五大任務開展工作的一個“小鏡頭”。
內蒙古自治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李秀領帶領部分住區全國政協委員在興安盟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情況進行考察
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建設,是內蒙古必須擔負起的重大政治責任。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圍繞“加強大氣污染治理,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我區西部沙區生態保護及產業發展”等開展協商,組織住區全國政協委員開展岱海、察汗淖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視察。積極承辦和參加沿黃九省(區)政協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商研討會、東北三省一區政協主席會議,與有關省份提交多份聯名提案,在國家層面積極為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鼓與呼。
黨政有所思,政協有所為;群眾有所盼,政協全力干。五年來,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共完成年度協商計劃重點議題50余項、視察考察40余次、界別活動近200項、提交提案4348件、報送社情民意信息3500多篇,其中始終貫穿著一條主線:自治區黨委工作部署到哪里,政協工作就落實到哪里;人民群眾的需求在哪里,履職活動就跟進到哪里。
聚焦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建設,圍繞“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及能力建設”“推進興邊富民行動,促進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等議政建言;聚焦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建設,圍繞“雙碳背景下,內蒙古經濟社會綠色轉型發展”“加強科技、人才工作,提高科技貢獻率”等獻計出力;聚焦農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圍繞“促進龍頭企業和農牧民利益聯結機制建立與完善”“發展區域特色農牧產業,提升農牧產品質量”等協商議政;聚焦打造我國向北開放重要橋頭堡建設,圍繞“深化中蒙務實合作,提高內蒙古沿邊口岸經濟發展水平”“融入雙循環發展格局,提升對外開放水平”等建言獻策。這厚重履職成績的背后,是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強化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建設,推進履職提質增效的不懈努力。
建章立制,成效明顯。制定、修訂近30類制度性文件,初步形成了以中央文件、政協章程和全國政協相關做法為依據,以協商制度為主干,與協商民主其他協商形式相銜接、基本適應當前履職需要的工作制度體系。
協商議政,漸入佳境。目前已搭建起以全體會議協商為龍頭,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協商為重點,常態化開展專題協商、對口協商、界別協商、民主監督式調研協商、提案辦理協商的協商議政新格局。打造民主協商、建言資政的內蒙古政協云,擴大參與面,提高參與便利度。
優化流程,提高質量。增加協商議題開題報告環節。專題議政性常委會會議把會前新聞發布會、專題講座、黨政部門通報情況、委員與黨政部門互動作為固定環節,并通過政協云平臺,擴大協商參與面。每次協商后,形成協商達成的基本共識、存在的問題和相關建議,報送黨委、政府,并圍繞專題協商會議、專題調研等協商議政活動開展質量評價。
回望來路,步履堅實;展望未來,信心滿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新一屆政協將接過奮斗的接力棒,聚焦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戰略定位,更好發揮服務中心大局的獨特作用,為全面建設現代化內蒙古貢獻“政協之為”,彰顯“政協之能”。(馬凱 白丹)
編輯:賈元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