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專題協商推進創新型廣西建設
讓“關鍵變量”轉化為“最大增量”人民政協網南寧12月12日電(記者 肖亮升)“創新意味著風險,沒有風險就不是創新。越是行業領先、世界領先的創新,風險越大。創新成功后才予以獎補的政策,沒有充分認識創新的風險屬性,沒有激勵高質量的創新……”日前,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提高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大力推進創新型廣西建設”專題協商會上,自治區政協委員、金奔騰科技集團董事長宋有的發言引起與會者共鳴。
宋有認為,全社會要對創新形成正確全面的認識,對創新失敗要有一定的容忍度,改進完善創新后獎補政策,用有限的資金資源在關鍵領域培育激勵高質量的創新。
為推動廣西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助推廣西科技創新,使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3月以來,自治區政協組成專題調研組,赴南寧、柳州、桂林、梧州、玉林等市進行實地調研,赴河南、山西、安徽、江蘇等省學習考察,并先后4次召開討論修改座談會,廣泛征求意見建議,形成高質量的專題調研報告。
在專題協商會上,委員們圍繞議題暢所欲言。
“加大科研經費傾斜力度,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資金支持。”自治區政協委員、廣西南亞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蔣學權坦言,政府目前的科研經費主要投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申請科研經費的審批手續比較繁瑣,同時由于企業對相關申報政策不了解、撰寫申報材料不夠專業,導致獲得的科研經費較低。
蔣學權建議,政府簡化高新企業申請科研經費流程,開辦企業研發經費申報培訓班,加大對科研經費申報政策在企業界的宣傳力度,同時科研經費申報不應主要局限于文字申報材料,相關審批部門可實地深入企業對申報項目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評分考量。
自治區政協常委、柳州市政協主席陳鴻寧建議,打破科技創新主體之間“各自為政”、創新成果大量閑置的現狀,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積極與企業對接共建成果轉化平臺,將產品的研發試驗流程以產學研用的方式緊密結合起來,支持鼓勵天使投資基金等社會資本參與成果轉化的全過程,帶動全社會參與研發投入。
為了降低淀粉如木薯淀粉、農作物秸稈如甘蔗渣降解成葡萄糖的成本,自治區政協常委、廣西大學副校長馮家勛的團隊從2000年開始,一直研究提高微生物產生淀粉酶和纖維素酶等酶的產量,為酶解植物多糖以生產燃料乙醇、高附加值化學品提供酶制劑。他們的研究一直得到政府的經費支持,但他們的成果還達不到在生產上轉化應用的程度,只能獲得縱向經費的資助,獲得較少的企業經費資助,研發經費還是不足,不能取得突破性進展。馮家勛認為,企業不愿意投入他們的項目跟成果的成熟度有關,但也與企業怕承擔風險、不愿意投入經費開展原始創新有關。為此,他呼吁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鼓勵企業資助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科技研發。
自治區政協委員、廣西社會科學院宏觀經濟研究所所長曹玉娟建議,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體系,支持開展科技創新投資試點,健全科技金融服務體系與生態體系,探索科技-金融-產業深度融合新機制,構建科技金融新生態,賦能“創-產-融”一體化。
“當前,新能源已成產業主賽道,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應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加快推進科技創新。”自治區政協委員、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姚佐平介紹,作為廣西及全國汽車行業排頭兵,上汽通用五菱近5年研發投入150億元,其中2021年投入27億元,占營收3.5%。目前,新能源汽車銷量超100萬輛,成為全球最快達成百萬規模的車企。
姚佐平說:“我們從創新發展的實踐中深刻總結的經驗是:必須持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廣西新能源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推進創新型廣西建設,走出科技強桂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自治區政協主席孫大偉強調,要服務中心大局,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黨政所需、群眾所盼、政協所能,充分發揮聯系廣泛的渠道作用、協商議政的平臺作用、凝聚共識的功能作用、委員企業的示范作用,為助力創新型廣西建設集智聚力。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12月12日 第 04 版)
編輯:朱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