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資訊 熱點聚焦 海峽觀察 臺海人物 臺商臺企 在大陸 兩岸交流

首頁>兩岸>臺海人物

書贈清華 魂歸祖國

臺灣大學教授王曉波藏書捐贈清華大學圖書館紀實

2022年12月03日 09:08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王曉波(1529449)-20221203085004

王曉波藏書1(1529447)-20221203085109

王曉波藏書2(1529445)-20221203085105

何玉

起于十余年前的清華情緣

今年11月17日是臺灣同胞愛國統一陣營的杰出領袖、社會活動家王曉波先生誕辰80周年。作為保釣先鋒與島內“統派”代表人物,王曉波先生一直都是筆者密切關注并感佩的對象。筆者所工作的清華大學圖書館保釣資料收藏研究中心,自2007 年以來,一直致力于收集“保釣運動”過程中的歷史文獻,王曉波先生的資料與相關文獻,也從不同渠道匯聚于館里。

目前清華大學圖書館藏有王曉波先生的著作38種,不僅包括他對促統反“臺獨”的有關歷史和法理方面的研究論述,比如2001年王曉波、陳映真等人合編的《春雷聲聲:保釣運動三十周年文獻選輯》,是了解保釣運動的基礎文獻與入門讀物,還包括他對中國先秦思想特別是法家思想的有關研究論著,如《先秦法家思想史論》《道與法:法家思想和黃老哲學解析》《儒法思想論集》等。中國法家研究會副會長宋洪兵曾對王曉波有如下評價:“王曉波撰寫的5本法家著作,堪稱研究法家必讀的參考書。”2018年中國法家研究會成立,王曉波是首任會長。

王曉波先生與清華大學圖書館的情緣,起于2009年。那一年清華大學圖書館原館長薛芳渝赴臺參加由臺灣新竹清華大學主辦的“1970年代的保衛釣魚臺運動文獻編印與解讀”研討會。會上,王曉波先生將他膾炙人口的著作《尚未完成的歷史:保釣運動二十五年》贈送給清華大學圖書館,由此展開了他與清華大學圖書館的贈書情緣。

清華大學圖書館還存有王曉波先生的一些珍貴手書信函,比如1995年一些曾經參加過1970年代“保釣運動”的臺灣朋友在美國紐約主辦“紀念保釣運動25周年活動”,王曉波先生特地向活動發來一封賀信《致海外的保釣朋友們》,呼吁海外與臺灣島內的愛國力量能夠再次團結起來,為保衛中國領土而斗爭。這封信后來由龔忠武先生于2008年捐贈給清華大學圖書館。這封賀詞雖然篇幅不長,但通篇充滿力量。信中他寫道,“25年前,是愛國主義又把我們團結在保衛中國領土釣魚臺的旗幟底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了,時移世易,但是我們面臨了更嚴峻的挑戰,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前夕,國際霸權主義支持的‘臺獨’分離主義也加緊了步伐,妄想割裂臺灣的中國主權,島內的愛國主義朋友們正在與‘臺獨’分離主義作最艱苦的斗爭,正在渴望著你們的支持。讓我們再次的團結起來,高呼:保衛中國領土釣魚臺!保衛中國領土臺灣省!’”

王曉波手跡(1529443)-20221203085113

1995年在美國紐約主辦“紀念保釣運動25周年活動”,王曉波先生特地向活動發來一封賀信《致海外的保釣朋友們》。

賡續家庭的紅色精神血脈

一個家庭的精神基因會無聲流淌在這個家族成員的血脈中。

1942年11月17日,王曉波先生出生于江西省鉛山縣,7歲時跟隨父親王建文來到臺灣,母親章麗曼供職于新華社,在王曉波父子到臺灣后章曼麗繼續留在上海工作。之后章麗曼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臺灣工作委員會成員。1950年她經香港來到臺灣,暗中進行地下工作。1953年因蔡孝乾叛變,中共地下情報人員名冊被破獲。王曉波父母遭“憲兵”逮捕,時年僅29歲的母親章麗曼在臺北馬場町英勇就義,父親王建文以“知匪不報”罪名,被判入獄七年。彼時年僅11歲的王曉波在臺舉目無親,只能跟隨一起赴臺的外婆生活。回憶這段灰色的童年,他曾表示,“我們家庭的悲劇,其實也是近代中國歷史的一部分。”因為父母的身份問題,少年王曉波也被扣上“匪諜之子”“叛亂犯遺屬”的帽子,一直受到臺灣當局的監控和歧視,在學校他也一度被看成是“不良少年”。但一路被壓制,也沒有壓倒王曉波的志氣,高二時期王曉波通過刻苦學習,考上了臺灣大學。

出于一種文化自覺,王曉波選擇臺灣大學哲學系作為專業方向,成為殷海光先生的門下弟子。在大學畢業紀念冊上,他寫下“我愿終身做真理的仆人,永遠為中國苦難的良心”的畢業留言。這句話就如同他的人生座右銘,很貼近地概括了他77年的人生。

在臺大獲得碩士學位后,王曉波先是在臺大任教,但1973年因“臺大哲學系事件”(1972年底臺灣大學舉行“民族主義座談會”,這是戰后臺灣校園首次關于統“獨”的論戰,后來由于國民黨當局“警總”勢力的介入,以逮捕臺大師生而結束,臺灣大學哲學系內具有自由派色彩的學者陳鼓應、王曉波等相繼遭到國民黨當局解聘與迫害。——編者注),臺灣當局以“為匪宣傳”為罪名拘留了王曉波,使他不得不于1974年離開了臺大。直到1997年“臺大哲學系事件”平反后,王曉波才得以復職,重返臺大的課堂教書。

盡管一直處在被臺灣當局鉗制思想自由的處境,王曉波追求祖國統一的志士之心并沒有泯滅。1970年10月,當時還在臺大讀研究生的王曉波就在《中華雜志》發表《保衛釣魚臺》一文,對海外和臺灣島內的“保釣運動”起到了催化劑作用,他也是臺灣地區最早一批的“保釣”人士。從大學起,王曉波還積極參加社會運動,參與《大學雜志》《夏潮》《中華雜志》等期刊的采編工作,1991年他創辦《海峽評論》,并長期擔任總編輯。1988年,王曉波與胡秋原、陳明忠、陳映真等人籌組成立中國統一聯盟,后轉型為統一聯盟黨。他曾連續12年擔任中國統一聯盟第一副主席(2001至2013年),是島內“左統派”代表人物。

他長期反對“臺獨”,反對島內所謂“去中國化”歷史教育,積極呼吁兩岸和平統一,被稱為臺灣統派的一面旗幟。他曾公開說,教書只是他的事業,但推動中國統一卻是他“一生的志業”。

馬英九曾公開表示,“王曉波對臺灣有非常大的貢獻。臺灣的‘保釣運動’可以說是從王曉波開始的,他是大家的精神領袖。”1970年代的海外“保釣運動”被周恩來譽為“海外的五四運動”,深深影響了臺灣的一代知識青年,也影響了王曉波的一生,讓他“走出了國民黨和美國合作編織的西化神話,成為堅強不屈的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的思想斗士”(摘自王曉波先生寫在《尚未完成的歷史:保釣二十五年》一書編后語中的一句話)。

2019年9月,在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和清華大學圖書館保釣資料收藏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紀念‘保釣統一’運動五十周年研討會”上,因抱恙在身王曉波不能親身到會,但他特意寫好發言稿托人在會上宣讀,發言稿中他特別提到“很高興看到今日祖國的海軍已在釣魚臺海域有了常態化的巡航”,“我們的老保釣雖是失敗的一代,但今天祖國的保釣卻沒有失敗”。

“一生志業”遺存贈祖國

2020年7月30日,王曉波先生病逝于臺北。2021年1月22日,筆者收到臺盟中央原副主席、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吳國禎先生轉來的訊息,是臺灣青年作家張鈞凱發給他的,大意是王曉波先生的家屬在整理他的藏書,初步估計有200箱左右,其中有大量和臺灣文史與兩岸關系相關的珍貴書籍,希望在大陸能找到一個能夠整批收藏的典藏單位,不知道清華大學圖書館保釣中心是否有收藏的意愿,同時附上了第一箱書的書單。

收到這條訊息之后,筆者迅即向清華大學圖書館黨委書記、保釣中心主任蔣耘中匯報,當天晚上即收到同意支持收藏的回復。筆者于是第一時間與在島內的張鈞凱聯系上,由他把清華大學圖書館愿意接收贈書的意愿轉達給宋元師母(王曉波先生的夫人)。據張鈞凱介紹,具體整理王曉波先生藏書的事宜由方守仁先生親自處理。方先生不僅是王曉波先生相當信任的“左右手”,而且做過兩岸圖書進出口業務,他是臺灣第一個正式引進大陸圖書入島的人,也是唯一在大陸擁有獨資出口圖書資格的臺商,對于引進臺灣書籍流程經驗豐富,同時王曉波先生的大女兒王逸君碩士畢業于清華大學,一個家庭兩代人與清華的淵源,可謂讓贈書一事親上加親。

筆者后來又聯系到方守仁先生。他告訴筆者,王曉波先生的全部藏書約有500箱,其中300箱已于十年以前分贈給臺灣大學和臺灣世新大學圖書館,最后剩下的這200箱書屬于“不離不棄”級別的珍藏。據他估計,從當年1月開始整理,到完成裝箱與制作清單,工作至少需要2-3個月。但他對兩岸圖書進出口公司的流程以及相關業務人員都很熟悉,與廈門外文圖書出版集團公司有近20年的合作關系,廈門外圖集團董事長申顯揚先生也親自致電給他,他們表示將全力協助處理王曉波先生這些圖書的進口和審查事宜。

2021年2月中旬,筆者從方守仁先生處了解到,他已將全部贈書移出了王曉波教授的家中,并組織人力進行分類、裝箱、制作裝箱清單工作,粗估有160箱左右,近7000本書。在整理這些圖書的過程中,方守仁先生特別提出,王曉波先生的藏書最好能夠完整放在一起,成立一個完整的王曉波教授特藏室,因為這是王曉波先生的完整精神面相。

由于臺灣新冠肺炎疫情的緣故,預定的制作書單周期受到了一些影響。當時工人一周只能工作2天,2021年5月28日,筆者收到方守仁先生發來了第1~30箱圖書的書單。于是筆者馬上轉給清華圖書館資源建設部主任于寧。書單審讀的工作也由方守仁先生聯系廈門外圖集團來完成。當年9月7日,方守仁先生發來新一批書單,書單按照繁體、簡體和外文予以區分,排版規范簡潔,令人對他肅然起敬。9月27日,在前一撥書單的基礎上,方守仁先生又對書單予以分類匯總,贈書總冊數為6070冊,除中文圖書外,還有少量的英文、日文、韓文書籍。9月28日,贈書從加工場所由貨車運至臺灣碼頭,方守仁先生發來了現場的工作照,以及他與宋元師母、王曉波教授女兒的發言。宋元師母表示:“看著一箱箱浸含王曉波手澤的愛書整齊待發,守仁用心用情,親力親為,我不禁淚如雨下!曉波天上地下有知,當含笑感念!”

10月4日,清華圖書館與廈門外圖集團雙方代表就王曉波先生圖書捐贈一事的具體事宜進行進一步商議,并與王曉波先生家屬簽訂了接受捐贈的捐贈書。

歷經十個月,在海峽兩岸捐贈方、廈門外圖集團、清華大學圖書館同仁的共同努力下,王曉波先生這批珍貴的藏書終于在清華大學圖書館得以順利安家。清華大學圖書館承諾,將在特藏收藏區域內,為這批資料開辟“臺大王曉波教授藏書”專區,并在所贈書刊扉頁上加蓋“王曉波贈書”印章,供師生、讀者使用。2021年11月24日,臺灣大學王曉波教授藏書129箱6070冊正式入藏清華大學圖書館,目前編目工作基本完成。

先生的書房

在整理王曉波先生贈書清單的過程中,筆者有幸對王曉波先生的“書房”先睹為快。王曉波自幼生活在臺灣最底層,但是身為知識分子,他一直有一種使命感,對臺灣人民、臺灣歷史有著不可推卸的道義與責任,這種關切與責任感,也深刻地體現于他的藏書之中。

“臺大哲學系事件”之后,王曉波開始思考:臺灣是什么,要如何認同臺灣?要認同臺灣必須要認識臺灣,于是他開始研究臺灣史,尤其是臺灣近代史。在他的藏書中,書名里含有“臺灣”二字的圖書就有900余冊,占全部贈書的17.3%,“臺灣史”的特色尤其明顯。隨著研究的深入,王曉波發現,越認識臺灣歷史就越認同臺灣;越研究臺灣歷史,越發現臺灣原來有這樣一部英勇的、不屈服的、可歌可泣的臺灣近代史。從參與“保釣運動”以后,王曉波由散漫的自由主義思想者逐漸轉變為堅定的民族主義思想者,不斷思考與探索中國統一的道路與模式。王曉波與“統一”直接相關的藏書有20冊,不僅有古今中外有關國家統一相關的文獻,也有他對于中國統一的思維與模式的關注,認真思考兩岸關系的前途及中國統一的實現路徑,包括他自己的著作《兩岸關系論集》《自啼集:中國前途與兩岸統一的思考》等。王曉波教授關于兩岸關系的論述,是兩岸和平統一的重要理論。

透過閱讀王曉波先生的贈書,我們看到了一顆堅貞不屈的赤子之心,看到了他畢生致力于中國統一事業的努力。王曉波先生的贈書具有豐富的學術價值與精神內涵,是研究臺灣歷史與中國統一的重要文獻,值得后人細細品讀。

2013年6月21日,筆者在臺灣會館有幸聆聽了王曉波先生的專題報告《臺灣人的國家認同》,那是筆者第一次見到王曉波先生真人。他花白的頭發、睿智的眼神、邏輯縝密而感情充沛的演講,至今都令筆者印象深刻。會后,筆者請他在贈送的《尚未完成的歷史:保釣運動二十五年》一書上簽名,先生千古,書贈清華,或許也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作者系清華大學圖書館副研究員)

王曉波先生照片由方守仁先生提供,感謝于寧女士對本文提供的幫助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12月03日   第 08 版)


編輯: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