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我的履職故事
為國是建言 為民生鼓呼
周健民: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農工黨中央常委、江蘇省委會主委,江蘇省政協副主席。
作者:周健民
我來自民主黨派,是全國政協四屆老委員了,每一次參加全會和常委會會議,都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近20年履職,一路走來,我始終牢記職責使命,立足本職工作和專業特長,認真調研、刻苦鉆研,先后提交70余件提案,一些提案得到中央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更是國家糧食安全和百姓“米袋子”“菜籃子”的基礎。要想真正落實“藏糧于地”,首先就要有健康肥沃高質量的耕地。此外,土壤質量不僅事關糧食安全,也影響生態環境安全和全球氣候變化。開展“土壤三普”對土壤資源保護和利用、糧食安全生產、現代農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氣候變化應對都意義非凡。
1982年,我從南京大學畢業來到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從21世紀初開始,我嘗試利用每一個機會,呼吁開展“土壤三普”和土壤動態調查的常態化。成為全國政協委員至今,更是多次以政協提案方式就“土壤三普”提出意見建議。
今年1月29日,國務院印發《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的通知》,決定自2022年起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利用4年時間全面查清農用地土壤質量家底。20余年心愿終得償,我感到非常欣慰。
2006年,我和部分住蘇全國政協委員參加關于“長江大開發”的視察,從此和長江大保護結下淵源,并長期關注這一主題。從2013年起,我連續多年就長江保護問題提交提案,主張沿江開發應該以生態優先,并通過大會發言提出制定長江法的建議。
2016年1月5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在重慶召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個時期,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就此,長江經濟帶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長江生態環境明顯變好。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0年,長江保護法正式通過。
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是我這些年一直堅持不懈,積極建言獻策的重點。太湖治理是長三角乃至全國生態環境治理的標志性工程,治理情況在國內國際都會產生重大影響。經過流域各地共同努力,近年來太湖治理已取得明顯成效。但讓我擔心的是,隨著治理推進,新老問題交織疊加,治理難度越來越大,一些問題嚴重制約了治理效果,需要在國家層面建立完善的協調機制,采取系統精準的措施。2021年全國兩會期間,我提交了《關于系統精準施策,深入推動太湖治理工作的建議》的提案,引起中央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有效推動了太湖治理工作。
多年來,我還率領農工黨江蘇省委會就灘涂資源開發利用、大氣污染與治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農村環境治理、食物安全、農技人員培訓、社會養老等一系列問題深入基層進行調查研究,形成高質量提案,為健康江蘇、美麗江蘇的發展與建設,為群眾衣食住行的改善貢獻力量。
現在,我所提交的關于長江保護、大運河保護、土壤普查等提案,都已經或者正在變成現實。這讓我充分感受到政協委員的價值所在,也進一步激發了繼續前行的信心和決心。今后,我將繼續為國是建言、為民生鼓呼,履行好委員的責任和擔當。
編輯:朱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