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我的履職故事
推進“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建設
樊杰: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作者:樊杰
我學的是人文地理專業,長期從事經濟地理學與區域發展綜合研究工作,以所學所長推動國家和地方可持續發展和空間治理現代化。這些年,我參加了國家第十一到第十四個五年發展規劃編制的咨詢論證和評估工作,明顯感到國家發展決策的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轉折性變化,在健全規劃體系過程中,更加注重開展國土空間規劃、制定區域政策、健全空間治理體系,科學識別區域特點,實施有針對性、差異性的生態價值實現模式。
2021年8月30日,中共青海省委印發《關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的行動方案》,明確提出:“到2025年,基本形成以國家公園群為基礎的青藏高原生態保護空間格局,引領帶動全域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名長期關注研究青藏高原發展的科研人員,也是“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概念首倡者,我連續多年追蹤研究和建言獻策、反映社情民意,最終發揮作用,為國家發展進步作出貢獻。
此事源于2017年中國科學院啟動的青藏科考。在青藏高原建設國家公園,必須把國家公園可行性論證建立在對青藏高原生態系統扎實的研究工作基礎之上。因此在2017年中國科學院啟動科學考察研究之初,我們就把在青藏高原建立國家公園的可行性研究,作為探索青藏高原綠色發展途徑的核心任務,科考隊專門組建國家公園分隊,由我擔任分隊長。
2017年至今,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隊國家公園分隊走遍青藏高原所有有可能建設國家公園的地方,撰寫近200萬字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科考報告。通過評價,我們論證青藏高原建設國家公園群可行,提出由2個跨國公園和11個國家公園17個片區共同構成的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總體布局科學方案草案。
從2019年起,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我連續4年以提案或社情民意方式建議推進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建設。在《關于加快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規劃建設的提案》等提案中,我提出:盡快編制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總體規劃和建設方案、抓緊出臺建設規程和管理辦法、促進邊境建設與國家公園建設深度融合、創新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運行管理機制、構建國家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現代化治理體系等建議。這些建議,被國家林草局、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省人民政府等部門和地方政府采納。
回顧這些年的工作,“人類活動不能超越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的科學概念、基本規則、發展模式應用到許多領域,也讓我倍感驕傲。如在制訂汶川重建規劃時,是原地重建還是在別的地方選址?中央把這一艱巨任務交給科學工作者去論證。我領銜該任務,通過對災區承載力評價提出解決方案。
汶川重建規劃方案公布后,全球幾乎沒有負面輿論,聯合國還在我國就此問題開展經驗交流會。汶川重建后,中央認可這一理念和做法,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雙評價”)作為基礎性工作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中。
從主體功能區到“雙評價”再到青藏高原國家公園群,能對中國可持續發展作一些貢獻,頗感欣慰。
編輯:朱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