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代表風采
【二十大代表風采】陳玲玲:“暗物質”領域的“追光者”
“為什么本可以進入企業工作,但最終,您選擇了從事生命科學研究?”
“讀完商科之后,發現自己還是屬意科學。生物是多變的,是基于想象力和嚴謹的科學研究對未知世界進行發掘。”在陳玲玲看來,拓展對未知世界的認知更有吸引力。
“得到了研究項目支持、又被破格晉升為助理教授,但之后,您還是選擇了回國發展?”
“出國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回國工作,也一直希望做出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究,為祖國科技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陳玲玲如是說。
面對記者的兩個問題,眼前這位年紀輕輕卻成就卓著的女科學家,言辭間既有著科技工作者的嚴謹,又有著一名中共黨員的堅定。
陳玲玲,199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黨委委員、研究組組長。
“11年前我回來的時候,國內的科研環境就已經非常好了。我們有先進的儀器設備,也有相當透明公正的科研流程。這些年,我身邊有很多科研人員陸續從海外學成歸來,我們的志向都是一樣的,都想真正為國家科技發展做貢獻。”抱著這樣的信念,陳玲玲和她的團隊長期從事著基礎并前沿的核糖核酸(RNA)生物學研究。
從空空如也的實驗室開始,招募團隊、申請經費、培養研究生……在這個被稱為生物“暗物質”的領域里,探索未知的快樂促使陳玲玲一步步去揭開生命科學的真相。長期擔任基層黨支部書記的陳玲玲始終注重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積極創新支部活動形式和內容,將黨支部活動與科研工作緊密結合,打造“四強”黨支部。與此同時,那段跨學科的學習也讓陳玲玲在工作中得以融會貫通。她說:“我將以前MBA課程中的知識和理念用來更科學、高效地管理團隊和運營實驗室。”
在科技強國的使命驅動下,陳玲玲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通過艱苦的摸索和不懈努力,帶領實驗室團隊創建了多種研究長非編碼和環形RNA的技術體系,在揭示其生成規律、作用機制以及與人類疾病的關聯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績,開拓了研究領域的新方向。她的同事們告訴記者,陳玲玲常說:“要做中國自有知識產權的科研發現。”
陳玲玲的科研能力和成果贏得了國際學術界的廣泛認可和高度贊譽,向世界積極發出中國科學家的聲音。2017年,陳玲玲入選為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國際研究員。在全球16個國家近1500名優秀科學家的激烈角逐中,陳玲玲脫穎而出成為近5年來我國7位獲獎者之一。2021年,國際RNA協會授予陳玲玲Mid-Career Research Award(該獎項首次授予中國科學家)。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總有一代又一代科學家心系祖國和人民,作出了重大貢獻。穿過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一間器皿林立的實驗室,走進陳玲玲的辦公室,但見綠植遍布,滿滿洋溢著對生活的熱愛。
愛生活、愛事業、愛國家……陳玲玲作為新時代科學家,在她身上顯見那抹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推動著陳玲玲從國外回到了國內,由已知探索未知,一路“追光”。(本報記者 顧意亮)
《 人民政協報 》 ( 2022年10月01日 第 02 版)
編輯:李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