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2年第五期
物之序——江蘇工筆畫六百年
氣與骨—研山銘-104×195cm-2013年-徐-累
荷塘群鴨-130×134.5cm-1972年-喻繼高
蘇-繡-188×178cm-2014年-徐惠泉
“工筆畫”作為固定的概念指稱盡管于20世紀以后才不斷沿用,但明清時已漸有畫論云“工細”“工致”之作,這類作品通常使用盡其精微的手段以達到神態與形體的統一,并將其與“粗筆”“率筆”對比并置。作為中國傳統繪畫的典型形態,工筆畫在表現對象和審美理想上,不僅聚合了古代文人豐富的精神體驗,同時也為傳統及至當下的美學提供了本真的認識視角。此次展覽為2020年國家藝術基金資助的傳播交流推廣項目,力圖從物與自然觀的角度關注江蘇工筆畫自明清以來的觀看和表達方式,圍繞不同時期的藝術家對物象的借取、抒發和呈現,一方面以文脈線索勾勒工筆畫內容和觀念的變遷,另一方面據此窺見社會的知識指向和認識場域支配下,文化的語言和圖式所構建的經驗秩序,并探尋不同歷史語境下工筆畫作為載體對物象的不同表述,尤其突出當代江蘇工筆畫從觀念和思辨上對傳統的解讀與探索。
西游記·假大王-62×42cm-1989年-周京新
綽約新妝玉有輝-2009年-王-法
花-叢-97×132.5cm-2018年-洛-桑
自宋以來,藝術家通過風月、花鳥、聲色的觀取來闡發內心情緒,為工筆之盛開啟了千年的生長路徑。明清之際,伴隨著江南地區文化和經濟的興盛,江蘇工筆畫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這一時期文征明、唐寅、仇英、袁江、袁耀、曾鯨、禹之鼎、惲壽平等都對工筆畫的發展產生了歷史性的影響。他們以筆墨洞察物象的造型與性格,在深入描畫的基礎上寄寓感發自由的創作情感,抒發知物求真的意愿和旨趣。晚清之后西學東漸,中國畫試圖借鑒西法探索去除陳陳相因之弊的改良路徑,陳之佛在上溯后蜀、南唐以至兩宋畫院的基礎上,融入西畫的透視和造型技法,影響了一代江蘇工筆花鳥畫家群體。新中國成立以后,傳統的主題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關切,江蘇的工筆畫創作在內容題材和形式語言都作出了持久的拓展與探索,技術上的臻于精細與審美理想上的意境追求,在現代生活的情境中融合為多元豐富的時代面貌。及至當下,通過對傳統文本元素的借鑒轉換和對當代語境的深入感知,藝術家在觀念更新的同時,綜合使用各類豐富的媒介與材質,對傳統審美經驗、經典圖像以及文化邏輯等提出了新的思考與回應,江蘇工筆畫呈現出在當代語境下的傳承與探索姿態。
室內游戲-110×137cm-2020年-崔-進
山茶壽帶-95.3×61.5cm-1977年-李長白
對話安格爾之二-107×80cm-2018年-高-云
工筆畫展現出的細膩工整和沉著高雅,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對理性與秩序、宏偉感與創造性的追求。此次展覽以“物之序—江蘇工筆畫六百年”為主題,展出明清至今近200件作品,旨在以工筆畫為載體,反映從傳統到當代、從形式到觀念的代際傳承與創新詮釋,突出呈現了在新的歷史階段不斷深化涵養的工筆精神。同時,期望將工筆畫進一步導入公眾的審美視野和認識范疇,在見證江蘇工筆傳統悠久歷史的同時厚植工筆畫在江蘇發展的基礎。
松齡鶴壽圖大橫幅-148×295cm--陳之佛
對弈圖-57.3×54.6cm-1995年-徐樂樂
責任編輯:楊文軍
文章來源:《畫界》2022年9月第5期
頁面設計:湯煒
編輯:畫界 邢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