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大家談 主席論壇 委員說話 同心論壇 議事廳 微言大義 望海樓札記

首頁>要論>望海樓札記

天下大道 和而不同

2022年10月11日 09:08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葉小文

何為“天下大道”?就是“和而不同”。

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天下為公、民為邦本、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賢、天人合一、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等最基本、最厚實、最豐富的價值觀,這是中國人民長期生產生活中積累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的重要體現。如此豐富的思想,一言以蔽之,借用孔夫子的話,就是“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斯為美”、最為貴之道,正是這個“和”,“和而不同”之“和”。

“和而不同”,是基于事物的多樣性才具有創造力。差異性和多樣性,就是造就整體性和共同性的力量。只有融合多樣性的東西才能夠產生出新的東西。只有將不同的東西加以調和并使之平衡,才能“和”。《國語·鄭語》有載:“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聲一無聽,物一無文,味一無果,物一不講。”意思是:和諧確實能夠產生新事物,但一味求同并不能夠持續發展。只是一種聲音就談不上動聽,只是一種顏色就談不上美麗,只是一種味道就不能成為美味,只是一種事物就無法進行衡量。因而,只有“和而不同”,才能最廣泛地凝聚和發揮一切智慧和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使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凝聚用之不竭的巨大活力、提供取之不盡的強大動力。

中華文明歷來崇尚“以和邦國”、“和而不同”、“以和為貴”。“和”的精神,是一種承認,一種尊重,一種感恩,一種圓融。“和”的特質,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異,共生共長。“和”的途徑,是以對話求理解,和睦相處;以共識求團結,和衷共濟;以包容求和諧,和諧發展。“和”的方式,是一分為二基礎上的合二為一,和而不同基礎上的求同存異,良性競爭基礎上的奮進創新,我為人人基礎上的人人為我。“和”的哲學,是“會通”,既有包容,更有擇優;既有融合更有貫通;既有繼承,更有創新,是一以貫之、食而化之、從善如流、美而趨之。“和”的佳境,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和美。“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

這個“斯為美”、最為貴的“和而不同”之道,早就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脈,刻進了中國人民的基因。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們從未主動挑起一次沖突,從未侵占別國一寸土地,從未發動過一場代理人戰爭,從未參加過任何一個軍事集團,是全世界和平紀錄最好的大國。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靠的不是對外軍事擴張和殖民掠奪,而是人民勤勞、維護和平。我們將堅持和平發展寫入執政黨黨章,也是世界上唯一將和平發展寫進憲法的大國。中國堅持不稱霸、不擴張、不脅迫、不謀求勢力范圍,與各國和平共處,無疑是對全球戰略穩定的重大貢獻。當代中國既通過爭取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通過自己的發展來促進世界和平。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不是為了說服誰、取悅誰、安慰誰,而是基于自己的基本國情和文化傳統,基于自己國家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必須堅定不移的戰略抉擇。

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最突出的特征是充滿不確定性,世界處在大變革的時代,動蕩幾乎涉及各個領域,構成歷史發展的大趨勢。

習近平主席指出,“應對共同挑戰、邁向美好未來,既需要經濟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仍堅持以中華文明這個“斯為美”、最為貴的“和而不同”之道來觀察和應對。這是文化的智慧,文明的大道。以往,決定國際秩序的主要因素是大國主導,甚至是霸權;如今,基于大國主導的國際秩序正在發生變化,隨著多極化格局的形成,國際關系范式正在走向基于“命運共同體”的新秩序。命運共同體就是“共享的未來”,這是一種思想理念,也就是以中國倡議的“共享的未來”為引領思想,來構建一種新的世界秩序,給人類社會發展帶來新的和平與穩定。“斯為美”、最為貴的“和而不同”之道,其實也蘊含著適用于全人類的共同價值。

“自強不息生和氣,厚德載物送和風”。“和”是中華民族貢獻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理念與智慧。昔稱“紫氣東來”,今有“和氣東來”;人嘆“文明沖突”,我有“和風西送”。“東來”的,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生長、凝聚的自強不息、和實生物之“和氣”;“西送”的,是推動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呼喚、弘揚的厚德載物、協和萬邦的“和風”。當前,走向全球化的世界需要引導全球化的理念,需要“轉化沖突”的和解,需要跨學科、跨國界的“和平學”。而追求和而不同的中華傳統文化,向世界傳達的理念正是“和”。正在實現偉大民族復興的中華民族,向世界呼喊:共行天下之大道:和睦相處,合作共贏,和而不同。讓和平的薪火代代相傳,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

(作者系全國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編輯:張佳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