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協商>政協動態
這樣的政協故事、中國故事,外籍友人“聽得懂”
——上海市政協開展具有政協特色的對外交流交往工作記事
“協商民主”,譯作Consultative Democracy;
“提案辦理”,譯作Handling of Proposals;
“年度協商計劃”,譯作The Annual Consultation Plan;
……
這是一本名為《上海市政協的組織架構和運作程序》的書籍,該書特殊之處在于,以英文為主。
為什么會有這本書?書中的答案是:“人民政協系中國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使廣大外籍人士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詳細了解政協、并以此更好地了解中國政治制度。”
更完整的答案恐怕要追溯到2013年。在彼時的上海兩會上出現了這么一幅場景—臺下的一排排老外們翻閱著一本英文版《上海市政協常委會工作報告》。
金發碧眼的丹尼爾來中國10多年了,這是他第3次參加政協會議。“以前沒有英文版報告,這次很好,對我們理解上海發展、政策很有用。”他還在工作報告上劃出“推動放大世博后續效應”等語句。
“那一年,我們開創性地將常委會工作報告全文翻譯英文并印制成冊,提供給所有與會外籍人士,使其與會期間能夠克服語言障礙,全面、直觀、及時了解市政協年度履職情況。”市政協相關負責人記憶猶新。
向外籍人士介紹社會主義協商民主是什么、做什么的故事由此開始。
走進政協
Into the CPPCC Shanghai Committee
上海市政協最顯著的工作特色之一是開放。
“請進來”—邀請各國駐滬領館官員,友城駐滬代表,白玉蘭獎獲得者代表等外籍人士代表出席每年上海市政協全會開閉幕會議;每年舉辦“上海市政協情況通報會”,突出介紹市政協履職重點項目,聚焦人民政協協商民主制度建設,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增進外籍人士對人民政協的了解。
“走出去”—市政協組織各類友好訪問團赴境外訪問,與各國友好機構開展廣泛交流,增進友誼,加強合作,其中的“跨文化對話”頗具特色,市政協委員在奧地利薩爾茨堡市政廳與奧地利著名戲劇導演進行“中國京劇與莫扎特歌劇”文化跨界對話;在愛沙尼亞塔林大學和意大利威尼斯大學,以“城市、文化與生活”為主題進行系列演講,介紹上海城市和諧發展理念,講述上海普通人的生活故事。
“一請一走”之間,上海政協人萌發了以上海市民為主要對象的市政協公眾日活動基礎上,探索設立“市政協公眾日—外籍人士專場”的全新想法。
自2014年起,每年邀請一定規模的國內外高校外籍師生和專家走進市政協。聽取政協知識介紹、參觀履職場所,與委員互動交流,增進對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了解。3年后,上海政協人再次創新已有的活動模式,為來滬訪問的西班牙納瓦拉大學師生舉辦專場通報會。
這又引出一段“三進政協”的佳話。2019年5月23日,來自西班牙納瓦拉大學的70名師生來到了上海市政協機關大院。帶隊老師哈維亞·塞維亞教授說:“2017年5月,我有幸第一次來到上海市政協,返校后,我們向學校師生介紹了活動情況,50多名主要研修國際關系的大學生表達了訪問上海市政協的強烈愿望,于是有了去年的活動。今年,我又一次帶隊走進上海市政協,就像來到老朋友家里一樣!”
老朋友帶來了新朋友,新朋友帶來了新問題—“我想知道,政協的‘新成員’如何寫政協提案?還有,政協是怎樣為城市發展助力的?”“老百姓是如何參與到政協里的?”針對西班牙學生們的疑問,鳳懋倫委員解了惑,政協委員是由各個界別推薦出來的,是社會各階層、各領域的代表,圍繞社會關注的問題開展調研,撰寫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反應老百姓的呼聲。政協的工作就是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化解民憂,與老百姓是緊密聯系的。
“互動交流是‘傳統項目’,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哈維亞·塞維亞教授說,“公眾日活動拉近了我們彼此的距離,加深了了解和友誼”。
走進政協界別委員
Meeting the Members of the CPPCC Sectors
上海市政協深入學習習近平外交思想和關于做好地方外事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制度建設年”活動為契機,探索新時代地方政協做好對外交往的工作規律,將其升華、規范為外事工作制度。經市政協黨組審定,先后出臺了《上海市政協外事工作職責任務清單》《上海市政協因公出國(境)工作管理辦法》以及《上海市政協外事活動管理辦法》。
先是打通“奇經八脈”—2018年,由上海市政協策劃安排的“外籍人士走進地區政協”活動花開三度,在嘉定區舉行。通過市區兩級政協的精心策劃、籌備,外籍人士深度了解上海地區政協的履職情況,以及在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福祉過程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市政協支持浦東新區政協在全市各區政協中率先自主舉辦外事活動—“做好社區疫情防控”外籍人士座談會,鼓勵在滬外籍人士積極參與防疫抗疫工作,住滬全國政協、上海市政協和浦東新區政協三級政協委員與社區外籍居民共同探討相關議題,并將中國經驗分享給世界各國。
5年間,市政協持續深化市區兩級政協的工作聯動,以市政協對外工作帶動地區政協進一步對外開放,努力促使“開展具有政協特色對外交往工作”這一理念在地區政協工作中扎下根來,開花結果。
新任務來了—各專委會和職能部門要自覺將委員履職與外事工作緊密結合在一起,不斷提升市政協對外開放水平、開創新品牌、建設新平臺,對外工作形成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維度多元、高質量發展的“大外事”格局。
再打通“毛細血管”—2019年,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剛剛成立,市政協外事部門為農業界別委員度身定制了一場“外籍人士走近政協界別委員”活動,實地走訪生態農業發展的重點項目,了解鄉村振興實踐中的上海樣本,“又土又洋”的活動成了:2021年,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對外友好委員會支持上海公共外交協會舉辦“騎行上海閱讀建筑”活動,邀請在滬工作生活的外籍人士通過騎行感受上海的建筑歷史和端午文化;“又紅又洋”的活動熱了:60余名外籍人士來到上海市政協文藝界別委員所在的上海交響樂團、上海芭蕾舞團、上海歌舞團和上海戲劇學院走訪……
從走進政協再到走進專委會、走進界別,上海市政協在對外交流交往工作方面一直在探索,突出“政協是中國唯一一個由界別組成的政治組織”的理念,展示界別委員和相關專委會的特色履職工作,成為市政協向國際社會廣泛宣傳人民政協制度的重要載體。
與此同時,已有10余年經驗的“情況通報會”逐年強化對外交往平臺功能,逐步升華為上海市重要外籍人士交流觀點、向上海建言獻策的綜合性平臺。
回過頭來再翻閱《上海市政協的組織架構和運作程序》英文版,記者想起了采訪中聽聞的那句“其實這版翻譯,還不是很滿意”。這座城市的政協人對外交流交往的故事不斷翻篇,由故事而來的更多名詞需要被翻譯?也許是人民政協彰顯中國式民主獨特優勢的“風景這邊獨好”,引來更多外籍人士關注,從而帶來的溝通需要?
答案,在上海政協人的心中,也在他們的工作中。(記者 顧意亮)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政協 市政協 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