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2022年第四期 2022年第三期 2022年第二期 2022年第一期 2021年第六期 2021年第五期 2021年第四期 2021年第三期 2021年第二期 2021年第一期

首頁>書畫>畫界雜志>2022年第四期

我與唐梅的詩意邂逅

2022年07月28日 13:07  |  作者: 唐 建  |  來源:《畫界》2022年7月 第4期
分享到: 

我自幼喜愛梅花,在山東老家的老屋前有一株百年老梅,每年春節時都會凌寒怒放,成為烙印在我心底最美的鄉愁。我的尋梅之旅始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一個偶然機會從一位美國梅花研究專家的論文中了解到我國古梅的分布。十幾年來,我幾乎年年到云南,足跡遍及云南的梅鄉,“尋梅不辭三百曲,但見江畔嶺頭霜。又是一棵千年古,草雜難掩撲鼻香。”這首《尋梅》詩表達出了我尋梅的艱辛和堅定的信念。

踏遍蒼山覓玉葩120×240cm-2020年-唐-建

踏遍蒼山覓玉葩 120×240cm-2020年-唐 建

2016年夏,一個偶然的機會,好友阿明告訴我在陡峭的瀾滄江畔大木廠有一棵古梅,由于山路崎嶇,加之高原反應,步行幾個小時才能到達,這是一棵要三人合抱的老梅。主人欲變賣謀利,我心急如焚,“手撫老柯辭老友,吾心護佑似鋼堅。”一定要保護好古梅,讓子孫后代能夠見到它。經過多方努力,老梅終于被掛牌保護,后經有關部門鑒定為國內僅有的宋梅,自此我暗下決心尋梅、護梅,傳承梅花精神。尋梅護梅之路是艱辛的,十年來,我們的團隊先后發現了未被著錄的唐梅、宋梅、元梅及明清古梅近百株,其中500年以上的古梅就有六株。

黑土地198×198cm-2017年-唐-建

黑土地  198×198cm-2017年 -唐 建

花橋村地處博南山的半山腰,是博南古縣衙所在地,東漢明帝(公元69年)立縣,公元前四世紀開通的博南古道穿村而過。花橋民風敦厚樸實、自然風光優美,古村清流急湍、茂林修竹,普照寺內的元梅被陳俊瑜院士譽為“三大元梅”之一。

我2006年初次到訪的時候這里還是花橋小學,從此我幾乎每年如約而至從未間斷。記得第一次來花橋,我久久站立在老梅樹下,思緒接千年,似乎早就與老梅有約,一下子開悟了。古人畫梅是一種疏、瘦、老、枯的審美特點,但眼前的千年古梅卻是高大挺拔、蒼勁繁茂、霸悍雄奇的氣象,我們似乎看到了古梅與時間、大自然的頑強抗爭,古梅呈現出了茁壯與新生。因此,我畫古梅不再拘于一枝一花、疏影橫斜的傳統模式,而重在通過全景式的構圖、枝干的縱橫穿插、蒼勁渾厚的筆墨,突出古梅的“蒼厚”“繁茂”“向上”“新生”,體現老梅的“野氣”和旺盛的生命力。

青松寒不落69×138cm-2020年-唐-建

青松寒不落  69×138cm-2020年-唐 建

距今八百年的元梅,張合四方天地之神韻,傾吐萬物自然之靈氣,散發著亙古不變的奇異馨香,遠看像一把張開的巨傘,遒勁挺拔的枝丫,擎舉著萬千玉雪,婆娑多姿;近觀老干如“虎臥鳳闕”“龍蟠虬結”,枝干扭曲盤旋,如“龍跳天門”“筆走龍蛇”,樹皮早已斑駁脫落,但依舊茁壯挺拔,遍生蘚苔。最奇的是它的枝干,陰陽頓挫,大開大合,如懷素的一筆草字,連綿不斷;又如脫韁的野馬自由自在、一瀉千里;花朵或含或開,參差偃仰,淡粉妖嬈,真乃“天下第一奇梅”。

沂山秋色98×198cm-2019年-唐-建

沂山秋色  98×198cm-2019年 - 唐 建

在瀾滄江邊打鷹山下的阿腰寨,我們發現了一株千年古梅,刷新了有關原本古梅的最早記錄。后經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農業科學院、云南梅花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專家,共同鑒定為“唐及以前”的古梅。

2019年國慶節這一天,通往山里的道路修葺一新,老梅重現雄姿。唐梅主人楊紹麗、梅友公社代表和村民簇擁著鮮艷的五星紅旗在古梅前合影,迎接祖國七十華誕。我即興題寫“唐梅”二字,并撰寫對聯“博南門第春常在,唐梅之家花永開”“山對晉唐千里月,庭閑老樹萬枝花”,表達了對楊紹麗一家數代保護古梅的敬意。

唐-梅120×240cm-2020年-唐-建

唐 梅  120×240cm-2020年-  唐 建

應永平縣委、縣政府之約撰寫了唐梅碑文題記:永平縣杉陽古鎮漢屬永昌郡博南縣,現仍存“西南絲綢之路”博南古道。此樹唐梅也,青梅宮粉之類,為楊紹麗家世代所有,自稱先祖于明洪武年間由中原遷居阿腰寨時即存此古梅樹,數百年未見明顯變化。現高15余米,樹冠16余米,據老人回憶,古梅原為一本四干,今存二干,左徑約85cm,右徑約76cm(另外一干于五年前折斷,一干無考),樹徑約150cm以上,樹干扭曲斷裂、中空透光、且樹皮縱裂隆起呈舍利狀,對比花橋元梅及滇中古梅,經科學分析論證,初步鑒定為千年以上之唐梅,為世之僅有。公元2019年初,由梅友公社唐建、周顯澤、段正武、莊明海等在博南山中尋得,永平縣委、縣政府十分重視并多方籌集專款保護,今古梅、古道已修葺一新。千年梅王之呈現,此乃國運昌盛之兆也,是為記。

毛澤東詠梅詩意-69×138cm-2021年-唐-建

毛澤東詠梅詩意  69×138cm-2021年- 唐  建

多年的尋梅,我與云南結下了難以割舍的深厚情誼。古梅遠離城鎮,生長在深山峽谷,這里土地干旱貧瘠,人跡罕至,大多是國家級貧困縣。我們尋梅護梅的同時不忘扶貧扶智,帶動梅鄉群眾發展旅游、實施鄉村振興,多次捐資助學幫困。在元梅所在地花橋村,捐贈圖書,成立了鄉村圖書室,并開設古梅畫館,每年舉辦書畫展覽,為當地村民提供義務教育、學術講座、藝術輔導,年年都義務為當地群眾書寫春聯。

五月初的北京,乍暖還寒,新一輪疫情悄悄地襲來。想起庚子年元月,中國梅花精神文化論壇剛結束,武漢便爆發了疫情,面對突如其來的狀況,人人自危,一時茫然不知所措,飯店紛紛關門、旅館謝客、超市一空。我們師生幾人被困在云南一個偏僻的小鄉鎮,與博南老梅朝夕相伴一百多個日日夜夜。

墨雨正淋漓97×180cm-2020年-唐-建

墨雨正淋漓  97×180cm-2020年- 唐 建

在這舉目無親的艱難時刻,要感謝永平朋友的無私幫助,使我們師生能順利度過疫情。周顯澤、阿明為我們每天吃飯的問題操碎了心,老李住在博南山頂,每當我們路過時,他都會精心烤制五斗茶招待我們,大長山鄭社長捧著一鍋熱乎乎的雞蛋步行一里地送給我們當午餐,阿腰寨紹麗扛著新砍下的芭蕉,悄悄地放在我們跟前。因為封控,只能在方圓幾公里的區域活動,我們走遍了村寨里的溝溝坎坎,從梅花開到結梅子,幾乎畫遍了這里的一草一木。幸好我們可以每天和老梅廝守對話,老梅已經深深地印在我們的心里,使我們在幾個月的疫情期間不寂寞、不孤獨。唐梅老干多年腐朽,早已中空透光,說也奇怪,一只老母雞看著我們每天圍著老樹畫畫,就索性在唐梅樹洞里下起了蛋,一共下了13個,然后就在我們眼皮底下孵起了小雞,到后來竟然孵出13只小雞,我們紛紛為小雞拍照,并取名“唐梅雞”。

農家拾趣69×138cm-2020年-唐-建

農家拾趣  69×138cm-2020年-  唐 建

我癡于梅,友于梅,敬梅冰清玉潔、歲寒傲雪之精神,尋梅、賞梅、畫梅、護梅樂此不疲。“何人十載博南客?踏遍蒼山覓玉葩。霜結千年香徹骨,半生相識是梅花。”蒼山洱海,老梅有知。


唐 建

1965年生于山東諸城,文藝學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二級教授、花鳥創作研究方向博導,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山東大學中國書畫美學方向博士生導師,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北京師范大學特聘研究員,曲阜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深圳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山東藝術學院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甘肅政法大學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責任編輯:楊文軍

文章來源:《畫界》2022年7月 第4期

排版設計:湯煒

未標題-1

2

3



編輯:畫界 邢志敏

關鍵詞:古梅 唐梅 梅,


人民政協報政協號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