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全國政協專題協商會>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要聞
全國政協“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專題協商會現場報道
營造一個大環境 打造無數小舞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我們不缺少人才,龐大的人才體量是我們的優勢所在;我們不缺少干勁,中國人的勤奮為世界所公認。我們需要做的是,營造一個大環境,打造無數小舞臺,釋放出千百萬人才的巨大創造力。”19日上午,在全國政協“深化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專題協商會上,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北京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劉忠范首先發言,拋出了如何用好人才的“大話題”。
在他看來,用好用活各類人才,最重要的就是完善和淡化人才評價。“真正的創新沃土是讓更多的心動起來想做事,讓更多的人安靜下來能做事,‘有耐心做’和‘有耐心等’是人才成為‘大才’的關鍵所在。因此,對于人才來說,最好的評價就是淡化評價,甚至不評價。”
這一觀點與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副所長張德興不謀而合:“目前的評價體系的確太過門類繁多,而各種各樣的評價非常容易導致科研人員缺乏被信任感。”
“信任是最大的壓力,也是釋放人才創造力的閘門。應創造一個寬松自由、公平公正的創新環境,讓千百萬人才個體的創造力匯聚成推動民族復興的洪流。”劉忠范表示。
如何才能形成這樣的學術環境?全國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副主任,科學技術部原副部長、中國科協原黨組書記尚勇建議,把職稱評定權真正下放到用人主體,清理修改相關文件規定,國家只提出指導原則,不搞統管全國的標準和指標限制,把權限下放到用人主體自行決定,從根源上破除“四唯”。“此外,還應打碎‘官本位’禁錮,把人才從科研管理的各種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賦予科學家及團隊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資金支配權、資源調度權’‘確保每周五天時間用于科研,讓人才靜心做學問搞科研’等具體要求落地見效。”尚勇說。
“要以舉國體制重視人才,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改革現有人才使用和評價機制,打造最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創新環境和創新文化,聚全球英才而用之。”劉忠范說。
“我建議在全國構建3-5個先行先試的人才特區。”視頻參會的全國政協委員,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施一公提出以人才特區聚天下英才,在人才“引育留用”的關鍵環節,給予人才特區特殊政策。如,賦予試點單位一定的人才項目評審自主權,采取選人而非項目的方式長期穩定支持一批從事基礎研究的優秀科學家;對試點高校給予學位設置、招考模式、培養方式等方面充分的自主權等。
“我代表西湖大學主動向國家請纓,承擔人才特區建設的重任。為探索適應中國國情、符合人才發展規律的改革新路,作為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學,我們有決心和信心擔負起這一光榮使命!”施一公說。(本報記者 呂巍)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