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 頁 要聞 要論 協商 統戰 黨派 委員講堂 理論 人事 社會 法治 視頻 文化

首頁>專題>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要聞

端牢中國“飯碗”之流通篇?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 端牢飯碗的中國底氣

2022年07月08日 20:38 | 作者:朱婷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國際)(1)國際組織稱全球農產品行業未(1185360)-20220708203103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糧農組織)近日聯合發布《2022-2031年農業展望》報告指出,全球農產品行業未來十年面臨根本挑戰,需要以可持續方式養活不斷增長的人口、應對氣候危機影響等帶來的食品供應中斷等沖擊。圖為6月29日在也門薩那拍攝的出售糧食的攤位。新華社發

微信圖片_20220704212219(1186919)-20220708203152

更多報道見人民政協報微信公眾號

人民政協網7月5日電(記者 朱婷)一片片玉米地里,挺拔的玉米株已高過人頭,掛滿果實。“今年玉米的長勢好,畝產可達2000斤左右。”在廣西北海市合浦縣山口鎮,種植戶葉維輝將采摘下來的玉米一個接一個裝入麻袋,越干越起勁。

眼下正是夏收季節,廣袤中華大地上,玉米結穗,麥浪翻滾,稻谷飄香,一派喜人的豐收場景。對于農戶而言,豐收意味著一年的富足。對于國家而言,豐收更意味著端牢飯碗的信心和底氣。

“以我為主” 應對全球糧食市場沖擊

今年,是個特殊的年份。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的第三年,局部地區沖突令糧食形勢緊張,加上氣候變化等問題,導致主要農作物價格急劇上漲。糧食供給的短缺,正讓很多國家的壓力不斷增加。在此背景下,部分糧食生產大國基于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限制糧食出口,進一步加劇了全球糧食緊張局勢。

“我國是人口大國、糧食生產大國,也是糧食進口大國,國際局勢動蕩必然對我國糧食安全產生一定的影響。”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一級巡視員賴應輝對記者表示。

在他看來,地區局勢不確定性的后續影響仍在持續。受氣候變化影響,近年來亦有多個糧食生產國遭遇氣候災害,出現不同程度的糧食減產。

從全球糧食產供銷現狀來看,糧食形勢不容樂觀。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展望》統計顯示:2022年,全球谷物總產量將遭遇四年來首次下滑,同比將減少1600萬噸。預計2022年全球小麥產量將下滑0.8%。另一方面是貿易量的萎縮。今年,全球糧食貿易量進入三年來最低點,同比降低2.6%。

全球糧價一路持續走高。2021年,全球糧食價格已進入高位運行狀態。2022年開春以來,聯合國糧農組織的食品價格指數(FFPI)躍升至1990年以來最高水平,谷物等主糧價格指數創歷史新高。國際小麥價格更是處于2008年全球糧食危機以來最高水平。

“全球政經局勢不穩定造成恐慌情緒蔓延,加劇各生產國的出口限制政策,糧食進口國買糧難問題突出。”賴應輝表示。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已有27個國家出現糧食危機,今年預計會有38個國家遭遇糧食危機挑戰。糧食危機警報數據(IPC Global Platform)顯示:2022年,多個發展中國家遭遇糧食不安全威脅。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賴應輝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認真實施“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糧食安全戰略,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他表示,在此戰略指導下,我們將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小麥、稻米兩大口糧基本自給,全球糧食市場波動對我國糧食安全沖擊有限。但是,也不排除國際市場持續走高的糧價會對國內糧食價格、整體物價水平造成較大壓力,增加穩市場難度。

他認為,面對全球糧食市場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我國更需以系統性、體系化的措施應對,完善糧食安全風險預警和風險防范預案。只有堅持糧食生產自主,以技術創新為引領加快農業生產現代化進程,方能提升國內糧食產供銷韌性。

“吃飽沒問題 ,吃好需進口”

“國際市場變動會增加糧食進口費用,但不可能動搖我國糧食安全‘吃飽沒問題’的基本格局。”清華大學國際生物經濟中心主任王宏廣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2021年人均糧食占有量為483公斤,超過聯合國糧農組織人均400公斤的糧食安全線21%,“吃飽沒問題”。

“今年我國糧食安全雖然面臨國際市場變動、極端天氣、中美貿易戰的三重沖擊,但都在可控范圍以內。”他認為,我們需要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系統、全面、客觀地看待中國糧食安全。

1949年以來,中國農業史上樹立了“四大里程碑”:1998年中國政府正式宣布農業進入新階段,農產品數量不足的矛盾基本解決,徹底告別持續數千年的饑餓困擾。“1989年我們曾預測中國糧食產量將達到6.4億噸,2021年實際產量為6.8億噸。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大食物觀’的建立,我國未來20年糧食產能有望達到8億噸。”他表示,我國已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能夠保障6.8億噸的糧食產量,中國人不會再挨餓。

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年我國累計進口糧食16454萬噸,同比增18.1%。其中,大豆全年進口9652萬噸,占糧食進口總量的58.7%。谷物及谷物粉全年進口6536萬噸,同比增82.9%,占糧食進口總量39.7%,其中,玉米累計進口2835萬噸,占糧食進口總量約17.2%。小麥、稻米累計進口量達到1473萬噸,占糧食進口總量的9%。

對此,王宏廣表示,目前我國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足,谷物自給率超過95%,稻谷和小麥兩大口糧自給率超過100%,實現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糧食安全目標。然而,我國糧食供求結構性矛盾仍然存在。需要通過進口調劑余缺,優化供給結構,從更高層次上提升國家糧食安全的整體水平。

“我國糧食安全的現狀是‘吃飽沒問題、吃好需進口’。”王宏廣說。聯合國糧農組織沒有給出“吃好”的標準,“但研究發現多數發達國家人均年消費糧食在800公斤左右,比我國高65%。”

我國人均耕地僅0.1公頃,能夠吃飽是了不起的成績,要達到人均800公斤糧食“吃好”的標準確實有困難。長遠看,我國糧食安全還面臨人均耕地少、進口食物多、種植業規模小、效益偏低、糧價偏高、國際競爭力弱、年輕糧農少、糧食浪費多等困難。此外,城鎮化、工業化用地量不斷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人均糧食消費量不斷增加,將進一步增加保障糧食安全的難度。

糧食安全“有困難,也有辦法”,王宏廣表示,我國現已形成的糧食產能,加上適當進口,完全能夠實現“中國人的飯碗必須主要裝滿中國糧食”的目標。

“還是得靠自己”

適度進口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接受記者采訪的委員和專家們不約而同地表達了一個觀點,中國的糧食安全,“還是得靠自己,進口不能太多”。

“2021年我國糧食生產連續第18年豐收,但與此同時我國糧食進口繼續增加,端牢中國人的飯碗還有隱患。”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黨組書記陳萌山建議,加快建設高水平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

他建議,應在東北平原、黃淮海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整體布局,率先建設高水平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突破耕地和種子兩大瓶頸,全面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形成既能產得出,又能調得快、供得上的高效供應鏈。通過加大種糧農民政策扶持,不僅提高收購價,更要建立技術補貼制度,增強科技裝備支撐服務能力,形成推動農業現代化的強大動能。

賴應輝表示,我國優質小麥和大米供給不足,玉米及其替代品大麥、高粱、玉米酒糟和木薯等飼料糧進口量相對較大;大豆高度依賴進口,“卡脖子”隱憂長期存在。

在他看來,隨著糧食進口數量不斷增長,一些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比如進口來源渠道有限,糧食進口國際話語權較弱等。作為糧食進口大國,我國要不斷提高在國際糧食貿易中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加強全球糧食供應鏈管理,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他表示,應拓展多元化糧食進口渠道。建立和培育政府、國際組織、商協會及企業間多樣化的伙伴關系,在經貿合作的基礎上,建立多元化糧食合作機制。此外,還應培育我國國際大糧商,鼓勵和支持國內糧食企業“走出去”,建立規模化海外糧食生產加工儲運基地。“深化海內外合作,提升我國糧商在國際糧食市場的話語權和定價權”。賴應輝說。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


人民政協報客戶端下載 >

相關新聞